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机遇

2022-04-07 13:10张亚明
河北画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写书法

张亚明

(中原科技学院)

当今书法教育发展日益蓬勃,作为一名一线中小学书法教师,深感自身责任重大,针对自己近年来的书法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机遇提出几点浅薄之见。

一、国家书法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进

官方权威机构对书法教育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我们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要影响伴随了整个书法教育发展史。如许慎《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先已六书”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重视文字与书法教育。东汉鸿都门学是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类大学,使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唐代书法不仅是开科取士的科目,更是官员铨选的标准之一,“身言书判”,举国上下十分重视书法教育。北宋“趋时贵书”说明了书法教育的趋势受到上层机构的影响很大。明代“台阁体”与清代“馆阁体”更是说明国家政治对书法教育的影响作用之大。当代以来,1998年,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发布实施以来,各地普遍加强了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文件中就中小学校加强写字教学提出意见。2011年8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全国中小学开设每周至少一节的书法课。2013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开设书法课。2017年,国家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到文化战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2018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及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全国16所高校新增书法学本科专业。2021年12月10日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文件,促使书法成为一级学科。

在官方政策的逐步推进下,教育部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视,各地中小学校按要求每周一节书法课程,有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书法教室,开展书法兴趣小组特色活动。不仅是大城市,县域与乡域的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校从众多注重书法教育的学校当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批书法特色学校,为持续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在地方政府统领指导下,形成了学校之间、学生之间、书法教育与书法竞技的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这一切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要求开设的书法课程,有了书法课程,广大学生才能有接受书法教育的机会。虽然是普及型的书法教育,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因为此爱上了书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有学生因此走上了专业书法学习的道路。这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魅力所在,更要归功于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二、规范书写要求的普及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书写的要求是可识别性、规范性与美观性,虽然在中小学考试中体现更多的是硬笔书法,但国家对中小学生的硬笔与软笔书写均作了详细的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小学低年级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小学中年级书写正楷字,做到平正、匀称,力求美观。小学高年级力求行款整齐、美观。初中阶段,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由此我想到了明代“台阁体”与清代“馆阁体”这两种规范字虽然将贴学书法走向没落,但是其教育作用仍然功不可没,起码在于文化的普及方面、文字的识读方面、书法规范学习推广方面功劳数一数二。当今中小学笔试考试中,每一科目都有隐含的卷面分数,如“新课标卷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在一等卷的“表达项”写到:“字迹工整”占16-20分,而四等卷为“字迹潦草难辨”占0-5分。还有近两年高考全国卷中有关书法考试内容的比例逐渐增大,如书体的辨识与书法文化常识的考试。2021年全国九省书法中考改革试点,分值在10分到30分之间,政策大势所趋,“美育中考”已经到来。“衡水体”在考试中的盛行,高考中考衡水体英文书写占据大部分的卷面,而且规范的应试楷书书写也是每一位老师与每一位学生的必然追求。

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字迹工整”的审美一致性有助于中小学开展书法的教学工作,规范书写与书法艺术并非背道相驰,书法艺术教育可以以规范性书写为突破口。在“规范性”书写的前提下,将教育部《纲要》中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年级的硬笔与软笔教学目标融入日常的“规范性”书写当中,将书法教学落实到每一天的书法欣赏、每一堂书法课、每一次书法活动中,使书法教育如一阵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法艺术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也理应如此发挥。学生在规范书写的前提下掌握书写技法与审美素养,正如孙过庭《书谱》提到的学书步骤:“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习总书记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提到:“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习主席早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文化自信,走出国门”“京剧、民乐、书法、国画等都是我国文化瑰宝。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021年5月份,《教育局关于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育部成立了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深化中国书法、武术、戏曲教育改革,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书法、武术、戏曲进校园、进课堂。以上信息告诉我们,中国正在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复兴,并且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给现代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盖面很广,书法是其中重要一项。宗白华认为:“书法最能折射出传统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广大中小学生通过观看中国传统文化流行节目,如“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和参与同为黄种人,共写黄河字书法活动等,一定程度上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间接接触了书法艺术,这样的环境中,中小学生就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被深深吸引,由此也增加了中小学生真正喜欢书法的可能性。接触才有可能了解,了解才有可能深入,深入才有可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为更多的中小学生提供了接触书法艺术的机会。此外,美轮美奂的国画也离不开书法艺术,国画欣赏和技能课也会有诸多涉及书法常识,优秀国画展览和传播也会间接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播,同样道理,中小学生在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中的潜心研究与学习也会促进对中小学生书法艺术的熏陶。

四、网络新媒体与展厅文化的流行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书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材料和传播方式上。材料即是“笔、墨、纸、砚”。书写材料,如殷商西周时期甲骨文的龟甲和兽骨、商周时期金文的青铜器、秦汉简帛书的竹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刻石、东汉至今的纸。笔,有硬毫、兼毫、软毫之别,也有蒙笔、宣笔、川笔、湖笔之分。墨和砚现在也比以前更便捷了。古人学习书法往往是跟穿衣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子承父业,生承师业,言传身教,因为古代学习跟书写是分不开的,师者在教授学生学习内容的时候也同样展示了书写的方式。然而对比书法教育在当下的传播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现在人接受书法的传播方式,如主要表现在视频网络和App应用、书展。

中小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比较乐于接受“包装后”的书法。一方面,中小学校一体机的应用,直接将网络搬进了书法课堂,使书法不再是单纯的书写活动。另一方面,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弥补了中小学书法教师某些专业知识的短板,因为有些书法教师不是书法专业学习者,他们在专业技法和书法理论方面明显存在不足。书法课堂在网络媒体助力下可以进行书法作品欣赏,可以开展共写同一个书法字的纪念活动,可以与书法大家进行网络对话,可以书画结合,进行书法创新创作活动等,这些闻所未闻的新媒体可以令书法课堂丰富多彩起来,课堂有趣,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了解会更立体全面,看到书法对个人生活的改善和个人审美水平的提升,对书法书写感兴趣的中小学生可以从视频中见到书法家的书写姿势与运笔走势,可以看到各种法帖,对书法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各种书法相关古迹、书展,学习书法知识。当中小学生对书法感兴趣后,书法教师进行积极专业引导之余,学生依靠网络多了一条自主学习捷径。

在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学生的书法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一些微信小程序、手机App,如不厌书法、已观书法、墨池等,它们简单有趣,以体验式的情境来吸引中小学生对书法书写的积极好感,让中小学生在好玩有趣的游戏中练习书写,在简单组合和操作中实现书法艺术创作,满足了中小学生书法学习中的成就感与胜任力,在对于中小学生现在乃至以后的书法学习都作用很大。很多书法入门的手机App不用下载就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打开,程序启动便利,甚至很多书法学习环节可以当成游戏来玩,无论从手机App的友好度还是小程序本身书法教育游戏化设计方面都达到了更好地向中小学生传播书法教育的目的。

五、教育培养全人目标的必然追求

教育的最高标准是追求全人发展的教育,而要实现全人发展的教育,离不开书法教育的支持,因为书法教育在激发民族意识、培养良好品德、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功不可没。正如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进入审美境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书法教育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世界上曾经有多少文明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唯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不衰。在当时领先于世界,即使在工业文明的今天仍然大放异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而书法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更是中国艺术的主流。中小学生学好书法、写好汉字成为一种民族信念,是一种个人理想追求。中小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拥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标志。

书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在书法教学中,其首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上海一所学校的校训“一笔一画练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道出了学字和做人的关系。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人品重于书品。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现代黄宾虹先生说:“人品的高下,最能影响书画的技能。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以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止于至善。”现代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书写训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功能的锻炼,对思维能力、语言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的培养,对人的意志力、耐力、毅力的提高,对人的气质(镇定、平和、深沉、处变不惊等)和良好行为方式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习书的过程中养浩然之气,去甜媚之俗,学书的过程与培养德育的过程是一致的。

书法教育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与艺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艺术不仅是科学大师应具备的素养,更是科学创新所必备的素质。在艺术与科学互动发展的同时,人自身机能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从而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最有活力的创造源泉。古往今来,世界上那些顶尖级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如张衡、郦道元、沈括、徐霞客、伽利略、笛卡儿、帕斯卡、达尔文等,莫不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艺术可自由人的思想、丰富人的想象力。科学可使人逻辑严密,锻炼人的推理、概括和抽象能力。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就完全能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无疑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大量的事实和科研史料表明,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书法教学有利于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得到开发和培养。

总而言之,我们面对全面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今天,当然应该非常清楚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书法老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有的放矢,准确高效,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书法课堂上尽情绽放!

国家政策的导向、应试教育的实用、传统文化的魅力、科学技术的便捷、全人教育的追求都会促使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传播与学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容易。这些对于学生是外部条件,更是时代带来的恩惠,通过以上各因素的耳濡目染,中小学生书法知识、书法水平与书法能力的提高是日日新的,笔者相信多年后整个中国的书法文化事业必将日益壮大。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写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法欣赏
书写春天的“草”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