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果·爱》的戏中戏与旁白对剧情结构的影响

2022-04-07 13:10金闻馨
河北画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戏中戏歌舞片班主

金闻馨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一、叙事技巧分析

(一)戏中戏丰富剧情结构

《如果·爱》讲述了男演员林见东在拍戏时重逢十年前的恋人孙纳,而此时孙纳和导演兼演员的聂文是情侣,三人要共同演一出剧情与他们之间爱恨交缠相似的戏。

电影采用戏中戏的形式。这种关系在结构上一般都会出现‘情节借用’的特征,借此达到补充情节等目的,形成虚实相间的写法,从而避免了倒叙手法带来的喋喋不休[1]。电影中的人物聂文、林见东、孙纳分别饰演了三角恋歌舞片的角色马戏班班主、张扬、小雨,具有双重身份。孙纳饰演的小雨因意外失去记忆而忘记了林见东饰演的旧情人张扬,聂文饰演的马戏班班主爱上了小雨,此时张扬突然出现,从而展开一段三角恋的爱情故事。三人的情感纠葛与三角恋歌舞片的情节相似,在情节发展和情感抒发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他们投入的表演常常让观众分不清歌舞片中的台词是角色需要还是演员内心的真实流露。电影中的人物和三角恋歌舞片的角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1.戏中戏引发戏外三角恋

(1)戏里戏外创意对接。电影第一次戏中戏的运用是通过导演聂文向记者讲述剧情而展开的。在聂文讲述剧情时,画面在歌舞片和记者会两个场景相互转换。记者会上,聂文讲述戏里的三角恋剧情。聂文讲到“这是一部三角恋的故事”时,镜头由记者会的戏外转到歌舞片拍摄时画面片段的戏里,舞女们跟随音乐起舞,聂文所讲述的剧情的对白与画面的歌舞片场景构成画外音。到“却在这时候遇见了她的旧情人张扬”时,聂文的声音停止,戏里通过小雨和张扬的对话将情节继续推进。张扬见到小雨对他的态度陌生,只好望着她的背影,独自唱道:“难道你真的忘了我是谁?”这时,镜头回到现实中,不再是在记者会上,而是孙纳和聂文坐在放映厅里,观看当天的拍摄成果。(2)戏里张扬遇见失忆的小雨引起戏外林见东对孙纳感情转变。戏里,张扬在马戏团见到失忆的小雨,对她唱道:“明明是你的声音,你的背影,难道是你故意试探我的心。”在小雨唱出“你是谁”后,张扬失落:“怎么你会忍心,把我忘记”。通过戏里张扬的表达,林见东在十年后再次遇到孙纳的感情发生了转变,从对初见孙纳的期盼,到发现孙纳已经“忘记”过去感情的悲伤。(3)戏里小雨被张扬深情表白引起戏外孙纳感情变化。戏里张扬唱道“怎么你会忍心,把我忘记”时,孙纳饰演的小雨原本应该接着张扬的话演唱,但是却因张扬的表白愣了神,经工作人员提醒后才继续表演。戏里张扬对小雨的表白影响了戏外孙纳对待林见东的感情,孙纳虽然表面上把林见东看成陌生人,但内心对十年前的感情已有所触动。(4)戏里张扬小雨相遇引发戏外三角恋。第一次戏中戏的出现,通过戏里张扬在与小雨相认时的深情表白,引发戏外三人感情的转折:孙纳被戏里表白有所触动,记者会以后林见东开始疯狂追求孙纳,聂文对待孙纳的感情开始动摇。戏外原先稳定的感情被打破,三人开始了三角恋。

2.戏中戏带来三人关系转折

(1)戏里戏外创意对接。当从戏外走向戏里时,通过动作的连接来实现聂文通过放映孔看到孙纳与林见东拥抱在一起,愤怒地把手一甩,镜头立刻转向小雨被马戏班班主打了一巴掌,摔倒在地,这里通过现实与歌舞片中聂文手的动作的一致,将两个场景剪辑在一起,把戏里与戏外剪辑在一起。当从戏里走向戏外时,则是通过拍摄的结束实现。马戏班班主得知张扬与小雨的私情后,打了小雨一巴掌,转身离开,这时聂文的角色从马戏班班主回到导演,喊道:“收工!”接着场景立刻转换到孙纳与聂文的住处,聂文对刚才张扬打小雨一巴掌的行为向孙纳作出解释,这一巴掌意味着双方都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2)戏外聂文发现孙纳背叛自己引起戏里情节变化,戏里情节引起戏外聂文感情变化。戏外,聂文发现孙纳与林见东背着自己有了私情,十分愤怒。于是聂文临时修改剧本的情节,引起戏里的情节变化:按照原来的情节,戏里的马戏班班主应该捧着小雨的脸,现在改成了班主打小雨一巴掌。由于戏里的一巴掌,让戏外聂文对孙纳的感情也发生变化。这一巴掌不仅是戏里班主对小雨的,同时也是戏外聂文对孙纳的。对聂文来说,这一巴掌是面对感情背叛的宣泄,能够让陷于痛苦中的自己得到解脱,从而原谅孙纳。(3)戏里小雨被打巴掌引起戏外孙纳感情变化。戏里,小雨一开始沉默地面对马戏班班主唱的“只要你回答,你一直爱着我”,直到被班主打了一巴掌后,小雨愣在原地。戏外,孙纳对聂文的感情也从背叛的愧疚转变到迟疑是否应该继续走下去。(4)戏外推动戏里情节,戏里引发戏外三角恋的转折。戏外推动了戏里的剧情。戏外,聂文发现孙纳与林见东的私情,愤怒之中临时改编剧情,让戏里马戏班班主打了小雨一巴掌,而通过这一巴掌,让班主对待感情背叛的阐释变得更加丰满。同时,戏里这一巴掌也造成了戏外林见东与孙纳的关系的转折,由于孙纳与聂文感情的裂缝越来越大,孙纳选择“回忆”起十年前与林见东的恋爱经历,跟随林见东去了过去同居的地下室。

3.戏中戏影响歌舞片的结局

(1)戏里戏外创意对接。最后一幕的拍摄也采取了戏中戏的形式。歌舞片拍摄前,演员们在化妆,工作人员把杂技的梯子从高楼上放下,聂文饰演的马戏班班主走在雪地里。此时,歌声响起,代表了最后一场戏拍摄的开始,从戏外进入戏里。最后一幕,马戏班班主倒在雪地里,鲜血四散开来,其他演出人员围上来,当工作人员拿着聂文身上的安全绳索,聂文站起来拍掉身上的雪时,剧情从戏里走向戏外。(2)戏外聂文影响戏内张扬命运走向。自从聂文陷入三角恋后,一直在修改歌舞片的结局,并且他处理现实感情的结果从歌舞片结局走向中体现出来,戏外影响了戏里的结局。戏外,聂文决定放下与孙纳的感情,两人拍完这部戏后分手告别。戏里,马戏班班主决定退出三角恋。在高空中,小雨抓住班主的手,但班主却对小雨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通过坠地身亡的方式离开,成全小雨和张扬。戏中戏从戏外构筑了戏里的转折,交代人物最终命运走向,现实中聂文离开孙纳,戏里张扬结束了自己的生命。(3)戏里小雨的表演影响戏外孙纳感情变化。戏里,小雨眼睁睁看着马戏班班主放开自己的手,坠地而亡,流露出不舍与感伤。戏外,电影杀青,孙纳看向聂文,因两人即将面对的分手而流下眼泪,仿佛现实中的聂文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也坠地死去了,戏里的表演影响了戏外孙纳对待聂文的感情。

(二)旁白推进情节发展

1.开场处的旁白引出剧情

影片的开场以旁白的方式出现。记录者Monty坐公交车去电影拍摄片场,他说:“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部电影……而这次我要送还的片段就是这里。”这段旁白的作用是预示了整部电影的情节发展。“每个人的一生就好像是一部电影,而他们就算是电影里的主角。”就是指电影中聂文、孙纳和林见东三人纠缠的感情与歌舞片中马戏班班主、小雨和张扬的三角恋极其相似。聂文、孙纳和林见东三人的感情经历如同电影一般,充满了巧合与跌宕。“就拿这对母女来说,这女孩肯定是妈妈一辈子的主角,可是几十年后,在女孩的电影里面,妈妈的角色还有多重要吗?”独白中,“几十年”对应孙纳与林见东分别的“十年”,林见东以为自己会和孙纳结婚,一辈子走下去,但是在孙纳心中,林见东却是电影中的配角,只是陪她走过一小段人生的人。这句独白也可以这样解读,聂文把孙纳捧红,以为孙纳会一辈子与他在一起,但是孙纳只是把聂文当成是利益交换的工具。在孙纳心中,聂文并没有占据多大位置,当孙纳成为当红影星,可以毫无留恋地离开聂文。“在我这储存了很多人的人生片段,他们有时候不小心把他们删掉了,等他们需要的时候我再把片段送给他们,而这次我要送还的片段就是这里。”旁白中的“删掉”对应十年后孙纳不愿意记起在事业低谷时,与林见东相处的时光,而Monty以旁观者的身份,作为演出人员、助理、面馆老板等身份了解孙纳过去的事,最后写成自传,拾起被孙纳遗忘了的、与林见东、聂文相处的人生片段。在电影开始时,旁白作为一个全知叙述者出现,代表了“上帝”的声音,通过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出孙纳、聂文和林见东三人纠缠的恋情。

2.旁白在转折点处出现

影片几处重要的转折点都与歌舞片的旁白有关,旁白直接表现主人公的命运和情节走向。(1)旁白出现于戏里三角恋的开始。在张扬遇见失忆的小雨,两人坐在秋千对话上,想要告诉小雨过往与自己相爱过。这段拍摄的旁白是由Monty和舞女通过歌唱共同演绎的:他曾经有一个爱情故事,少年时,情浓时,说来也甜蜜……无事于补,知道了又怎样重新开始。旁白主要讲述了张扬与小雨在少年时相爱过,但长大后小雨失忆,并且不想听张扬讲过去的恋情,张扬独留有回忆,十分痛苦。旁白劝张扬不必执着于少年时期的爱情,但张扬不听,而是告诉小雨:“小雨,你以前叫小雨!我们以前是青梅竹马!”无论是歌舞片中的张扬还是现实中的林见东,都不按照旁白所劝告的那样放弃过去的爱,而是执着地去追求。聂文看到戏里张扬执着追求小雨的表现,并且林见东的表演过于真实而孙纳表演不够像以前合作的片子那么投入,隐隐感觉现实中林见东与孙纳感情暧昧,于是决定出演马戏班班主。由于林见东对孙纳的追求、孙纳受到感化、聂文出演马戏班班主,参与到歌舞片的三角恋中。(2)旁白出现于聂文与张扬的命运抉择。最后一幕戏讲了马戏班班主知道小雨还怀念过去与张扬的感情后,选择放手,成全小雨和张扬。这里是由Monty作为旁白的。他唱的歌词是:忘了吧忘了吧,当初的选择……忘了吧,忘了吧。以上旁白是针对马戏班班主说的。Monty劝马戏班班主放下这段感情,不要再纠缠于其中。而马戏班班主深爱着小雨,无法从这段感情中挣扎脱身,于是选择在高空表演中坠地身亡。同时由于Monty是全知叙述者,知道聂文、孙纳和林见东的三角恋,所以这段歌词也是告诉聂文,现实中应及时放下对孙纳的爱,从三角恋中走出来。与歌舞片表演不同的是,现实中聂文按照歌词所写的,不再对孙纳抱有执念,退出三角恋。同样是离开,但与马戏班班主不同的是,他选择放下孙纳对感情背叛的愤恨,投身于下一部电影的拍摄中。

二、叙事技巧评价

(一)戏中戏

1.戏中戏交代戏里戏外人物关系

在这里,戏中戏通过平行蒙太奇①,融合了歌舞片、记者会、放映厅三个场景,分别交代了孙纳与林见东、聂文的关系。并且当放到张扬独自歌唱的片段时,聂文评价,林见东饰演的张扬看小雨时,眼神深情得和真实发生的一样,并批评孙纳的眼神不太集中。聂文看着孙纳时,屏幕上放着张扬深情凝望小雨的眼神特写,也可以说是林见东看孙纳的眼神。借用这样的镜头,把戏里林见东看着孙纳、戏外聂文看着孙纳同时展现,三人放在一个镜头里,体现他们是三角恋的关系。

2.戏中戏补充现实感情

自居作用是戏剧理论中的一个术语,即指演员的个性与他饰演的个性合为一体,即演员以角色自居[2]。电影中,张扬与林见东、小雨与孙纳、马戏班班主与聂文三人角色的情感正是一体的。歌舞片中张扬和小雨的台词是对现实中林见东和孙纳情感表达的补充。孙纳与林见东在十年后重逢,孙纳假装不认识林见东,而林见东看到孙纳急切否认认识自己时,眼中流露出伤感的情绪,在面对记者“为什么接这部戏”时,他回答“片酬高,导演好,女主角够漂亮”,隐秘地传达自己对孙纳的感情。戏里,张扬(林见东饰)偶遇他的旧情人小雨(孙纳饰),小雨却忘记过去他们的恋爱经历,用陌生的眼神看着张扬,张扬通过歌曲演唱表达对重逢的伤感。小雨对张扬说的“你是谁,你是谁,为什么这样看着我”的陌生,和现实中孙纳对林见东假装陌生相似,同时,张扬对小雨说“爱曾经存在或者只是我的感觉,你怎么忍心把我忘记”,和现实中林见东看到假装忘记的孙纳,流露出的伤感的心理活动是一样的。戏里张扬对小雨说的“明明是你的声音,是你的背影”“怎么你会忍心,把我忘记”,可以看作是林见东对当时感情的宣泄。

3.戏中戏体现复调与对话

复调,即是由“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对话”关系[3]。《如果·爱》实现了复调小说的文学思维。三位主人公现实与歌舞片中的身份分离,但在情感上重合,他们以各自体现在独立的声部,在“戏中戏”的复调结构里,实现了主人公与自我的对话。影片巧妙运用“戏里”人物演唱的歌词,让“戏外”人物真情流露,而不是让戏里所表演的歌舞元素仅仅作为刺激视听的调节剂。复调展现出了戏外与戏里的情感一致性,现实中两男一女的情感纠缠更多是内心的表现,而他们进入戏里后,则撕去了平静的表面,把内心感受从歌词上体现出来,这是人物与内心的自我对话。雪地里上演的最后一幕班主与小雨的戏中戏。拍摄中,在马戏班班主坠地前,小雨抓住他,不想他自杀,而这也是孙纳对聂文的离开不舍的体现。班主对小雨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孙纳!”此时,班主成了聂文,他对小雨说的话,也是讲给孙纳听的,电影的时空与电影中歌舞片的时空相互交叉重叠,聂文在戏里释放了现实中无法表白的愿望,于是通过戏中戏,复调结构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展开了叙事的时空意义。

(二)旁白

1.Monty作为全知叙述者,在影片开头说的“每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场电影……但是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富有哲理,揭示了残酷的现实,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勾起观众内心最深处的酸楚和无奈。

2.旁白出现在歌舞片中,展示出人物隐秘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当林见东面对“失忆”的孙纳时,问:“老孙,可不可以教一下我,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活得这么快乐?”孙纳没有回答。但是旁白清醒地唱出“忘了吧,忘了吧……”其实林见东知道如何活得快乐,就是像孙纳一样“忘记”过去,但却不想这么做,于是由旁白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影片在充满哲理的旁白中开始,又在歌词形式的旁白中展开故事,带领观众走进一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注释

①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猜你喜欢
戏中戏歌舞片班主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戏剧之我见——《我爱桃花》小剧场话剧的探索精神
论《阳台》中的人物与镜像的关系
对歌舞片《芝加哥》中舞蹈艺术的研究
反串
绚丽的辉煌——记好莱坞歌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