“春捂”要注意,更要因人而异

2022-03-15 21:32张明
祝您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针灸学棉衣腰部

张明

阮志忠   南京中醫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脑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针灸学会器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南京针灸学会学术流派与传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针灸治疗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疾病,各种痛症、运动损伤性疾病,肥胖病等。

出诊时间: 周一、周三、周五下午

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去春来,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古有俗语“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其实是从古时候传承下来的一种养生防病之道。

“春捂”是指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功能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枯草逢春,寒气始退,各地气温反复无常,忽冷忽热,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阮志忠主任中医师表示:不要过早脱掉棉衣,换上春装。一旦气温突变,稍不注意,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就会乘虚而入。

凡事皆有度,“春捂”也是如此,过犹不及,也会自受其害。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适度的春季养生,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春捂”并不是单纯继续穿冬衣,“春捂”的部位、衣物选择都有讲究,人们在“春捂”时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部位:

1.胸部

《养生四要·慎动》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背心保暖,可以保持人体核心部位的温暖,使得风寒之邪不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有效预防风寒感冒、咳嗽、鼻塞等。老年人和儿童在出门时可以穿件背心马甲,以达到御寒保暖的作用。

2.腹部

人体脾胃、肝肾等重要脏腑均在腹部,古有“兜肚”“肚束”保健,因为腹部为阴经积聚之地,腹部受凉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妇科疾病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腹部保暖可以起到保护体内脏器的作用,增强消化功能和促进体内血液流通。

3.双脚

脚下为阴脉所聚,阴所常盛。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同时双足、脚踝等处也有多条经络巡行,受寒则易导致寒邪侵入人体、损伤脏腑。

建议在春季根据气温挑选合适的鞋袜,尤其对于手足冰冷的人来说更需要穿着保暖性好、防风的鞋袜。经常搓脚、热水泡脚能使脚部快速温暖,有效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疾病。

4.膝盖

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膝部受凉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

多捂膝盖可以加强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必要时可以套上护膝以加强保暖。尤其是需要早晚骑车外出的人群,更需要穿着保暖或是使用护膝以避免膝部受寒。

5.腰部

腰为肾之腑,与肾的健康息息相关。肾喜温恶寒,自然腰部也不宜受寒,春季仍须注意腰部的保暖。腰部因为弯腰、转身等动作导致排热较多,非常容易着凉,出现腰部酸软、尿频、困倦疲乏等症状。

建议选择合适的衣物,必要时可以戴上有弹性的护腰以增加腰部防护;同时避免长久待在腰部会直接受到风吹的环境;也可以在座椅上放上棉绒等面料的靠垫,以避免腰部直接接触到冰冷的椅背。

“春捂绝不是乱捂。”阮志忠主任强调,春季人体内阳气向上外发,若捂过了头,体内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引发春火,患上风热感冒、鼻出血等。

《摄生消息论》说:“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老人体质偏弱,穿着理应保暖点,衣服不要脱得太快,尽量慢慢减。很多家长认为春天气温变化大,给孩子多穿一点能够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然而宝宝的皮肤较薄,皮脂腺的发育不完善,皮肤抵抗力弱,一味地捂着,增减衣物不及时,很容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2周。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幼儿、体质偏寒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而体热者可以少捂几天。“春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宜。春季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的增减衣服,如果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1~2周,就可以解除“春捂”了。

“春捂”的方式也并不是所有城市都一成不变。部分南方城市即使感觉寒冷时,平均气温依然处于10℃以上,因此,南方地区的人做到基础保暖即可,不需要刻意捂着。

“春捂”得法,养生有效,恰当为之,同时注意饮食起居和必要的运动锻炼,顺应阳气的升发,增强人体正气,从而保证机体的长年健康。

(编辑    车    翀)

3424500338297

猜你喜欢
针灸学棉衣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棉衣
给树穿棉衣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高职高专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看不见的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田军的两件“棉衣”
模型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