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提升河源生态环境质量

2022-05-30 04:16张少忠
环境 2022年7期
关键词:排头兵河源环境保护

张少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是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河源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美丽广东贡献河源力量。

一、学思践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住粤北生态屏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关系,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深刻阐明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深刻阐明了环境与民生的关系,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以新视野、新认识、新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强调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赋予河源建设“示范区”“排头兵”(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任务。2022年4月,省委书记李希、省长王伟中到河源调研,对河源的好山好水予以高度评价,一路走一路赞,寄望河源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

河源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重大部署,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定位,紧紧围绕“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的任务目标,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点状开发、面上保护,实施生态优先行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全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一是坚守“三线一单”,严把准入关口。将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保三管三必须”,用好“三线一单”绿色标尺,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严把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关口,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培育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水产业、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高效农业“五大产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水产业、激活水经济,把“水库”变“金库”,加快打造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推动矿产资源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打造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打造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推动优质生态资源,做强做大绿色生态、蓝色湖水、古色历史人文、红色革命教育、特色温泉、夜色休闲“六色”旅游品牌,加快打造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养殖,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三是坚守发展定位,牢筑粤北生态屏障。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积极抢抓“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发挥河源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推进碳排放交易、污染减排、清洁生产,为对接“双区”绿色产业体系腾出环境容量,持续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东江、新丰江水库水质达到考核要求,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大湾区提供一流的生态屏障支持。

二、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建设取得成效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河源坚定不移把防治环境污染、厚植生态优势作为“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扎实成效,连续多年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暨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广东省生态宜居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等一系列称号;东源县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十三五”以来,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国考省考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东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空氣质量6项指标全面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省下达考核目标,其中PM2.5年均浓度从2019年起连续三年稳定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土壤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

二是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提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污染防治倒逼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碳排放交易履约率为100%,超额完成省下达“十三五”能耗“双控”和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7.8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3.18%、全省排名第三。2021年河源市绿色发展指数跃升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十年为“优”。“五大产业”加快培育,已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智能经济,以先进材料产业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以农业、旅游业为主的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体系,河源国家高新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

三是生态环境短板加快补齐。“十三五”以来,共筹措55.46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加快补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动完成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共59项,办结督察交办信访件共828宗,一大批群众身边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1年生态环境信访量比2018年下降52.6%。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貌从干净整洁向生态美丽宜居迈进。

四是环境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县、镇三级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制、林长制,“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流域生态补偿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基本完成,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提升。修订或出台环保责任考核办法、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出台实施河源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河源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三、继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

在新征程中,河源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笃信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始终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一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准确、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工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战,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确保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进一步巩固提升河源市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点状开发、面上保护,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序有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打造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

四是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强化“智慧+环保”等现代化环境监管手段,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信息化執法水平。强化联防联控合作,完善联动沟通机制,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

猜你喜欢
排头兵河源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积极拥抱新能源 争当低碳排头兵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排头兵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