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屋岗记事(散文)

2022-03-16 23:57赖永峰
椰城 2022年2期
关键词:二弟叔叔

赖永峰

1990年2月14日,江西《赣南日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我的散文《赖屋岗的变迁》,讲述的是近百年来饱受干旱困扰的赖屋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彻底摆脱了干旱,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赖屋岗的村民们又勇敢地追逐时代潮流,开始脱贫致富。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二十年多过去了,赖屋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今年春节期间,我三个堂兄弟每家都有喜事,邀请我全家回赖屋岗喝喜酒。我正想回去看看故乡的变化,续写一篇赖屋岗变迁的散文呢。

赖屋岗坐落在赣州南部的安远县城南面11公里处,九龙山脚下,安(远)定(南)公路、宁(都)定(南)高速公路从中穿过,方圆5平方公里,有赖姓村民小组11个,人口3000多人。

刚到村口,叔叔带着几个堂弟远远地迎了上来,我的心一下子就被这浓浓的亲情和喜庆的气氛包围着,举目望去,除了那条冬天干凅的引水渠和村口的大榕树依旧外,其他的几乎记不起来了,是啊,天南地北地在外闯荡,二十多年没回家了,一切都显得熟悉而陌生。那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都铺上了水泥,在这初春的暖阳中,显得如此坚实、清晰,叔叔说,安远的农村“四好”公路全国有名。这几年,村里通过改水改厕,到处也变得干净文明了,各个自然村都建有公共健身设施和文化室。如今村里人喝的是纯净的山泉水,吃的是无公害蔬菜,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哪里都不比城里差。

走进赖屋岗,我小时候生活居住过的那种土围子已经没人居住了。做过凤山粮管所的老围下已经拆除,被两排整齐别致的小洋楼取代,如果不看周围环境,你恐怕会以为是哪个城市的别墅区呢,我出生的石灰屋,现已全部倒塌,叔叔讲,乡政府正准备重新规划新的居民新村。赖屋岗9个自然村,95%以上的人家都建了新房,家家都有摩托车,一半以上的家庭买了小汽车,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做买卖,村里的土特产都是在网上卖掉的,价钱还很好呢。马路下的岸蛋古开了一家快递公司,那些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没吃过的东西,每天都满满一汽车拉进来,这种日子真是我们从来想都不敢想的哦!

作为赖屋岗人祖厅的老屋,由宗亲捐款得到了修缮,时下农村常见的农家书屋就建在其中,农家书屋里除了农业科技的书籍外,文史哲等书籍也应有尽有。生活好了,赖屋岗人更崇尚读书进取,90%以上的年轻人都上了大学,最近几年考上清华、北大的有3个,取得博士学位的有4个,其中还有英国牛津大学的博士。

这农家书屋设在祖厅也是与时俱进,因为,祖厅一般是大年初二上灯,然后是清明节祭祖,其他时间基本闲置,现在用做读书、开会和讨论村里的事情,一举多得。值得一提的是,祖厅里还置办了几十套桌椅碗筷供村里人办红白喜事使用。以前村里人做喜事,都是去邻居家借桌椅碗筷,更有趣的是五尺凳的背面用各种笔迹写满了主人的名字。前几年,村里人金财率先在全乡做起了流动承办宴席的生意,他置办了桌椅碗筷,招募了几个帮手,主人家只需提供厨房、宴席场地和多少钱一台的费用,什么菜谱啊采购啊他一概操办,主家省时省力。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酒席上的两样东西,不是独特的菜肴,也不是亲情的浓烈,更不是场面的热烈壮观。这两样小东西是两包餐巾纸和一包牙签。叔叔说,这两样东西几年前开始流行。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细微之处见真情!习俗改良的背后,是乡亲们素质和文明的提升,是整个文化和文明的进步。东西不贵,却说明,现在赖屋岗子民们的一种文明高度,它是一种高尚生活品质的体现,是一种物阜民丰下的人文关怀,更是赖屋岗人文明进步的佐证。

赖屋岗人在生产劳动之余,最热爱的活动就是打马灯了。赖屋岗车马灯是一种民间舞蹈,是一项极具凝聚力的群体活动,自娱性和表演性高度统一。

赖屋岗正是因为车马灯这份非遗文化而闻名遐迩,车马灯更为赖屋岗增光添彩。

来到三弟家,他在鳳山粮库门口临公路边建了一栋三层的楼房,一楼做店面,二三楼住人。三弟告诉我,忙时做农活,闲时就开店赚点生活费,其模式不亚于城里人,一家人是活得有滋有味。

离三弟家不远的是二弟家,他的房子则是另外一种风格,他在离公路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建了一栋两百多平方米的别墅式三层小洋楼,楼的外表刷的是灰白色墙漆,每个房间都安装了铝合金窗。门口一个小坪,栽种有花有草还有果树,一进门是一个大的客厅,右边是厨房,卫生间,客厅后面是餐厅,厨房里除了有电饭煲、电磁炉、电冰箱、微波炉,也有液化气炉灶,还打了一个大的柴火灶。我问二弟,有现代化的东西了,还打柴火灶做什么?他说,在我们农村,没有这个灶头还不行,比如办几台酒席啊,烫个粉皮啊什么的,都是要靠它。客厅的一盏吊灯显得很有都市风味,二弟说,这盏灯花了二千多元,一套真皮沙发,更是透露出款式的大气豪华。二楼一上去,又是一个客厅,照样是豪华吊灯和一套布艺沙发,房间里的床是从县城买的那种沙发床,床上用品都是新的,上面还罩着床罩,每个房间都有卫生间、双层的窗帘。他告诉我,他农闲时基本上在城里给人做油漆。他说,我这门手艺还是二十多年前你给我牵线学的呢,现在,一年能赚几万元,衣食无忧了,重点是把一对儿女培养教育好。听完他的话,我不由对二弟不俗的眼光从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

堂哥的儿子盛古是家里堂兄弟中第一个结婚的,盛古大学毕业以后在深圳打工,认识了同学的同学的小师妹,虽说是农家女孩,可却是洋气十足,结婚那天,刚到家,见到我堂哥,就一口一个老爸,叫的那个甜啊,不要讲我堂哥,就连在座宾客也如三伏天吃了个冰激凌,又爽又甜。更让人欣慰的是,她说,我不会种田,但我有市场有投资公司的资金,村里有土地,可以种植有机蔬菜,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叔叔伯伯们有技术也能吃苦,我只要把大家联合起来,共同致富,我们会活得比老一辈更好。盛古告诉我,春节后一上班他小两口就要去深圳进行A轮融资谈判,这几天要抓紧和叔叔伯伯们敲定合作事宜。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这就是赖屋岗当代有文化有见识的新农民。

吃过午饭,细叔叔又陪同我到处去走走看看,变了,变了!以前,我也去参观过不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那都是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没想到,这个赣南采茶戏发源地——九龙山下偏僻的小山村,竟然也不比其他地方差,我又进了几个农家,发觉他们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一个个过得踏实,坦然。那笑容里透出来的是心满意足,是那样的甜美,那样的坦然,只有那种丰衣足食,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笑容。回到二弟家,站在他家三楼的屋顶上,举目远望,蓦然,一只金色的虎头大风筝悠然升起,像一枝报春花,在这还显得寂寥和空旷的初春田野里,是那样的引人注目,一个中年男人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在跟着风筝小跑着,旁边一对年轻夫妇正在指指点点。叔叔告诉我,那是我的老同学金旺一家。这几年,金旺一家进入了全村的富裕行列,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他今年和人家流转的,一共搞了五十亩,他儿子和儿媳也从广东辞工回来,一家人准备搞现代农业示范园。叔叔说,现在我们老了,我们这代人种田过日子的时代也结束了。

哦,这牛气冲天、虎虎生威的风筝,不正是金旺心中的豪气和希望么?我想,更寄寓着他的理想,追求!

这也正是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爱,对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感恩。

我看着他们一家人陶然自乐的情形,心也一如这风筝放飞,想了很多……

祝福你,金旺!祝福你,赖屋岗!祝福你,中国农民!

2972501186393

猜你喜欢
二弟叔叔
供读记
一条草鱼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二弟
谢谢你,包裹我!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大象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