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策略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01 03:28王娟田春艳高瑞
关键词:肝癌框架腹腔镜

王娟, 田春艳, 高瑞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 肝胆胰外科;2. 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221000)

肝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优化,腹腔镜肝切除术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受到临床广泛应用[1]。国外学者从护理学角度出发,将赋能定义为最大化利用资源、应对需求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作为以患者参与决策为核心的一种干预方式,能够多维度、多层面提供护理措施,使其更好地发挥自我护理能力[3]。鉴于此,本研究将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应用于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应对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以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86例肝癌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① 经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癌[4];② 行腹腔镜肝切除术;③ 术前未接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④ 意识清晰。排除标准:① 合并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衰竭;② 患有神经或精神系统疾病;③ 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2组的肝功能分级、肝癌类型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 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直至患者出院。术前,责任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内容为肝癌的发病原因,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目的、方法和效果,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心理疏导内容为列举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成功的病例、播放舒缓的音乐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等。术后,责任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其遵医嘱合理用药、科学饮食等。

1.2.2 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 观察组应用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直至患者出院。

1.2.2.1 成立多维度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专科护士及肝胆外科医师组成多维度护理小组。开始实行护理前,首先由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赋能理论实施方法、内容和技巧等的培训,确保所有小组成员均完全熟悉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度护理方法,并可熟练应用。

1.2.2.2 开展护理 整个干预过程分为明确问题、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和结果评估4个方面,小组成员将临床经验与赋能理论相结合开展护理。① 明确问题:在病区的适当位置布置医患、护患交流室,便于医师与患者、护士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和交流,促使小组成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类型给予对应的护理。同时,小组成员通过提问的方式,积极鼓励患者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内心情感,如“您了解腹腔镜肝切除术吗?您知道术后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吗?”。结合患者的回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提高其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② 设立目标:a. 积极调动患者的内在潜能,若发现其术前精神饱满且对术后康复具有足够的信心,则表明其心理健康,无不良情绪。针对此类患者应先肯定其情绪管理能力,并向其提出问题,如“您觉得乐观的心态对于术后康复会有哪些正面的影响?您认为术后如何更好地康复?”b. 引导患者更准确地了解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其对手术的认知,术后更好地自我护理。③ 制订计划:a. 待患者入院后,为其发放腹腔镜肝切除术健康宣教手册,通过讲座、视频和一对一讲解的形式开展健康宣教,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b. 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针对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为其播放舒缓的音乐或搞笑的视频,帮助其转移注意力;针对存在抑郁或烦躁情绪的患者,指导家属、亲友通过聊天、陪伴的方式为其缓解负性情绪,并向其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治疗信心。c. 术后24 h内给予患者流质食物,根据其疾病恢复情况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食物,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切勿食用油炸、辛辣性食物。d.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慢走为主,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宜。④ 结果评估:定期了解患者疾病和手术的认知,解答其提出的相关问题。同时明确患者之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并定期整理相关问题,优化护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和住院费用。② 采用应对量表(JCS)[5]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价,量表共8个维度,本研究选取面对、乐观、情感和依赖自我4个正向维度进行评分,每个维度评分为0~3分,得分越高表示应对能力越强。③ 采用数字疼痛分级量表(NRS)[6]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④ 对患者发生的胸腔积液、肝衰竭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引流管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康复指标比较

2.2 2组应对方式比较

入院时,2组的面对、乐观、情感和依赖自我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时,2组的面对、乐观、情感和依赖自我评分均高于同组入院时,且观察组的JCS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3。

表3 2组JCS评分比较分)

2.3 2组疼痛情况比较

比较2组在术后6 h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术后12 h和48 h的NRS评分与术后6 h相比均明显降低,在术后48 h的NRS评分均较术后12 h降低,且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均更低,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术后NRS评分比较分)

2.4 2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65%)较对照组(18.60%)更低(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是治疗肝癌的常见术式,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小等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7]。但是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均会影响术后康复效果。因此,给予患者全面且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提升其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其通过明确问题、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和结果评估4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多维度、多层面的有效护理,进而加快康复进程[8]。

本研究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对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引流管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能够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袁燚[9]的研究发现,对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问题引导式教育联合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还能提升康复效果,促使其尽早出院,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为,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通过构建沟通场所、情感支持、心理疏导等措施,帮助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手术,并且根据其心理状态提供对应的心理干预[10]。相较于常规护理,多维护理更注重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心理状态患者的护理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反馈,提升其治疗依从性,进而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出院时的面对、乐观、情感和依赖自我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入院时和对照组(P均<0.05),表明上述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具有积极效果。究其原因为,通过建立护理小组,从认知、心理、饮食和活动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各个层面的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进行提问,并根据其回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等,帮助其创建良好的康复环境,提升其自护能力,进而有效改善其应对疾病和问题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术后12 h和48 h的N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提示上述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肝癌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分析原因在于,通过赋能理论的指导,患者对于疾病和术后疼痛具有全面的认识,能够对疼痛进行有效转移,进而减轻自身疼痛程度[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原因为,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患者对疾病、手术和并发症的认知程度,进而给予其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加上对其进行饮食和早期运动指导,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12]。

综上所述,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多维护理对加快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肝癌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其应对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缓解术后疼痛均具有积极效果。

猜你喜欢
肝癌框架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框架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基于Jmeter对Node框架性能的测试研究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