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英语非虚构类文本课外阅读策略

2022-05-30 19:49胡澜
关键词:核心素养

胡澜

摘    要:非虚构类文本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建构相关概念、理解逻辑关联、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英语非虚构类文本课外阅读可以通过选择紧扣主题语境、真实有趣的阅读材料,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项目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和基于阅读的读后写作练习来实施,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非虚构类文本;课外阅读策略;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课外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外阅读的素材包括虚构类(fiction)文本和非虚构类(non-fiction)文本。其中,作为“传递信息和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语言素材”[2]的非虚构类文本,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建构相关概念、理解逻辑关联、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本文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的非虚构类阅读素材《STEAM英语分级读物》(Smithsonian STEAM Readers)为例,探讨英语课外阅读策略。

一、阅读材料选择——紧扣主题语境

作为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遵循《高中课标》的相关原则,紧扣主题语境,契合主教材的育人导向和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高中课标》指出,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3]。紧扣主题语境的课外阅读,比教材内容更加多元,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实现与课内教学互促互进的协同效应。

《STEAM英语分级读物》是美国Teacher Created Materials与Smithsonian Institution合作出版的一套STEAM教育分级读物。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的跨学科综合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主张在数学学科的基础上,从工程和艺术的角度对科学和技术进行拓展学习[4]。《STEAM英语分级读物》体现出跨学科的融合,既涉及航天飞机、假肢的发明与应用、战斗机的修复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也涉及音乐、电影、体育运动(如滑板、冲浪)和文化(如日历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内容。《STEAM英语分级读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帮助学生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中,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

二、学习活动设计——采用项目探究式学习

学习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5]。《高中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6]。合理的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水平,还可以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知识内化,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STEAM英语分级读物》中的STEAM Challenge板块,以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为设计理念,设置一项与单册话题相关的任务。这一项目探究式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STEAM教育理念,即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合作与实践活动,完成主题任务并解决真实的问题[7]。

下面以《STEAM英语分级读物》Grade 4 Making Movies in Technicolor为例进行详细阐述。Making Movies in Technicolor介绍了彩色电影“绿野仙踪”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从多学科角度了解电影的彩色印片法,包括眼睛与大脑合作感知颜色的科学原理、播放电影胶片的过程、彩色电影成像的各种要素等。STEAM Challenge板块设置了与彩色印片法主题相关的任务,即制作滤镜,解决学校舞台聚光灯无法变色的故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明确问题(define the problem),然后通过调研与思考(research and brainstorm)、设计与制作(design and build)、测试与改善(test and improve)以及反思与分享(reflect and share)四个步骤解决问题。

首先,明确问题。该环节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明确问题是完成任务的前提,也是复习巩固阅读内容的契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图表制作或思维导图等活动,引导学生获取、概括、整合信息,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正确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制作滤镜,为后续活动作铺垫。在阅读和理解文本关于颜色与光线投射的知识后,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新获取的语言知识、已有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活动间建立关联。

然后,解决与反思问题。该环节属于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分为四个具体步骤。

【步骤一:调研与思考】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基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发现与任务相关联的信息点,思考制作滤镜所需要的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讨论材料来源、材质特点等相关问题。这一过程涉及信息提取、问题分析、观点阐释等活动,是对新知的巩固和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处理,有助于学生内化新获取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提升语言能力。

【步骤二:设计与制作】

学生在步骤一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制作滤镜的可行性方案,并详细记录讨论过程、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这一过程有助于激活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的重要信息,建立信息与实践间的关联,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制订、调整和优化计划的能力,契合STEAM教育理念中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也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

【步骤三:测试与改善】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对测试方案制订检测标准,然后让学生根据各组制作的不同材质和不同样式的滤镜进行色彩投射实验,测试、记录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检测标准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探寻解决途径,不断修改、完善设计方案。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中获取的概念和信息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将语篇内容继续内化与运用,形成积极面对困难的情感态度和探究科学真相的求知精神。

【步骤四:反思与分享】

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成败并在组内分享,如制作的滤镜投射色彩是否丰富、明暗是否受限、转换速度是否可调节等。在分享展示活动后,学生应结合反思与评价活动,完成汇总图表,将知识结构化。经过理解、梳理、分析、反思、推理论证与批判评价的过程,学生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并能够解决真实语境中的实际问题。该迁移创新类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团队合作式学习也与STEAM教育强调的分享理念相契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沟通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这个动态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抗挫能力、领导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引导能力等”[8],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9]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综上所述,项目探究式学习将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促使学生以真实问题为导向,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这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非虚构类文本阅读素材打破了学科界线,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相融合,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

三、读后写作任务——关注读写素养

读写素养,包括阅读与写作能力、文本分析与处理能力,是高中英语学科中备受关注的关键能力之一[10]。在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获取不同主题的信息后,读后练习的跟进,可以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引导学生基于阅读进行写作的读后练习,是对学生非虚构类文本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融合训练,是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

以《STEAM英语分级读物》Grade 4 Saving the Arctic为例,该册讲述的是全球变暖背景下,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联。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科学家在北极开展的救援行动和北极地区的人文知识等。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text clue”“what I know”和“what I infer”概括文本的内容,提取主要观点与细节,厘清主要观点与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训练阅读策略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设计基于语篇又超越语篇的读后写作任务[11]“Imagine you are an Inuit child. Read the introduction‘I am an Inuit living in the Arctic region of Greenland. I have noticed many changes lately to our home. The date today is .... And write a journal entry about changes happening to your home.”。该任务要求学生将阅读所获得的新知,包括语言知识、学科知识、文化知识,迁移创新到写作中。这项任务是对阅读文本的拓展和深化,需要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意义的基础上,以一个因纽特孩子的视角,描述北极变暖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观点。

非虚构类文本的阅读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概括主要观点、梳理文本信息和评价不同信息的能力。非虚构类文本的写作训练侧重培养学生阅读后的观点概括能力,逻辑清晰、组织有序的表述能力,构建与呈现新知识的创作能力。“读写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发现意义和创造意义的过程”[12],阅读与写作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读写学习活动,学生获得认识世界的多维视角,有助于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文化觀,培养文化意识。

总体而言,非虚构类文本课外阅读通过选择紧扣主题语境、真实有趣的阅读材料,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项目探究式学习活动与基于阅读的读后写作练习,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3][5][6][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14-15,62,62-63,120.

[2]钱小芳.非虚构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英语学习,2020(9):4-9.

[4]赵慧臣,陆晓婷.开展STEAM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访美国STEAM教育知名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6(5):4-10.

[7]魏晓东,于冰,于海波.美国STEAM教育的框架、特点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40-46.

[8][10]梅德明.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课程发展——课程目标演进的价值取向[J].英语学习,2016(12):6-12.

[11]王蔷.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英语学习,2020(5):26-32.

[12]葛炳芳,蒋京丽,陈皓曦.指向读写整合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J].英语学习,2018(4):21-38.

*本文为南京师范大学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重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师范人才融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1812200046XWK2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