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式”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

2022-06-06 18:00王爱娟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班本研讨观点

王爱娟

“世界咖啡”是一种著名的会议模式,其主要精神就是“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一个或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进行思想上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针对教研活动中存在的教师参与广度窄、参与深度浅、参与动力弱、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质量低下等问题,我园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借鉴、大胆优化“世界咖啡”汇谈模式,形成“咖啡式”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积淀中为我所用。力求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讨论网络体系,点燃教师们教研的热情,有效提高教研的质量。

在认真梳理“咖啡式”教研活动相关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幼儿园常规教研的实际,我们认为,“咖啡式”教研与我园以往常规教研方式相比,有以下突出优势(见下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咖啡式”教研可以让教师在宜人的环境中各抒己见,并就共同的教育困惑集思广益,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具体优势还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教师参与的广度

参与的广度是指全体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参与教研全过程的有效状态,实现参与“量”的飞跃,是提高教研质量的首要条件。在我们以往的常规教研中,存在主角固定、旁观者多,如“我在啊,我来了”等参与面窄的现象。而“咖啡式”教研活动以宽松、安全、人性化的环境让教师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创设了人人参与、全程参与的机会。在教研活动中每个人的观点和贡献都值得聆听与尊重,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的广度,调动了每一位教师的思维,促使教师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在有效互动中获得新的认知、理解和成长。

(二)教师参与的深度

参与的深度充分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这三大基本特征,是对问题的出发点和广阔现实的深思,实现参与“质”的飞跃,是有思想和情感的投入,与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对接。在以往常规教研中教师参与的深度浅,教师针对教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没有回应或表面上进行回应,如“我说了”“我的观点跟前面老师的一样”等现象。教师回答问题表述不够深入,没有经过积极的思考,更没有情感与思想的投入。而“咖啡式”教研活动,全体成员针对一个话题或几个话题进行2~3轮的轮换研讨,大家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碰撞,教师思考更加缜密、表达更加自信、交流更加流畅、研究更加深入。

(三)教师参与的持续能动性

持续能动性是指人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持续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或回答。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界。以往常规教研活动中针对问题进行研讨时,教师存在凭经验猜测,研讨问题时教师总是以“我觉得、我感觉、好像、应该”等来回应,缺乏事实依据与理论支撑,教师参与研讨的持续能动性弱。而“咖啡式”教研活动秉承了主题教育理论、体验教育理论、教育系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持续能动性。教师参与动力强,研讨氛围热烈,形成深刻的体验感受,让教师在活动中讨论、辨析、提炼、总结、提升,构建新的认知视角与实践方法。

在一年的实践探索中,我园形成了适合本园的“咖啡式”教研活动五个流程。

流程一:前期调查分析,提出会议的主题——通过前期对教师关于教研活动核心内容调查确定会议主题,如“班本课程建设、班本课程的有效开展”等。

流程二:宣布会议规则,创设宜人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催化合作性研讨的价值。创设一个像咖啡屋一样温馨、安全、人性化的环境,能为教师们探索重要问题畅所欲言做好铺垫。但同时,对参与研讨的人员也提出了一些礼仪与规则要求。

流程三:探究相关问题,鼓励个人的贡献——让参与者更好地聚焦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基于儿童的视角的班本课程”“班本课程中如何遵循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逻辑”“班本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如何提供支持策略”。针对这三个问题,鼓励每组每个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轮换组员再次聚焦问题,进行思维碰撞,最后汇聚集体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以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研的最佳效果,发挥最大的教研作用。

流程四:吸收不同观点,聆听其中的见解——鼓励每个成员针对研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践,反思自己的行为,自揭伤疤。让每个人在相互分享中思考、比较、提炼,发现不同的观点。如研讨中出现了“基于儿童视角”与“基于儿童的视角”这两个不同的观点。需要将两个在激情的共鸣中出现的团体观点进行专业的分析并内化。

流程五:收获共同成果,分享集体的智慧——在内化后,将共同智慧显性化。如在教师正确区分了“基于儿童视角的班本课程建设”与“基于儿童的视角的班本课程建设”这两个观点后,教师以班本课程“玩雨”为主题,更好地建构基于不同视角的主题网络。

(一)前期调查分析,提出会议的主题

班本课程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幼儿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予以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实施,激发了更多幼儿园对班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班本课程的开展以教师预设为主导,并不是真正基于多視角生成与开展的。为此,我园开展了对于“班本课程的建设我有话说”的主题征集,发现教师对班本课程的理解与意见都集中在“儿童视角的班本课程如何确定、班本课程怎么有效开展”等方面。因此,我们决定以“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为主题,采用“咖啡式”教研活动进行研讨,让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面临的问题、了解同伴的想法、思考自己的将来、主动将理念融合到实践行动中。

(二)宣布会议规则,创设宜人的环境

彼得·圣吉认为“世界咖啡”不是一种集体研讨的技巧,而是营造了一种适合我们共处的自然状态,是符合我们天性的东西。“咖啡式”教研活动通过创造宜人的环境,让大家自由走动,彼此交流、分享和互动,迸发出集体创造的智慧。因此,在会议前,我们将会议室布置成一个咖啡馆,并且给这个咖啡馆取个与会议主题相吻合的名字,以说明我们本次会议的目的。然后将桌椅按照教师人数分成三组,用绿色植物及其他自然材料等布置成温馨的咖啡桌,在咖啡桌上准备一些笔和纸,还可以准备一些小零食,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如此温馨和谐的会议氛围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位教师,激发了他们参与研讨的热情。但是对参与会议研讨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礼仪与规则要求:教研要紧扣主题,减少赘语,杜绝跑题;每人积极发言,每次发言不超过1分钟,注意时限;努力集思广益,不要打断、批判别人的发言;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整理、介绍、汇报;严格管理好时间,声音不要大;每桌不超过6人。

(三)探索相关问题,鼓励个人的贡献

1.游戏分组,探索相关问题

“咖啡式”教研活动开始时,主持人以“抱团取暖”的游戏进行分组,打破以往一个年段的教师坐在一桌的现象,由每组的组员推选出一位组长,并给小组取名。主持人将本次会议的主题进行简单介绍后,将事先收集好的三个研讨话题发放给各个小组。

话题1:什么样的班本课程是基于儿童的视角?

话题2:班本课程中如何遵循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逻辑?

话题3:班本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如何提供支持策略?

2.个人思考,提炼小组观点

每组拿到话题后,由组长组织进行第一轮研讨。组员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轮流发言,大家互相交流切磋,不同的观点在交流中不断碰撞、不断整合,碰撞出新的思维。但是每个成员单次发言的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组长及时将组员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在海报上。

3.轮组交流,连接不同观点

當第一轮研讨结束后,组长留在原来的咖啡桌,其他组员可以自由轮换到别的咖啡桌(也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轮换)。轮换好之后,组长在简单介绍本组的问题和前一轮成员奉献的观点后,组织新成员继续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对第一轮研讨问题进行补充、完善。新成员在研讨中不断贡献自己的观点,把自己发现的问题精髓和想法再次进行思维碰撞,创造新的理解。

4.梳理成果,进行小组汇报

经过前两轮的轮换,组员再次回到各自的咖啡桌,汇聚本组最终的观点。通过组长和组员的串联,有了各种新的思想,并将这些新思想串联起来,绘制在海报上,大家共同梳理发言稿,推选组员或组长上台进行汇报交流,汇报时间约2~3分钟。主持人、教师代表点评内容与形式。如针对话题1“什么样的班本课程是基于儿童的视角”,最后梳理的小组汇报结果是:(1)倾听和鼓励儿童“精彩观念的诞生”,重视儿童作为主体对自身,对课程的生成、实施的评价。(2)儿童积极参与课程决策、自主决定课程行进路线。(3)基于儿童的发展和需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探究课程的兴趣点与根源。

(四)吸收不同观点,聆听其中的见解

1.自揭伤疤,反思行为

小组汇报完后,主持人请各小组成员围绕自己组的话题,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也就是用理论来检验实践,发现曾经的错误,寻找适宜的做法。

2.再次提炼,发现问题的共同点

请每个小组用3个词来概括自己的观点,记录在便签纸上,并贴到面向全体的展示海报上。当每个小组都展示完后,主持人组织讨论,让每个人在相互分享中思考、比较、提炼,发现共同的观点。

在上述关于“基于儿童的视角的班本课程建设”研讨中,各小组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是“儿童的视角”“儿童视角”,这两个共同观点被大家所认可,虽然相差一个字,但体现的都是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它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再现。

儿童视角:是基于成人对儿童的观察、了解,成人建构的产物。成人拥有儿童视角,成人关注(专注于)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成人极力去理解儿童,由外至内。

儿童的视角:由儿童直接决定、参与的,儿童自己的视角,儿童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由内至外。

因此,基于儿童的视角的班本课程建设是是由儿童自己直接决定、参与的课程,儿童自主决定课程开展的行进轨迹。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课程的建设都是多元视角融合的过程,既有儿童的视角,也有儿童视角,教师视角,甚至家长视角,它是融开放性、边缘性、融合性、创生性为一体的。

(五)收获共同成果,分享集体的智慧

最后,各小组成员根据儿童最感兴趣的、由儿童自主生成的班本课程“玩雨”活动进行一次全体研讨。各小组围绕“玩雨”活动进行了班本课程设计,提出自己的疑问、建议,进行集体智慧分享,每个成员在分享、互助与补充中,进一步理解了基于多视角融合的班本课程的建设。以下是两个小组设计的班本课程“玩雨”主题网络图。

由此可见,“咖啡式”教研活动是一种创新形式,它使教师参与教研的广度更宽、深度更深、持续动力更强。更重要的是它更好地拓展了教师的眼界,促使教师学会从多视角来设计班本课程,用多元化的眼光看待教育与教研。

猜你喜欢
班本研讨观点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