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中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05-30 16:33李欣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李欣

摘 要:伴随新课改引领的时代浪潮和课程思政的深入实践,如何在高中政治学科中融入法治意识培养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二者更为密切地相互融合,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发展环节、社会进步的发展环节、学科教学的需要环节。因此,高中政治学科渗透法治意识培养的创新路径,具体可以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学习探讨、强化情感价值认同三个方面展开创新探索。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高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高中政治学科中渗透法治意识,首先应该对高中政治学科中渗透法治意识的研究现状做一个准确而详细的剖析,在研究高中政治学科与法治意识相互渗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中政治课程对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价值意义,从而为现代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育和提高,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1]。

一、高中政治学科中法治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以简单的应试教育为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越来越重视培养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现如今,高中学生学习德育课绝大部分是以政治学科为主要途径。因此,高中政治课程为学生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作为高中阶段学生的精神导师——政治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伴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发展,思政课已经成为各阶段学校在培养人、塑造人层面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塑造,最终要落实到高中政治课程中,尤其是在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层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备包含本学科本质特征的关键环节,这是政治学科在育人价值层面的集中体现[2]。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展现和综合体现,这也是高中学生通过政治课程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学科本质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基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法治意识培养环节,既要落实国家思想政治意识,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又要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将高中政治课程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深层次的融会贯通。

二、高中政治学科中法治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法治意识的培养力度,不断在各阶段学校进行加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自身的法治意识。高中阶段大力强化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意义。

首先,在学生成长的发展环节。高中生就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人才,牢记法律价值是社会的基本准则,高中生必须充分尊重、遵守法律,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社会提供正确思想引领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需要。

其次,在社会进步的发展环节。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的每一位成员提高法治意识。从学生阶段开始重视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为他们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开端,而高中生的法治教育就是在成为未来社会成员的基础上,为增强法治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

最后,在学科教学的需要环节。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观共同构成了高中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导向,法治意识的培养是高中政治教学目标任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引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从本质特征进行分析,教育是人生存的本能和需要。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经验教育的传承,如以师徒传承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这是过程教育的完美体现。第二阶段是知识教育的印记。知识从本质上说作为一种结果,既有可能是思考的结果,也有可能是经验的结果。第三阶段是智慧教育。智慧类似于内心素养的沉淀,它表现在具体的过程中,如解题分析的步骤、实验操作的过程。因此,我们现在提出的教育目标不是具有一维性而是具有三维性的目标,在重视经验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渗透智慧教育,这才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高中政治教育,使政治学科与法治意识相互渗透。

三、高中政治学科中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中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具体围绕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探讨和强化情感价值认同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实践和探索。

(一)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動作为高中政治学科与法治意识相互渗透的重要途径,包括很多方面的环节。例如,志愿者公益活动、社会实践调查、专题访谈节目等。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紧扣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核心主题,组织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公共事务,明白社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到社会深层次矛盾和社会内在差异的现实本身。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自觉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以经济生活教材中某一个高频考点为例,教师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节课时,可以在课堂通过展现现实生活情景,并且针对许多居民的不良消费现象和行为表现,组织学生开展一项关于“不良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副作用”的市场调研活动。学生在自由组队的基础上,通过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不仅可以查阅报刊和搜索网络内容,还可以去生活超市和建材市场进行调研。通过进行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学习充分了解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在道德认同的基础上强化了法治意识的培养。因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政治学科与法治意识培养相互渗透策略的重要方式。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研究是一类常见的方式。调查研究建立在小组合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校园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推广。例如,个案调查以及抽样调查,都是建立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在经济生活的教材中,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研究课题,在组织领导高中生充分调研各行业和各产业的市场供需对比状况的基础上,分享和交流相关研究成果和结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高中生通过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生产要素市场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且能够具体描绘出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或市场之间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相互关系的思维导图,总结出对生产要素和产品或价格产生深刻影响的相关因素,得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高中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具体措施:第一,基于学生生活体验与需求层面。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认识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探寻符合新课改要求,又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研究话题。第二,基于学生拓展阅读层面。高中政治教师在打好学生良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研读课外书籍,从人文精神的角度透过身边的现象看到生活的本质,并且对历史问题深刻地反省。

高中政治課程在渗透法治意识的过程中,它所制订和采用的课程标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同时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旨归[4]。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化为大背景的时代浪潮下,知识积累、技能应用已不再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是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法治意识的现代化人才。

(二)通过专题学习探讨

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倡导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的各年级阶段都要全面实施和贯彻。例如,在高中政治课程政治生活篇章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为探究课题,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通过讲述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巨大变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通过各种艰辛探索,经过各种经验总结,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一场新的伟大社会变革。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恢宏巨变,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在专题学习探讨环节中,辨析式教学是高中政治学科与法治意识培养渗透融合的必要手段。通过辨析式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思想认识高度提升,为辩证思维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让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促使其法治意识的培养和塑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专题学习探讨也可以在经济生活篇章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例如,在以“市场是万能的吗?”为话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探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理,更为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特点。在进行高中政治学科与法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和规律,对经典事例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方面。与此同时,通过专题学习探讨,能够促使高中政治学科更好地同法治意识培养进行深层次的融会贯通。

(三)强化情感价值认同

培育学生法治意识,也可以理解为引领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法律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并举等。因此,强化情感价值认同,不仅有利于完善高中生的法治知识体系,更可以强化他们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通过法治素养的塑造,增强他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高中政治学科渗透法治意识打上浓厚的烙印。

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引导他们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按照法律规范和法治精神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养成符合法治要求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5]。一方面,帮助指导学生积极学习国家法律,按照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在遇到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难题时,懂得利用法律咨询渠道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另一方面,扮演政治主人翁角色,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教育教导学生监督权力行使,不仅能够促进整个国家营造良好的遵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氛围,而且能够帮助广大高中生积极增长本领才干,强化法治情感的养成,在完善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法治思维方式。

高中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的主要人才储备,其对于法治素质的理解,深刻影响着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进航向。这就要求高中生必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实际倡导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将高尚的行为准则和崇高的法律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提高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促进高中生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情感价值认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深植根于自己的信仰之中。在融入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与家人、朋友、同学等分享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理念与内核力量,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周围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束语

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挖掘重要知识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情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记[7]。为了培养和锻造这一过程,需要将高中政治学科渗透法治意识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这样才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强有力的力量,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践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大文,朱秀蓉.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之“法治意识”解读[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8(5):3-7.

[2]李媛,张灵.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27):40-42.

[3]陈哲远.高中政治课渗透法治意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9):17-19.

[4]赵金辉.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38.

[5]王灵芝.高中政治课堂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9):62-63.

[6]李玲.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J].文理导航(上旬),2016(12):92.

[7]何玉凤,周华英.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5):4-5.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