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域下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及实践

2022-03-17 02:21梁海飞
教育现代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居民文明

梁海飞

(浙江理工大学 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 绍兴)

新世纪的生态问题的严重后果驱使人类再次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联,期待从基础理论层次上找寻处理生态问题的策略。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2021年4月22日,在全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全方位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核心理念,把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药方”,“美丽中国”的绿色蓝图分享给了全世界,展现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1]。

一 “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

(一) 新中国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艰难探索

由于探索初期新中国对如何处理加快经济发展、解决人民生活危机与保护生态、解决环境危机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成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一方面,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要是新政权的迫切任务,“以粮为纲”“人定胜天”等忽视自然规律的跃进式农业发展思维都造成大量林业、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浪费,加上受苏联模式影响,优先发展污染比较严重的重工业,当工业生产的材料和资金不足时,我们又通过“工农业剪刀差”解决,客观造成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

随着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时期开始对其“人定胜天”“向自然开战”等思想进行反思,但仍然认为,人越多越好,“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这为后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失衡埋下伏笔。当然,新中国建设初期毛泽东试图通过制定防治工业污染的工业卫生标准,起草旨在“兴修水利,保持水土”的农业发展纲要,同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提出建设“绿色祖国”环保口号,这些生态保护思想和政策虽有急于求成的问题,但反映了党和政府急于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和为民负责的初心担当[2]。

(二) 改革开放时期推动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是对建国以来经济政治社会危机进行了反思,为了急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积极推进了现代化、工业化、都市化的过程,伴随着传统式人口、资源红利的逐渐损耗,一些比较发达区域产生了生态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在获得“金山银山”时也失去了“绿水青山”。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是社会主义的,但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逻辑”和“生产力无限扩张”原则仍然对中国的生态平衡造成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由于国际市场分工的不平等,中国在获得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引起了我国对发展模式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年我国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并制定和海洋、森林、大气、土地、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开启环境保护的法治化进程。90年代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中国共产党用开放、长远的战略眼光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0年之后提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革除危害生态环境的老模式,给经济发展落后县区GDP“脱帽”,2003年提出“两山”基础理论,再度肯定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新路,提出要大力推动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同时提出清洁能源的应用,提升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重[3]。

(三) 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

新时代中国面对生态危机持续加重,生态协同治理不足的现状,继续实践两山理论,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目标,各地不断提出符合各自省情的“生态强省”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并为“美丽世界”的构建提供中国智慧。

在国内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态各要素,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通过山海协作、生态补偿等机制推动多区域共担环境治理重担,建立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共同维护生态平衡。国际上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履行《巴黎协定》《蒙特利尔议定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倡导多边主义、全人类利益思维,反对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单边主义、机会主义思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环境治理工程贡献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和中国方案[4]。

二 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一) 通过社区教育对居民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

社区是公民除工作以外最大的活动空间,通过社区进行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对构建绿色文明社区以及“美丽中国”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但是由于社区居民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特点、个体需求等的差异,使得整个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认知存在较大差异,如一些年轻的高学历在职人群对生态文明重要性认知较为全面,一些老人低学历无业人群对生态文明相关知识了解不多,认识不到生态保护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更认识不到“美丽中国”构建的意义。同时,社区居民整体上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仅仅把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解为做好社区环境绿化,保护好社区花草树木,对生态文明的生态消费、低碳生活、空间维护等内涵缺乏全面了解,对通风权、采光权、清洁权、生态补偿权等公民生态权知之甚少,不利于生态社区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二) 通过社区教育对居民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社区居民接受系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可以实现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的觉醒。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塑形生态文明的主流社会氛围,通过社区教育中的互动,可以让有良好生态文明意识的人群影响那些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的人群。同时,把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结合起来,构成生态文明终身教育体系,从而使生态社区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有了切实保障[5]。

(三) 通过社区教育对居民进行生态文明行为的塑造

相对于学校对学生主要进行生态文明理论和知识传授,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则侧重于对社区居民生态文明行为的塑造和实践,既要社区居民做到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还要通过丰富的社区教育活动,让社区居民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外化于行,从而让每一个社区居民积极行动起来,在日常社区生活中做到自觉保护社区生态环境,共同建造绿色文明的和谐生态社区,为打造“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现代社会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消费至上、网络购物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费必然带来过度包装物的社区堆积,甚至一些社区居民占用公共空间堆放个人物品,影响社区生态环境。过度消费引发的生活物品的浪费,也会产生如废弃电池、塑料包装袋等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加上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强,没有保护社区生态的实际行动,不能执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社区垃圾处理政策。社区教育能深入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宣传、组织活动引导居民承担责任,勇于进行维护生态文明的环保实践[6]。

(四) 通过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生态文明参与能力

“美丽中国”的构建离不开全社会尤其是基层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利用其自身互动参与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生态文明监督、管理、决策等多种参与形式,培养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为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提供认识机会、参与机会、提升机会。

现阶段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比较缺乏,一方面,在社区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居民对社区生态文明事务缺乏足够的兴趣,在具体面对个人利益和社区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选择时一部分社区居民会优先考虑个人家庭利益和眼前利益。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普遍对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对社区生态文明治理的程序、途径、过程、标准不清楚,对“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了解不多,这些都阻碍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态文明建设,也降低了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在构建“美丽中国”中的基础作用[7]。

三 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 转变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理念

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社区居民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引导和自我教育意识的构建。传统的主体性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强调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组织者、宣讲者是教育主体,而社区居民是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中的被动客体。这一传统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单向利用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环保志愿成员在社区宣讲环保知识和组织社区环保活动,对居民来说是一种典型的客体性教育,这种模式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受教育者以学习环保知识为主,脱离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使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缺乏说服力及现实价值,极易引起社区居民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反感和轻视。为了规避传统主体性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弊端,需要实现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主体间性的现代转向,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社区生命共同体和社区教育共同体。

“主体间性”这一定义是由现象学奠基人胡塞尔明确提出,主要是对于传统式主体作用的个体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向明确提出的以公平行为主体为主导的理论范式。主体间性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就是指认同教育工作者与学习者为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共同行为主体的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组织宣讲者和社区居民互动式主体作用教育理念,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本,重视社区居民在社区环保中的主体自觉发挥[8]。

(二) 丰富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现代社会生态文明方面的知识理论更新较快,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应与时俱进,及时向社区居民传播生态新观念、新知识,环保新技术、新方法,为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实践提供更多的知识积累、方法选择和技术依据。

一方面,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应广泛宣传普及现代环境基本现状和环境科学基础知识,通过“地球人口日”“世界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环保纪念日的介绍,让社区居民对当前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物种灭绝、大气污染等生态危机有较深理解,了解到生态环境变化对人们的影响、价值和功效,提升社区生态维护的主动积极观念和责任担当。加强社区生态教育,才可以有益于完成自然的权利,从而确保地理环境,完成将来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社区开展生态文明社会道德教育,培养社区住户的生态价值观和人与大自然生命共同体精神实质。

另一方面,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是从传统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向终身生态文明教育过渡的新型生态教育。要建设生态文明社区和美丽中国,需要加大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立法。为了促使社区居民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行,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应普及已有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资源保护方面的《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社区居民自觉遵循保护生态文明的法律规章和保护社区生态环境的社区公约。一系列涉及民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以此建构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文明教育法律体系。在社区生态文明教育中,要把握住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热点,融合典型性的实例,以案说法,教育社区居民,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水准。

(三) 创新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形式

社区生态文明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不仅要丰富生态文明内容,还要根据社区的空间特点和社区居民的群体特征,选择更符合社区发展规律、更能为社区居民接受的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首先,社区生态文明教育要把生态理论传播同社区居民生态实践相结合。社区教育机构应为居民提供各种生态文明学习机会和社区环境保护实践空间,把主题生态文明宣传活动办成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环保互动活动,使居民不仅深入了解基本环保知识,还能学到一些社区居家生活环保常识,亲身体验资源节约和生活物品循环利用的小窍门。整合各种适合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混合式教育资源,用心挑选社区生态教育课程内容,细心打磨社区生态课题设计,为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给予系统的教学资源。

其次,社区生态文明教育要实现社区内教育和社区外教育的结合。在社区内部采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公共设施和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社区内设置环境中心、低碳体验馆等生态文明教育中心,从自身做起,节约资源、不过度消费,注意垃圾分类,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学习了解社区环保知识,形成社区生态文明思想,培养社区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社区居民还可以走出社区参与多种类生态文明实践,和不同社区一起通过观看生态视频、讲座的生态课堂教育,通过感受不同社区优美宜人的社区风范的生态环境教育,通过举办生态文明家庭评选、生态文明礼仪等活动的生态实践教育,协调社区内外生态文明教育,吸收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构建生态文明社区共同体。

最后,社区生态文明教育要实现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的结合。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既要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常态化社区生态知识学习和社区生态实践,也要发挥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在宣传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作用,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人员可开通本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号,利用抖音短视频每天推送环境保护法、生态权益法、生活环保小常识等。同时利用网络自媒体制作转发违反环保法律、破坏环境的案例以示警示社区居民,也可以将社区内保护社区生态的典型案例进行网络宣传示范。

(四) 完善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组织保障

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门、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三方协同管理的社区生态文明教育服务体系。国家公权力在推进与发展社区教育的历程中是最行之有效的力量。在政府部门主管机构的辅导下,既可以为社区生态文明融合协调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和规章制度标准,颁布一些有益于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现行政策和规章制度,包含执行的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为社区生态文明教育发展造就积极条件。也可以为社区生态文明基本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改进社区教育教学设施,提升办校行为主体的主动性,促进社区教育融入生态文明基本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基础功效。

物业公司需要美化社区环境、植树造林,集中清理和整治给小区环境卫生及消防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的破坏环境卫生和乱堆乱放杂物,不断改善社区小区环境卫生,提高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物业公司应经常组织消防、危机事件应急演练,提高物业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和生态保护保障。

社区居委会充分运用好自身的管控和机构职责,经常性地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多种多样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举行生态文明专题讲座,进行生态文明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居民的思想意识,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态文明专业知识,提升社区居民解决很有可能的社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监管职责,创建社区生态文明行为管控规章制度,建立社区生态文明监管制度,组织社区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对社区的不文明破坏环境行为进行监督、批评教育或处罚,从而促进社区生态文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 结语

本文结合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系统阐释了“美丽中国”视域下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逻辑。社区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普及、意识培养、行为塑造、能力参与方面正在发挥关键作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社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组织保障等方面加以创新和完善,建设绿色生态社区,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社区的基础力量。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居民文明
请文明演绎
石器时代的居民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