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

2022-03-17 02:21王亮
教育现代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中职汽车

王亮

(福建工业学校,福建 福州)

汽车是目前人们的重要代步工具之一,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选择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对于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提升。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重点专业,教师在进行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发展,结合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探讨目前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趋势,培养出技能型的复合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给学生讲解更专业的维修技术,需要在课程设置设计、教学方法等不同的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教学要求与创新发展。

一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新时期我国的气球维修专业热度逐渐提升,给予了更多的就业空间和就业岗位。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愿意选择汽车维修专业进行学习,提高自我的职业技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目前的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的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训课堂为辅助。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来说体现出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比较单一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之下,教师应当采用多媒体这样的现代教学实施设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在汽车维修专业学习过程中,有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1]。

其次,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丧失,主要表现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缺乏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程度不够。特别是一部分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相对来说,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思考,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特点,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深度规划,主体地位缺失,导致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很难体现出来。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角度分析来看,发现教学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多不科学的地方,教育中存在较多空白之处。中职院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导致资源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并不高,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课程设计不科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二 加强师资力量,提升维修专业教师水平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更新,了解行业对于人才的综合需求,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在提升师资力量水平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体现在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基于目前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提升。教师也应当了解自我没有太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大多数来自于书本以及教材的内容。再加上最近几年汽车制造生产的技术逐渐提升,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物力。整体中职院校的教学表现在于教学内容,不能与汽车制造商技术保持同步。

职业院校的教师对于新型汽车的专业维修知识了解比较少,汽车企业出于资料保密方面的考虑,也会限制新技术外流,这也导致汽车专业的教师想要获取先进的维修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队伍不具备先进技术知识结构,很难培养出具有高端综合实力,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在如今日益激烈的时代中,想要培养出具有高综合能力,能适应目前维修行业发展的技能人才,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些现状问题,为了提高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应当采用多元化、多途径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水平。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安排,加强教师的灵活培训工作[2]。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有权威的技术人员进行教学的实际指导工作。教师也应当参与汽车维修的实践学习,包括到汽车厂商中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提高自我的专业能力,主动学习关于汽车维修的专业知识,扩展自我的知识面。

三 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激情

(一) 稳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价值与成就感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比较低,而且学生在课堂上也没有太强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差,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的实现活动也不能使学生引起较多的关注。在职业教育中,较多的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关注度比较高,但是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对于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都提出了较高的挑战。作为职业教师来说,在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以及成就感的提升,帮助学生找到在汽车维修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恰当方法。

学生的成就感以及认可感提升作为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尤其是在实践操作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多媒体性计划的教学技术,结合现场实物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趋势。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学习模式,亲眼目睹教学实物。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单独完成一些实践操作任务,解决汽车维修中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播,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自我的学习效果,充分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3]。

(二) 从感性到理性,用实践检验知识学习成果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庞大,涉及了比较多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和压力。考虑到学生的接收能力、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配置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从感性到理性进行恰当的引导。结合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结合学生的教学时间安排,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出连贯性的特点。特别是针对一些学生来说,在两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认知以及理解深度不够,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完全忘记之前所学习的汽车维修知识。教学中,缺乏汽车总体结构、维修专业技能、故障诊断技能等模块化训练,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通过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掌握一些困难的知识点,提高自我对汽车维修专业的兴趣爱好。

(三) 应用知识网络结构,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运用综合性的知识网络结构,学会分析汽车维修中的专业知识。在讲解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时候,可以考虑有基础知识以及知识回顾的方式,引发出学生对新课题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使学生在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汽车维修知识网络系统,使不同的课程体系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内容,让学生找到这些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点。也就是说,在汽车整体构造知识体系中,每一个系统既然是相互联系,又是相互独立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找到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局部知识技能,提高自我的学习认知能力,还需要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由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经验,导出新的课程学习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转变自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角度分析,考虑汽车维修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开放性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汽车防爆死安全系统的时候,可以考虑结合汽车驱动力防滑、汽车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稳定系统等等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汽车安全系统的异同点,使学生将自我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提升[4]。

(四) 运用实践案例教学,反馈学生学习问题

教师在讲解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考虑应用实践的案例,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以解决问题的角度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对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多地体现出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技能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采用典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灵活构思,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一些生活中可以遇到的汽车维修专业问题,并且结合具体的汽车构造理论,将抽象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合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更多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汽车维修专业设计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综合,比较广泛,中职院校的学生这一个年龄阶段思维还处于成熟发展的过程中,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且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一直都是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心,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与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习的不足之处表现出来,完成课堂反馈。教师也能知道学生学习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以便于教师更容易做好后续的教学设计以及优化工作。

四 选择恰当的实训设备,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实训设施设备,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的实践技能,因为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校学习时间内掌握汽车维修的所有知识,需要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了解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我的维修技能。因此,教师在实训设施设备选择方面,可以考虑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车型,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汽车维修故障问题,将这些车型的综合问题以及学生的维修综合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这样可以避免受到书本中的知识限制。特别是目前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汽车维修过程中的故障问题表现形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方面。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内容达到与时俱进的教学效果,可以真正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自我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专业吸引以及实用性,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删减或者增加一些理论教学课时,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深度比较高,逐渐帮助学生理清楚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5]。

作为中职院校来说,需要合理利用资金,依托于企业资源,引进先进的汽车维修设施设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的汽车维修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汽车电子技术比重越来越高,对于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汽车的电子元件维修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在现代化车辆维修的过程中,单纯靠技术的维修手段,很难完成汽车车辆的维修工作。中职院校的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先进的专用设备、设施、工具、技术,提高自我的综合应用能力,这是目前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对于学生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在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考虑结合目前企业发展中现实需求,应该合理利用企业、学校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学生实训设备的更新。

中职院校应该合理利用国家政策,转变院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规划,更新和增添学生的实践训练设备,让学生在汽车维修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物对应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汽车维修能力。教师也需要定期做好汽车维修行业的调研工作,根据调研结果转换自我的教学理念,更新实训设备。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实现良性循环,真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将自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应用起来,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行业市场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汽车维修专业的热度,教师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关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汽车维修专业的行业发展需求,提出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动作操作能力,以此解决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各大问题。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积极和企业进行合作,采用校企合作、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校的学生提高自我的实践技能。学校寻找优质的合作企业,真正让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自我所学习存在的短板问题,使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更加成熟稳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综合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中职汽车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汽车的“出卖”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3D 打印汽车等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