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的核心素养

2022-06-11 20:50梁远雄刘敏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研修课题成员

梁远雄 刘敏

问题意识是教师开展有价值的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着研究目标的明确性、研究内容的适切性,关联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及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名师工作室建设中,如何抓住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呢?

一、问题变主题,启发教师思考

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和现实难题是工作室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职责。名师要立足课堂,扎根教学问题,以问题解决带动课题研究、贯穿研修活动。

1.立足课堂,寻找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试验田,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对象,学习成效直接显示研究成效。因此,课题研究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要做到“问题在课堂上找,研究在课堂中做,成效在课堂中显”。这样既不会让研究成为一种负担,也不会让研究只有成果而没有效果。工作室应引导教师着眼于教学细节,关注微观层面的教学现象,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再对问题进行逐层分解、抽丝剥茧,以此寻求研究的准确切入点。

2.分析问题,聚焦研究主题

如何对问题进行分类、整合,从而形成研究主题呢?工作室主持人刘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萌发了“好玩的数学”教学主张,旨在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如何使数学学习更好玩呢?刘敏带领工作室成员,结合学情和学科特征,提出了“有趣数学”“动手数学”“创意数学”三个研究层次,并指导工作室成员在实践中以有趣、动手、运用、创意四个理念贯穿课堂教学。有了这四个理念的相互映衬,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水到渠成。经过实践,工作室成员发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立足数学本质,融通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味性和价值感。由此,工作室生发出研究主题:“数学+X”学科融通。

二、主题变课题,指导教师研究

1.自主认领任务,聚合研究力量

有了明确的研究主题,主持人把工作室核心成员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五名成员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在一个学期内分别承担一次研修活动。工作室每个学期初集体研讨活动主题,各小组自主认领研究任务。这个过程能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室研修效率,促进成员共同进步。如梁远雄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成员共同研究的课题“理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该课题聚焦教育热点,立足课堂教学,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法、学法的优化。实践中,梁远雄组织工作室成员通过逐层分析初中理科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梳理出目前理科教学中尚未被挖掘和利用的德育元素,研讨确立了初中物理德育渗透的现状与对策、初中化学德育渗透的现状与对策、初中数学德育渗透的现状与对策等子课题,由成员认领并承担相应的研究工作。这样做,使工作室成员成为课题研究的共同体,使工作室研修活动有的放矢。

2.聚焦主题研讨,积累过程资料

为了强化工作室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意愿和能力,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工作室定期组织成员开展阶段性研讨。例如,针对“数学+X”学科融通研究,工作室先确定研究的载体——课例,再确定若干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如核心素养下数学与音乐融通教学的切入点、数学与体育融通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取向设定等。工作室通过系统、全面的主题式课例研修,引领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并根据研修路径的各个节点,设定阶段性研讨的时间和主题,同时要求成员将研究成果可视化,以此达成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推进后续研究的目标。

三、课题变规律,引领教师成长

1.小任务,提升实效性

课题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工作室主持人要在制订总体课题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先就某一方面的研究设计、实施研修活动,并收集、提炼相关研究成果;接着要求核心成员根据课题总体设计申报子课题,成立子课题研究团队,并向工作室递交课题申报书;然后,主持人一方面将主题任务进行分解,另一方面结合成员申报的研究点,共同确定若干子任务及其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成果呈现方式等;最后,成员根据实际认领子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相应的小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研究效率,促进了教、研相长。

2.小课题,强化研究力

围绕工作室的研究课题,主持人定期组织研讨活动,让承担子任务的成员阐述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现状,通过教师自评、同伴互评、主持人点评等形式,凝聚群体智慧,推进深度研修。具体来讲,工作室根据课题方案按步骤、按阶段设计相关研究活动,并分步落实,及时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包括研究方案、过程记录、案例、论文、调查报告、简讯、影像等),为提炼课题成果打下基础。自主申报与任务分解相结合、自主研究与统筹指导相促进的研究方式,使工作室每名成员都经历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并依托自主研究的小课题学习了研究方法,提升了研究能力。

3.勤输出,驱动成长力

课题研究结束后,团队成员按计划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并以多種形式外化研究成果和学习成果。如把自己对如何做好教育科研的认识、体验、感悟及实际研究所得写出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推广;依托精品课例,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外显化,或以论文形式呈现,并用它去指导更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这样做,撬动的不仅是工作室的优化发展,而且是教师团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梁远雄,襄阳市第三十九中学;刘敏,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研修课题成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