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葛根汤加味治疗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22-08-10 00:32李崇腾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4期
关键词:根型葛根证候

李崇腾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及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乏力。该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风寒痹阻所致的颈椎功能障碍及疼痛较为明显[1]。目前,临床针对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案。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葛根汤加味治疗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82±6.39)岁,平均病程(3.29±0.93)年。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73±6.67)岁,平均病程(3.45±0.7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166-12)。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2]。①症状:颈肩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受压颈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运动功能异常。②体征:臂丛牵拉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③辅助检查:颈椎CT、X线或MRI示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情况与症状相符。

(2)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诊断标准[3]。①主症:颈肩部疼痛、麻木、活动不利,得寒加重,遇热缓解。②次症:上肢沉重,胸闷,纳呆,头痛。③舌脉象: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或滑。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发病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意识清楚,配合调查;近3个月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病情具备手术指征者;有颈部外伤、骨折或其他严重心血管、胃肠道疾病者;晕针或对中药不耐受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72,0.2 g/粒)口服,每日1次,每次0.2 g,连续治疗2周。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联合葛根汤加味治疗。①温针灸。取穴:颈夹脊、风池、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针具选择0.30 mm×40 mm的规格安迪牌针灸针。操作:以上腧穴定位、针刺角度及深度遵照《针灸学》教材[4]。常规消毒后,将针刺入以上腧穴,得气后在针柄处点燃长约2 cm的艾炷,每一针柄连续点燃2壮,以皮肤潮红、有温热感为度,为防止艾灰烫伤皮肤,点燃艾炷前在针灸处用硬纸隔离。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②葛根汤加味。方药组成:葛根12 g,麻黄、生姜各9 g,桂枝、白芍、炙甘草各6 g,大枣12枚。依据症状对方剂加味,表邪犯胃呕逆者,加生半夏3 g;身热烦渴者,加生石膏9 g(先煎);头痛者,加蔓荆子、藁本6 g;咽痛伴黏痰者,加桔梗6 g;伴风疹者,加防风、川芎各6 g,蝉蜕3 g。水煎300 m L,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本研究所用中药及煎煮均有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提供,疗程同上。连续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中医证候评分。主症按照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评分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②总有效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00%。临床控制:疗效指数≥90%;显效:7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量表包括10项内容,总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颈椎功能障碍越重[5]。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强[6]。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强(>60分为可自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治疗组 40 28.84±3.22 6.12±1.89△▲对照组 40 27.13±4.35 13.66±2.71△

(2)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NDI、VAS、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DI、VA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治疗组 40 治疗前 32.38±3.22 6.87±2.28 50.38±4.32治疗后 11.34±2.51△▲ 1.86±0.48△▲ 89.64±6.58△▲对照组 40 治疗前 33.45±4.81 7.09±2.41 51.22±5.13治疗后 21.67±2.96△ 3.51±0.43△ 68.42±5.64△组别 例数 时间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大致分为机械压迫、颈椎不稳和血液循环障碍3种学说,研究认为该病为椎间盘退变、炎性反应影响神经根或直接压迫神经根所致[7-8]。颈椎病属中医“项痹”“痹证”范畴,《黄帝内经》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提出痹证多由风、寒、湿邪侵袭而致。寒邪收引,湿邪重着,风邪善行数变,颈部受外邪侵袭而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拘急痉挛,从而出现疼痛、麻木甚至向肢体放射的症状。有学者提出,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受寒凝、气滞、血瘀、痰湿等实邪侵袭所致,其中寒湿痹阻证是常见证型[9]。故本研究选择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观察,以温经通络、祛寒湿、止痹痛为治疗原则。

相关研究指出,西医疗法结合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加显著[10]。目前,西医治疗以西药、手术治疗为主。塞来昔布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前列腺素生成的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为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止痛药物。中医治疗以针灸、推拿、药物等为主。李远峰等[11]对临床90%以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配合或单独应用传统中医疗法,收效良好。温针灸指针刺得气后,于针柄处点燃艾炷,通过针体将艾灸热效应传至皮肤深处以发挥治疗作用,临床可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寒证和痛证。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其言:“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项背部痹证可用葛根汤治疗。针对病因病机,本研究在塞来昔布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联合葛根汤加味治疗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研究温针灸选穴以颈夹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颈夹脊穴(颈部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为经外奇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针刺该穴能够调节两经气血,散寒通络,还可直接刺激病变局部周围肌肉、神经、椎间盘,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水肿及炎性反应[12]。风池穴为治风要穴,内有枕动、静脉和枕小神经分布,主治内风、外风及颈项部疾病;天柱穴位于斜方肌起始部,内有枕动、静脉及枕大神经干,主治后头、颈肩腰背部痹证。两穴与夹脊穴相配,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起到消散寒湿、通络止痛的作用。针刺天柱、风池穴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加强颈部肌肉力量,稳定颈椎[13]。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腧穴,内有颈横动静脉、腋神经、桡神经分布,主治颈肩背痛及上肢不遂。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又为三焦经与阳维脉之交会穴,主治五官病、上肢不遂病证;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输穴,又为小肠经与督脉之交会穴,主治头、颈、腰背及上肢痛证;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主治诸痛。三穴与局部腧穴远近相配,共奏疏调颈部经络气血、舒筋活血止痛之功。针刺以上诸穴,再加艾灸温经散寒、祛湿止痛,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葛根汤为辛温解表剂,方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6种药物组成,具有发汗解表、舒筋生津之功。葛根可解肌散邪,升阳生津。《药性赋》言:“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提出葛根在治疗风寒所致项痹中具有突出优势。现代药理研究指出,葛根素可抑制炎症细胞、破骨细胞增殖,增强成骨细胞活力,同时能够保护神经,缓解疼痛[14]。麻黄、桂枝合用,疏散风寒,发汗解表。现代医学指出,麻黄与桂枝配伍可解热、镇痛、抗炎,其作用机制与降低5-羟色胺、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相关[15-16]。白芍、甘草是临床治疗痛证的常用配伍药对,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有研究提出,芍药、甘草合用可增加两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加强缓急止痛之效[17]。大枣、生姜可温通经脉、散寒止痛。诸药合用,祛寒湿,止痹痛,又兼健脾生津,补中益气。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寒湿阻络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葛根汤加味治疗,可缓解患者颈肩及上肢部拘急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症状,改善其颈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量小,且为单一临床研究,后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的研究,以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猜你喜欢
根型葛根证候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经常饮酒者喝葛根陈皮茶
葛根药膳用处多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葛根妈妈和她的雁宝宝
葛根复合胶囊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