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

2022-06-11 21:41徐进吕红芳朱娅莉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鹅母鸡事例

徐进 吕红芳 朱娅莉

以语文要素为线索,加强横向联系,整合单元内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谈谈如何基于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一、立足学情,研读比较,精准选“点”

每个单元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很多,但是又各有侧重。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横向比较单元内容,提炼出能统领单元整体的语文要素,再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以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有《猫》《母鸡》和《白鹅》三篇精读课文。经过比较分析,笔者将单篇具体教学目标梳理如下:教学《猫》,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教学《母鸡》,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词语,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前后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鸡母亲的伟大,比较这篇课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教学《白鹅》,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特点写清楚的,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风趣幽默的写作特点。另外,单元导语强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文后习作则是“我的動物朋友”,显然,这两个单元要素都侧重于写作。

比较以上单元要素,笔者认为,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在常规性学习内容方面,教学需要达到“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的目标;在单元学习内容方面,“抓住动物特点”“学习段落结构”“体会具体写法”“感受语言风格”是训练重点;立足学情来研判,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常规性内容的能力,这几个板块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对学,而单元学习内容则需要在整组课文的学习中不断强化,为学生习作夯基固本。经过综合考量,笔者将本单元教学内容统整到“学习如何表达”这一语文要素上,使单元教学目标更明确。

二、要素统领,有的放矢,理中悟“同”

在学生进行单元整体预习、完成对各篇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对课文基本内容有了把握后,笔者以“学习如何表达”这一语文要素统领教学,将教学重点引向整组课文的写法上,即梳理单元内所有课文在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一是从表达形式上领悟总分构段方式。《猫》《母鸡》和《白鹅》这三篇课文在构段上都运用了总分形式,结构很清晰。教学伊始,笔者开门见山,以问引读:三篇课文都有一些关键句子,它们或总起下文,或显示情感变化,或统领全文,它们分别是哪几句?在学生准确找出相关句子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与下文对应段落进行比较,说说它们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并细化到各篇课文,不断深化对这一结构的认识:《猫》中的“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是总起句,紧接着的三个自然段分写了猫的古怪表现,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是先总写小猫淘气,后分写淘气所在;《母鸡》一文以开篇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和结尾句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来总写作者的心理,中间用“可是,现在的我改变了心思”一句过渡,过渡句前后分别对应总起句和结尾句;而《白鹅》通过“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个过渡句统领全文,随后,作者运用了几个分列段落形象地描写了白鹅高傲的特点。通过对三篇课文总分段落的具体梳理,学生弄清了三篇课文在段落结构上的相同点,也明白了这种写法可以清晰地展现行文思路,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二是从特点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写动物的方法。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用具体事例来写动物特点的。教学时,笔者紧扣构段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①找出每一课中总写句里的关键词,细读与这些关键词语相对应的具体内容,体会动物的形象;②试着用最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对应的分写事例。经过精心研读,学生顺着描写动物特点的关键词找出了具体事例。《猫》在写猫的“古怪”时列举了三个事例:①老实(睡大觉);②贪玩(不回家);③尽职(抓老鼠)。《母鸡》为了表现作者情感变化,通过多个事例表达两种心情:①讨厌(叫声难听、欺软怕硬、下蛋炫耀);②喜爱(保护鸡雏、找喂食物、勤教本领、半夜值守)。《白鹅》在写白鹅的高傲时,也列举了三个事例:①引吭大叫;②步态斯文;③吃饭架子十足。通过这样的整体分析,学生直观地得出结论:本单元在描写动物特征时,主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通过具体事例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动物的鲜明形象。由此,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法。

三、分层比读,各取精妙,辨中找“异”

借助语文要素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的写法,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精准表达,从而为单元习作铺平道路。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在表达作者对动物的情感时,写法各有特点,并不完全一致。基于此,笔者采取“以点带面,取其精妙”的方式来教学。

1.换词比较,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猫》和《白鹅》都运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如果借助换词比较的方法来体会其妙处,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笔者首先用课件呈现两组有加点词语的句子:①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印在稿纸上;②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然后,笔者结合“泡泡语”提问:①句中的“小梅花”能不能换成“脏脚印”?②句中的“架子十足”能不能换成“高傲自大”?在小组比读、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对于“小梅花”和“脏脚印”,有学生说“‘小梅花’好看,‘脏脚印’不好看”,有的学生说“我们都喜欢好看的小梅花,而不喜欢脏脚印”,还有的学生说“‘小梅花’暗含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对于“架子十足”和“高傲自大”,学生看法大体一致:“架子十足”显得诙谐风趣,可见作者并不讨厌大白鹅,但“高傲自大”只有贬义,说明作者不喜欢大白鹅。笔者趁机总结:文字表面上好像在说不好,实际上蕴含了作者喜爱的情感,这种写法叫“明贬实褒”,也称作反语。这种写法使句子富有幽默感,能恰当地表达出对事物的喜爱之情,更有亲昵的味道。像作者写猫的“古怪”,写白鹅的“高傲”,以及其他类似的表达,都是这种写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形象地理解这种写法,笔者还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强化:爸爸妈妈有时候叫你们“小讨厌”“小调皮”“捣蛋鬼”“淘气包”,是喜欢你,还是讨厌你呢?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加深了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2.前后对比,体会细腻亲切的情感表达

《母鸡》最大的表达特点是运用了前后对比的写法,课文中有两句话描写了作者截然不同的情感:①我一向讨厌母鸡;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笔者出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读:这两个句子前后矛盾吗?请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段落来说明。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并结合文中事例重点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从中感受鸡母亲的伟大,由此体会到作者细腻的心思。在这个环节,学生还通过圈点勾画找出了“啄食”“掘地”“洗澡”“半蹲”等动词,感受到母鸡无私的一面。结合这种对比写法,笔者给学生详细介绍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要求学生在写动物时,可以先从动物不让人喜欢的地方入笔,后面再浓墨重彩地描写自己喜欢的理由,使文章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写法后,笔者又精心选取了周而复的《猫》、夏丏尊的《猫》、叶·诺索夫的《白公鹅》片段,并呈现在白板上,让学生将它们与所学课文进行整体比较,找“同”辨“异”,进一步强化了“如何表达我对动物朋友的喜爱”的写法,实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徐进,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乐园中小学;吕红芳、朱娅莉,鄂州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白鹅母鸡事例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母鸡
母鸡下蛋
一只大白鹅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白鹅写生记
母鸡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可爱的大白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