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的利与弊
——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工程技术“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2022-07-21 09:24白延红郝乾坤胡莉娟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辩论伦理

白延红, 白 帆, 郝乾坤, 胡莉娟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泾阳县泾干中学, 陕西 咸阳 713700)

生物工程技术是生物制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这五大工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生物工程技术五大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在农业,食品、能源、环境、人类健康尤其是在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重组疫苗等生物药物的研发与生产领域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以及生物制药专业的热爱,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生物工程技术课程思政在生物制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是指高等学校所有教学科目、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和平台,都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知识中的德育元素,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等价值理念,潜移默化的与专业课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3]。

本文以生物工程技术课程的第八章生物技术的伦理与安全为列,以 “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问题导入,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对如何将思政元素与生物技术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发现,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生物技术伦理道德和安全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思政案例简介

生物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甚至带来一些潜在的危险[4]。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南方科技大学原副教授贺建奎等人为了商业利益,在明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医学伦理的情况下,仍以通过编辑人类胚胎CCR5基因可以生育免疫艾滋病的婴儿为名,将安全性、有效性未经严格验证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用于辅助生殖医疗,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贺建奎等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在讲授生物技术的伦理与安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引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导学生在做相关工作时要明辨是非,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让学生树立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技术伦理与安全的相关概念与范围。

知道生物技术伦理与安全当前关注的焦点。

了解与生物技术伦理安全有关的案例。

2.2 能力目标

能对实验研究中的可能遇到的伦理与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会科学看待一些有争议的伦理安全事件。

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树立学生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

3 课程思政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设计及教学组织实施

3.1 设计思路

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认真研讨和分析适合融入本节课程的具体思政元素,寻找思政元素合适的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为目标,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隐形渗透式等手段,力争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5],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图1 生物工程技术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3.2 教学方法设计

3.2.1 课前准备 课前将“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等相关资料上传到优慕课平台,让学生提前熟悉要讲的知识线索,同时,准备好课上进行的活动,如:课前知识问卷调查、课堂辩论、答疑总结、课后作业等内容。

3.2.2 导入设计 以问题导入法,例如以“你知道‘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吗,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是支持还是反对?”导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生物技术安全伦理的了解程度,从而把学生的引入到本章节的内容中来。

3.2.3 课堂辩论 由问题将学生引入本章节内容之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生分为两组,支持基因编辑婴儿的为正方,反对基因编辑婴儿的为反方,先对基因编辑婴儿的利与弊进行辩论,再进一步扩大到对生物工程技术的利与弊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生物技术安全伦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同学们对未知领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

3.2.4 强化巩固 辩论结束后,老师对辩论双方的观点和论据进行点评总结,然后再对生物技术伦理与安全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并进一步举例阐述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所引发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如由动物克隆及人类基因解码而引发的伦理问题,以及由生物武器及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安全问题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明确告诉学生“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行为严重违背伦理道德和科研诚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贺建奎及相关人员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引导学生在做相关研究工作时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

3.2.5 课后拓展 要求学生总结归纳本节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质疑,要提出问题,并在课后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进一步拓展自己知识体系。

3.3 教学组织和实施

根据本节课程内容的特点,教学形式以课堂辩论为主,课前优慕课互动平台发布预习内容,问题导入,课中以辩论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辅助点评总结,强化巩固,课后布置习题,知识拓展。在本节课程的组织教学中,以班级授课为主,以优慕课中的互动教学平台为辅助,全方位、多角度加强教学组织的实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4 育人效果与反馈

通过对学习生物工程技术课程的学生调查获知, 89.6%的学生认为该案例能及时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90.6%的学生认识到科研工作是一件严肃的事件,要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违法乱纪,并愿意从自我做起,清白做人,认真做事,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标准;90.7%的学生对该案例中融入的思政育人元素感到满意,达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素质养成三者协同作用;96.6%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课堂辩论这种上课方式,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效果比较理想,达到了教书育人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大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力度,将更多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

5 特色与创新

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先引导学生对该事件的利弊进行辩论,然后根据学生的观点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认为基因编辑婴儿有利的为正方,不利的为反方,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利与弊进行辩论,记录辩论中学生所提到的生物工程技术伦理与安全方面的事件,尤其是反方的论点和论据,辩论结束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将课程思政与教学方法改革有机结合,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了生物技术伦理道德和安全性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做相关工作时要明辨是非,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规范,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树立了学生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促进了学生人格完善,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6 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书育人目标,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需要持续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首先,通过持续的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将现有的思政素材和典型案例运用于教学当中,同时收集和积累生物工程技术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利于立德树人的素材和案例的完善,进一步提高每个案例的育人效果,发挥思政元素的强大育人潜能。

其次,跟踪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前沿科技,构建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扩充课程思政案例数量提高质量,提升思政育人实效,培养知识新颖、能力过硬、素质全面的高职人才,满足生产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辩论伦理
建筑工程渗漏原因及防水防渗工程技术实践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对磁浮工程技术的一些思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