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穴位注射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3-22 11:45荀静平谢洁珊刘肖妮李玉开邵宝颜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醒脑适应能力针刺

荀静平,谢洁珊,刘肖妮,李玉开,邵宝颜,曾 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广东 佛山528200)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是指一组起病于18岁以前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该病临床以发育阶段的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交能力等损害为主要特征[1]。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因其多种缺陷,难以融入社会,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探索对精神发育迟滞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儿童康复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西医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教育治疗和对症治疗,但效果有限。杨宁等[2]采用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1972年首先提出和创立的治疗中风病为主的针刺方法,治则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3]。近年来,醒脑开窍针刺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儿童脑病,如痴呆、小儿脑瘫、注意力缺陷、小儿流涎等,效果明显[4]。笔者从事穴位注射法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10余年,临床将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选穴应用在穴位注射上治疗精神发育迟滞,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探讨醒脑开窍穴位注射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2 例;年龄1.4~5.9 岁,平均(3.68±0.42)岁;其中轻度精神发育迟滞17例,中度20例,重度11例。观察组男23 例,女25例;年龄1.2~6.2 岁,平均(3.74±0.38)岁;其中轻度15例,中度23例,重度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0623),符合《生命医学伦理原则》中的4项基本原则[5]。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写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MR 诊断标准[6]。智商(IQ)在70 以下;适应功能缺陷或损害;18岁以前发病。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0~6.5岁;病情程度为轻(IQ 50~69)、中(IQ 35~49)、重度(IQ 20~34);家长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抗拒穴位注射法治疗,依从性差者;急性感染性疾病未治愈者;体质差者;频繁发作癫痫且未得到良好控制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早期教育法、头针针刺法。①早期教育法。利用直观教学法和口授法,结合情景教学模式引导患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借助图书等教学性质用具、益智玩具等指导患儿认识和理解身边事物(形状、颜色、用途、空间),以提升患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通过听音乐或儿童故事、观看动画片等方式,激发患儿主动表达的意愿,引导患儿模仿发音,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课、集体课等教学形式,为患儿营造良好的氛围,增进患儿的交往能力,改善患儿的社交行为。早期教育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②头针针刺法。头针:主穴智七针或智九针,随症增加双侧语言区、情感区、运用区等。方法:使用盘龙针快速进针至帽状腱膜下,沿颅骨曲线将针身刺入1~3 cm,手法采用捻转泻法为主,视患儿年龄留针1~3 h,留针期间给予常规电针3 min,隔日1次,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完毕休息20 d,共治疗3个疗程。合并癫痫患儿禁用电针治疗。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穴位注射法。醒脑开窍穴位注射法主穴取内关、水沟、三阴交。因水沟的特殊解剖位置不做穴位注射,以针刺法代替。药物:复方麝香注射液(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53,2 m L/支)、维生素B12注射液(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024,1 m L/0.5 mg),双侧内关选用麝香注射液,双侧三阴交选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使用0.5 m L。操作方法:核对患儿身份后固定患儿,以同身寸方法取穴双侧内关、三阴交穴,常规皮肤消毒,用穴位注射专用的2.5 m L 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在相应的穴位快速进针后固定针栓,回抽无血液,然后将药液缓慢注入。接着在水沟向鼻中隔方向斜刺3~5 mm,快速出针。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休息20 d,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发育商。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S)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发育商,该量表包括社会适应、个人社交、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5个能区。单个能区发育商评分≤75分,表示该能区存在发育落后;75<发育商评分<85分,则为边缘状态;85分≤发育商评分≤110分,则为正常水平[7]。评分越高表明患儿智能发育水平越好。②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M)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该量表共包括132条项目,通过评价获得粗分,然后根据年龄,比照得分对照表获得标准分,以标准分的高低评定社会适应能力。≤5分为极重度,6分为重度,7 分为中度,8 分为轻度,9 分为边缘,10分为正常,11分为高常,12分为优秀[8]。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GD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治疗前后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治疗前后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 讨论

对于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早期教育法,早期教育通过年龄和智力水平分组后再集中授课,让特殊患儿重回课堂,综合改善患儿的智力、语言、社交水平,并能寓教于乐,患儿及家长普遍容易接受。中医主要采用头针针刺法,头针可使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利于组织的血氧和营养供应,从而改善脑功能[9]。不足之处在于此两种治疗方法均缺乏药物治疗的参与及穴位的持续作用。穴位注射疗法是将药物注射入腧穴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治疗作用。

精神发育迟滞属中医“五迟”“痴呆”等范畴,与心、脾、肾功能密切相关,病机为先天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后天失养,心脾气血亏损[10],治疗上虚证以补其不足、益智健脑、醒脑开窍为基本原则,实证以化瘀通络、涤痰开窍为要,虚实夹杂则虚实并治[1]。此治疗原则与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的基本治则一致。内关是心包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针刺该穴有益气行血、化瘀通络的作用[11]。三阴交为脾、肝、肾经交会穴,针刺该穴可激活特定脑区发挥治疗作用[12]。水沟又称为“人中”“鬼穴”,为十三鬼穴之一,是督脉与手阳明经的交会穴,具有醒脑开窍、清热通阳、回阳救逆的作用[13]。上述三穴是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3]。从理论上分析,穴位注射上述三穴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有益智健脑、醒脑开窍的功效。

复方麝香注射液有效成分包括麝香、郁金、冰片等,具有醒脑开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14]。维生素B12注射液能促进神经髓鞘脂类的合成,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15]。本研究方案中将复方麝香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入醒脑开窍组穴内关、三阴交,联合水沟针刺,通过药物的作用及针刺对主治穴位产生持续的刺激,充分发挥醒脑开窍、活血通络、滋补肝肾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醒脑开窍穴位注射法可以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认知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观察时间短、例数少,今后将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扩大样本量,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综上,醒脑开窍穴位注射法是一种治疗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新疗法,可提高患儿发育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选穴明确、简单易行、选穴相对较少、患儿痛苦较小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醒脑适应能力针刺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雷鸟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苦瓜
漫画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