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及围产儿健康状况的影响

2022-09-01 03:28卫笑方海琴吴新媛
关键词:体重血糖饮食

卫笑, 方海琴, 吴新媛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产房,江苏 盐城,224001)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最为常见的合并疾病之一,可能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同时也会增加剖宫产率和难产率,对于母婴安全具有直接影响[1]。妊娠期糖尿病属于糖代谢异常疾病,与胰岛素水平降低及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有关,此外,还与孕妇年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及缺乏锻炼具有密切关联,对孕妇及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大[2]。因妊娠期糖尿病危害较大,常规护理辅助治疗取得的血糖控制效果相对较差。近年来,综合护理以整体护理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彰显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具体内容阐述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本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90例患者资料。纳入标准:① 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4],空腹血糖≥5.1 mmol/L;② 妊娠前未见早产、心脏病和胎盘前置征兆;③ 单胎妊娠。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② 胎儿宫内发育异常;③ 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④ 具有糖尿病史及家族糖尿病史;⑤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心理疾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比较2组间孕次等情况,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后应用常规护理措施,直至分娩后出院(住院时间≥1周)。① 血糖监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定期测定其血糖水平,每日5次,测定时间为晨起空腹、三餐后2 h及睡前,以此为标准判定病情发展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须及时向医师反馈,谨遵医嘱执行治疗方案。② 基础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治疗方法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明确告知患者须规律作息,同时强调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在控制血糖水平中的重要性。③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控制糖分的摄入量,禁止进食含糖量过高的食物,保证饮食清淡。

1.2.2 综合护理 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直至分娩后出院(住院时间≥1周)。① 构建护理小组:组建综合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具有营养师资格证的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主要为健康宣传教育,于护理期间积极评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状况及运动功能,以便为其制定针对性方案。② 心理疏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因担心自身及胎儿的健康,很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须主动与其沟通和交流,重视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分析并评估其心理状态。从患者的心理诉求出发,在保持同理心的前提下,与其主动交流和沟通,使其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实际感受,针对其实际情况帮助其改变对应的不良心态。切记,要使患者明白,只要正确控制血糖水平,便可以保证自己和胎儿的健康和安全,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促使患者于护理期间积极配合。每天1次,每次15 min。③ 饮食干预: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之后为患者创建个人护理档案,综合评估其妊娠情况和运动能力。营养师结合对患者饮食情况的询问结果,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和科学的饮食结构,告知其烹饪过程中以新鲜食材为准,烹饪食品前进行称量,确保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禁食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苹果、西瓜等),对于糖分较少的食物控制摄入量,如果患者进食水果,需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此外,指导患者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④ 运动管理:护理人员分析患者的机体状态,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以散步、上臂运动为主,将运动时间设定为进食后30 min,锻炼时间控制在30~40 min。指导患者于运动期间严格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天至少锻炼1次,依照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如果患者于运动期间出现心率加快等现象,须立即停止运动并原地休息。⑤ 行为指导:将血糖监测记录表发给患者,并将正确检测血糖的方法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嘱其定期对血糖检测的结果和自身的运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医师根据记录内容展开护理干预。⑥ 生活干预:高脂血症、体重均属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养成低脂、低盐的饮食习惯,定期监测其体重变化情况,避免因体重增长过快引起血糖波动,禁止吸烟和饮酒。

1.3 观察指标

① 护理前、护理1周后,采集患者的静脉血,监测其空腹血糖(正常值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正常值<7.8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4.99%~6.79%)水平。② 观察2组患者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③ 统计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情况。④ 统计2组患者于入院时、分娩前及分娩后的体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血糖水平比较

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护理前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护理1周后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护理1周后的上述指标均更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2.2 2组妊娠结局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例(%)]

2.3 2组围产儿健康状况比较

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低血糖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围产儿健康状况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体重情况比较

2组患者在入院时的体重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分娩前和分娩后的体重均更轻(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体重情况比较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和脂质代谢异常造成了血管损伤,改变了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导致机体抗血管能力下降,很容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感染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5]。有研究[6-7]显示,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运动管理、饮食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要适时增加恰当的药物进行干预,以免病情发生恶化,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临床上,通常采取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合理干预,但受个体理解能力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用药依从性有一定差异,所以寻求更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案极为重要[8]。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时主要包含基础性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护理内容简单、针对性不足,导致患者的恢复效果不够理想,血糖水平难以长时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9-10]。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取得的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各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分析其原因,综合护理措施以人性化护理作为指导理念,借鉴以往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经验,在综合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之后制定更加全面、详细的护理方案,涉及内容包含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和运动干预等,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指标,可以有效控制其血糖波动[11]。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饮食护理管理为基础,结合适量的有氧运动,将运动时间设定为30 min,可以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控制血糖波动的同时可以改善血糖代谢水平,有效控制血糖,从而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12]。本研究证实,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确实更低(P<0.05)。此外,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围产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分析其原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进入胎盘屏障,胎儿胰岛素及血糖水平也会处于异常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的身心健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多方面护理干预减少了高血糖对围产儿产生的影响,可预防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娩前及分娩后,观察组的体重均轻于同期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对于控制患者的体重增长具有积极意义。综合护理强化患者的饮食干预,按照其实际需求调整饮食计划,加强对体重控制的重视程度,有助于确保母婴的营养需求,避免患者因体重过度增长而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预防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且在血糖控制及保证母婴安全方面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体重血糖饮食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体重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