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埋针疗法对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2022-03-22 11:45杨进子朱群芳廖云英张玉善赖兰静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尿管尿潴留椎管

杨进子,朱群芳,廖云英,张玉善,赖兰静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广东 河源517000)

尿潴留是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会引起患者的不适感与痛苦感,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及遵医依从性。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加,此类人群如有骨质疏松问题,受外力撞击、跌倒等因素影响,易出现下肢骨折或其他部位骨折。手术治疗为下肢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椎管内麻醉更是下肢骨折的常见麻醉方式。在各种原因协同影响下,我国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手术的临床利用率逐年提升,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随之升高[1]。针对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应对方式多为诱导排尿护理,虽然实施便捷,但整体效果差强人意[2]。皮内针穴位埋针疗法属于微创治疗范畴,患者易于接受。本研究观察皮内针埋针疗法对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河源市中医院骨一区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行椎管内麻醉外科治疗且术后合并尿潴留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57.98±6.28)岁;手术部位:膝及膝以上者23例,膝以下者17例;基础病:骨质疏松症19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7例,其他4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58.46±7.07)岁;手术部位:膝及膝以上者25 例,膝以下者15例;基础病:骨质疏松症17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3]。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经查体、影像学、主诉等确诊为下肢骨折;符合临床手术指征,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同意书;手术麻醉方案选择椎管内麻醉;无相关药物过敏;术后合并尿潴留;全程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合并脊髓损伤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合并严重前列腺及其他泌尿系疾病者;严重全身性感染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合并皮肤病或存在皮肤破溃,不宜接受皮内针护理者;术后使用镇痛泵、导尿管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护理干预。术后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如病情监测、疾病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为患者提供膀胱区按摩与热敷护理,并播放流水声的音乐,诱导患者排尿,持续进行,直至患者成功排尿;若>2 h未见排尿功能有所好转,无法自行排尿且膀胱区胀痛难忍,此时结束护理观察,采取其他导尿方式处理。干预4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常规诱导排尿护理基础上给予皮内针穴位埋针疗法干预。主穴:气海、内关、水分、利尿穴。若病情进展不达预期,取配穴:肾俞、委中、关元穴。为患者清洁施针部位皮肤,遵循无菌处理操作规范;找准穴位,持0.22 mm×5 mm 华佗牌麦粒型皮内针(江苏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42200574)从皮肤表面平行刺入皮下,用贴膜覆盖,起稳定针位、保持无菌环境作用。刺激方法:急性时各穴持续按压60 s,强度以患者实际耐受情况为度,可以反复按压,留针时间4 h。干预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首次排尿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从治疗结束至首次排尿经历用时。②首次排尿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首次排尿量。③排尿顺畅度。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尿感觉难易程度。容易排尿,计1分;感觉一般,计2分;困难但能排出,计3分。分值越高,患者排尿感觉越差。排尿顺畅度=(容易排尿例数+感觉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④尿管重置率。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尿管,观察0.5~1 h,若尿潴留问题未见恢复,或虽有所恢复,但主诉胀痛等症状难以耐受,需要尿管重置,统计尿管重置率。⑤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基于排尿困难程度,评估患者整体疗效。显效:排尿困难程度下降2 分,或维持在1分;有效:排尿困难程度下降1分;无效:排尿困难程度维持原分数,甚至增长。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比较 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比较()

表1 两组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排尿顺畅度比较 治疗组排尿顺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治疗后排尿顺畅度比较[例(%)]

(3)尿管重置率比较 治疗组尿管重置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07)。

(4)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术后尿潴留患者受手术应激影响,暂时性失去主动排尿功能,会导致膀胱积蓄尿液过量,局部胀痛,并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与术后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贻误最佳康复时机。术后尿潴留已成为外科常见并发症。临床有报道证实,术后尿潴留与病种、手术类型、麻醉方案、输液量等因素相关[4-5]。下肢骨折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常见麻醉方案之一为椎管内麻醉,该麻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机体排尿反射,患者术后易患尿潴留问题。

临床针对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一般采取物理方法,如热敷、按摩或诱导排尿等[6];也可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如利用抗胆碱酯酶药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缩、开塞露通便等诱导排尿,但报道数量不多。河源市中医院致力于打造中医护理优势学科,在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干预方式研究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心得,认为采取中医“皮内针穴位埋针”可有效干预患者尿潴留问题,延缓病情进一步恶性进展,促进患者膀胱排空。皮内针疗法是通过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皮内,进行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埋针法[7-8]。埋针后,通过给予皮下微弱且长时间的刺激,可发挥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作用。

尿潴留属中医“淋浊”“癃闭”范畴,该病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水液停聚,病位在膀胱。下肢骨折行椎管内麻醉外科手术患者脉络受损、气行不畅,或肾气耗伤、阳气亏虚,水液蒸化无力,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闭阻,由此病发[9]。本研究采用皮内针穴位埋针疗法干预收效良好。所取主穴中,气海可调节脏腑、行瘀滞,为强壮补虚要穴,具有温中补肾、理气益气之功;内关可缓解腹胀;水分可补肾健脾,疏通任脉,利水消肿;利尿可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是治疗癃闭、淋证的要穴。配穴取肾俞补肾助阳;委中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舒筋通络,主治下肢疾患;关元温养冲任,回阳固脱,祛寒止痛,大补元气,可温肾暖脾、化气行水,为治疗癃闭之要穴。诸穴联用,行补肾助阳、利水化湿、理气益气、活血散瘀之功,故针到而病缓。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排尿顺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管重置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予以术后尿潴留患者皮内针穴位埋针疗法干预,可加速患者膀胱排空,提升排尿顺畅度,减少患者尿管重置的风险,疗效较常规诱导排尿方法更佳。如朱璇璇等[1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皮内针穴位埋针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6.0%,该法可降低主要症状积分及残余尿量,缩短住院时长和尿管留置时间。李荣华等[11]术前利用皮内针穴位埋针疗法防治痔疮切除术后尿潴留问题,结果表明,该法可增加患者术后首次排尿量,降低术后当天夜间小腹满胀程度及尿潴留发生率。上述文献均肯定皮内针穴位埋针疗法在术后尿潴留对症治疗中的优势地位,研究方法与结果与本研究有相似之处。

综上,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的对症治疗领域应用皮内针穴位埋针疗法可有效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升首次排尿量与排尿顺畅度,促进膀胱排空,降低患者尿管重置率,应用疗效显著。本次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即样本量纳入偏少、客观指标较少,下一步研究应扩充样本量,提升研究客观性。

猜你喜欢
尿管尿潴留椎管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骨科患者术后早期拔除尿管对其排尿功能及舒适度的影响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无菌贴膜在女性病人留置尿管外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