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课程辩论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2-06-23 09:31赵颖李莉莉阎妍于双和宋芳刘小辉
航海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辩论研究生学术

赵颖,李莉莉,阎妍,于双和,宋芳,刘小辉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培养未来高层次人才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0年,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00多万高层次人才[1]。但是,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学术违规事件频发。诸多高校与科研院所被曝出研究生存在学术失范问题,如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署名不当、实验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2-3]。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研究生在问题被揭露后,居然用诸如“课题太难”“我不是第一个”“担心无法顺利毕业”等借口为自己开脱[4]。这些研究生明显知道此类行为是错误的,却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多的是抱有侥幸心理。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由国务院出台的针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文件;同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全面规范了高校预防及处理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办法,对于学术不端案件从举报、受理、认定到监督都做了细致的规定,确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2019年、2020年教育部相继颁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5]。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虽然国家学术道德规范体系日益完善,但学术失范现象仍屡见不鲜。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6]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储备力量,学术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和研究生道德培育的核心内容。为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和学术规范意识和能力,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对研究生出现的学术失范问题进行严肃惩戒;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其重要内容就是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体系,设置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相关课程并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辩论式教学是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已成功应用于很多学科的教学中[7]。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辩论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当前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在控制学科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中引入辩论式教学法,并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对此进行改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初步探讨。

二、控制学科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教学现状

研究生学术规范指的是研究生在从事各种科研学术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学术道德准则与约束[8]。概括地讲,研究生学术规范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遵守社会公德,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与政策;第二,遵守科研公德,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第三,遵守科研技术规则,不出现学术失范问题,如剽窃他人成果、不当署名、实验数据造假等。

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是研究生阶段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学术诚信品德,掌握必要的科研学术活动准则和本专业适用的期刊与数据库,在从事科研活动过程中避免学术失范问题,形成良好的科研学术活动习惯,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必要的规范性引导。目前,大连海事大学控制学科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安排16学时,于研究生第一学年下半学期进行授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控制类专业常用的数据库与期刊介绍、文献阅读技巧、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以及投稿、修改论文的一些技巧等。课程采用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

与很多研究生基础性课程一样,“学术规范”课程教学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科研学术活动是研究生读研期间的主要工作,“学术规范”贯穿研究生科研学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学术规范”授课学期为研一下学期,此时,多数研究生科研活动还没开始,对学术规范的用处缺乏认知。(2)课程内容规范条文居多,比较枯燥,难以体现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学生对授课内容印象不深刻,不能学以致用。(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常常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课堂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4)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平时出勤+期末论文且以期末论文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简单,忽略了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没有使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真正入脑入心。学生平日不认真听讲,期末论文敷衍应付,甚至拼凑抄袭,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学术规范”课程辩论式课堂设计

(一)辩论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辩论式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多元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辩题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9]。不同于传统教学法,辩论式教学的具体思路是先提出一个课程相关的讨论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活动中应该以基本素养的培养为基础,结合课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加深记忆,提高综合能力。

辩论式教学把研究和探究相结合,学生能够深度参与,是师生共同探讨的新模式[10]。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辩论式教学,学生的角色从被动参与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并更有可能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辩论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基础,目的是充分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将平等、和谐、创新和信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和引导作用,以达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的目标。

辩论式教学主要具有创新性、主动性、互动性与对抗性四个特征。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参与讨论活动的学生主体的独特性,讨论过程的新颖和辩论形式的差异化。这些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1]。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通过讨论、论证来获取知识。探究是一个不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索中获得积极体验,使得学生的才智、品行和情趣等方面得到锻炼[12]。互动性是辩论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辩论式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完全控制讨论活动的各个方面,也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不受限制,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讨论活动也不能顺利进行。对抗性体现了辩论式教学中学生关系的特点:合作与竞争、对抗与交流并存。辩论表面上是激烈的争辩,但实际上双方都有自己的想法。这种对抗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理解,在和谐紧张的氛围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了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同学关系。因此,辩论式教学是“旧式教学法”的革新,它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辩论式教学课堂设计与应用

辩论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为:针对特定的论题,将学生作为主体,对其进行分组,利用其逆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对辩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辩论的过程实现体验式学习、互相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1.第一阶段:准备辩论题目

一个好的辩论题目对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展开至关重要。教师选择学术不端典型案例视频穿插到教学内容中,使枯燥的条文变得生动直观。辩题应充分考虑素材的来源、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感兴趣程度。目前,学校控制类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课程共计16学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1)常用数据库与文献检索工具;(2)文献学习技巧与方法;(3)论文写作过程中须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4)论文内容布局、写作手法与参考文献引用;(5)论文投稿、修改与录用。针对控制学科“学术规范”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表1列出了该门课程的5个辩题,其中难度分级从难到易为A、B、C。课程辩题的选择是通过随机对30名二年级控制学科研究生进行调查问卷产生。

表1 “学术规范”课程辩题与观点

2.第二阶段:制定辩论课堂评分标准

针对表1中的5个辩题,辩论式课堂教学中,每次辩论成绩设为满分8分,共进行5次辩论。每次辩论的具体评分标准见表2。评分标准的设计参考原有期末小论文的评分思路。

表2 “学术规范”课程辩论式课堂评分标准

3.第三阶段:开展辩论,引导辩论导向

控制类研究生“学术规范”课程2020—2021第二学年课程选课人数为98人,包括少数博士研究生与多数硕士研究生。博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按照学生上课时座位位置实行分片式分组,分成4~6组,每组设记录员1名,组长1名。为更好地说明辩论式课堂的开展过程,以表1中辩题1为例进行简单叙述。辩题为“读什么样的文章”。设置6个观点,分别为:“知名专家的”“顶级期刊的”“新发表的”“自己导师的”“同门师兄师姐的”与“会议的”。同样地,对教室中的座位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观点。学生根据自己认同的观点,到相应区域就座。每个辩论小组自由选择1名组长,1名记录员。每次辩论时长设置为5~10分钟。最后由组长总结本组意见及理由,由记录员统计辩论参与程度。各组组长汇报完毕后,教师给出评价与分析,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最后回归到课堂教学中。此外,开展辩论式教学时,尽量使学生在每次辩论中处于不同的小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平等交流的积极性,培养主动思考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辩论式课堂实践过程中,树立人人平等,不唯书、不唯师的观念,通过增加讨论、辩论、学生讲授等环节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其参与度,营造氛围融洽的对话型课堂。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所辩论的问题,学生课上可借助手机、电脑等进行相关知识点搜索。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遵循不打破小组辩论氛围的原则,必要时提供指导意见,适当引导。与常规意义下的辩论赛不同,课堂辩论的目的在于“论”而非“辩”,没有胜负之分,重要的是形成集体探讨研究的氛围,促进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4.第四阶段:总结辩论经验与不足

每次辩论式课堂结束后,任课教师随机选择一部分学生了解教学效果,及时作出统计分析,找出不足进行改进,为下一次辩论式课堂的成功开展做准备,同时为研究生后续的科研学术活动做好铺垫。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学术规范”课程原有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其考核方式为“平时出勤10%+期末论文90%”。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将考核方式与考核成绩分布进行重新设计,减少期末成绩比重,增加日常考核次数及成绩占比,如表3所示。

表3 “学术规范”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准则

四、结语

研究生作为国家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不仅降低研究生本身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声誉,而且将影响国家科技创新的进步。“学术规范”课程作为研究生入学必修课程之一,将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科研活动中。辩论式教学法的引入,有利于打造对话型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使被动、机械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鲜活,为枯燥的规范课堂增添活力,使研究生能够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学习、掌握必要的学术规范。2020—2021年第二学期学校控制学科研究生选课人数为98人。应用辩论式研讨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课程评教分数为98.12,教学效果优秀。课程结束后对20名研究生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辩论式教学普遍表示认同。此外,有的同学建议课程开课时间宜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可以让研究生在科研活动的开始阶段就能了解相关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从而能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少走弯路。

猜你喜欢
辩论研究生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