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现路径

2022-03-18 01:26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李雪丽
成才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标数学教师教材

■ 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 李雪丽

1 小学数学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重要意义

1.1 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教材承载着深厚的数学知识,更蕴含着丰富的数理思维,所以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体系和架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非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把握教材的扩充点和省略点。这样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充分认识这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作用和联系,这就是心中有体系和脉络。而在在教学中更要立足教材、了解学生、进行深入解读,这样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设计有深度的教学设计,完成真实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完成。

1.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材对教师教学有指导意义,深入研读教材对教师非常重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国内教材出现了“一标七本”,即在同一个课程标准下,各地相继出现了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七个不同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编排顺序和重难点不同,因此对教师而言,要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可以让教师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著作,浏览名师的课堂,把握编者用意,更直观发现自己所用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能有效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顺利实现课堂教学。

1.3 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只是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领悟到其内在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因此,数学教育不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更要使学生会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领悟数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知识学习,获得数学方法精神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 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因素

2.1 教育理念因素

在传统的课堂中,一些教师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绝对权威和核心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存在教教材的现象,并且单一去解读教材。再加上长时间以来,部分教师解读教材的思维早已固化,会照搬以往的教案、完全借鉴“专家”或“名师”的课例,或者照搬原有的解读习惯,从而无法建立全新的解读视角和解读思路,没有与时俱进联系生活实际,更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解读教材。

2.2 课程标准因素

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下,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标不仅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深入理解教材、进行正确教学设计的依据。对于课标的学习,一些一线教师通常根据专家报告的简单理解和记忆,缺乏将课堂与课表联系开展持续学习的自觉,从而造成对课标精神的偏读。

2.3 学校管理因素

学校对教材解读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学校政策的影响。每个学校会对教师的教材解读做出相应的要求,学校对教材解读的重视与否,对教材教学有何要求以此为考核指标,教师会参照相关要求来解读教材,从而影响教师解读教材的深度和视角。其次是会受到其他教师的影响。个体具有从众性,深处学校群体中的教师,尤其年长教师或者成熟型教师会对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产生较大的影响。

2.4 教师自身因素

一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足,教材解读出现偏差。由于政策和学校师资不足原因,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数学教师并非数学相关专业,有的是文科专业或者艺术类学科兼任,数学学科自身知识体系建构不完备,理性思维不足。二是教师凭主观想法而教,教学设计偏离教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凭主观想法而教,根据自我经验而教,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脱离小学教材,造成教与学的分离。三是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教材钻研不够深入。不少中青年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中老年教师缺乏工作积极性的情况更为严重。

3 小学数学教师有效解读教材实现路径

3.1 更新观念,促进教师重视教材

教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教材,但是青年教师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材研读方法。要想提高教材解读的能力,要在备课中多花时间研读教材,更要学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进行交流沟通,学习其他教师是如何理解和解读教材、如何高效备课。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积极关注小学数学领域的新变化的最近的研究重点,还可以在网上学习名师的解读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县市的各项专业技能比赛,在研读教材时更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教育政策、所教学生的情况。同时经验丰富的教师也需要提高认识,保持终身学习,重视教材解读,与时俱进,学习新思想和新方法、新理念,这样才能紧跟教育前沿,紧跟改革发展方向。

3.2 立足课标,提升解读教材能力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即将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将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新课标的修订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产物,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从修订版的参考意见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变化:

第一,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要求教师在解读数学教材时要从全面、一致、发展的角度去解读,要将教材看成动态性、可持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的培养,最终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培养具有“真善美”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与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是有截然不同的区别,是顺应当代“双减”政策的要求,更是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体现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创造性解读教材,将教材作为媒介和手段,设计形式丰富的教学设计,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并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形成对一般知识的自我感知。

作为历经十年修改的课标,本次的修订必然会对教材的编写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为教师要注重课标精神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标”,教学有“法”。

3.3 强化管理,帮助教师钻研教材

县市教研室要重视教材解读,多组织相关教材解读的集体研讨活动,并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提出要求。学校校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要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的政策,共同制定相关教材解读的制度,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考评的制度,各教学组之间进行教材解读的评比制度。同时学校规定的检查要有时效性,对教师的教案检查要多维度,不能机械检查是否完成教案,除了纸质教案,在书本上的圈点批画,教师个性化的设计、教学反思、分层设计学生作业更要提倡。还要打造解读教材的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个人带动集体的方式展开,比如让教研组内具有较高教材理解能力的成熟型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展示等形式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其他教师的渴望实践意识。

3.4 联系生活,融入课堂教学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点和锻炼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不能单以讲授为主,要循序渐进、自然而然插入生活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和学生生活实际。现有的各个版本的新教材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结合,北师大版本更是用“情境”+“问题串”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更让学生留下期盼,让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生活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进入数学课堂前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知识和情感的共鸣,这样在数学课堂学生更容易成为“思考者”,“创新者”“反思家”“发明者”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自我的成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解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有主动探索的欲望,百折不挠的勇气,教材就像一颗星星,给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范本,有效的教材解读应该由一颗星星将教学引入一片星辰大海之中,从而使学生高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而高素质的发展,而这就是教师要追求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课标数学教师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