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联合层级链式护理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01 03:28张婷王灵周瑶
关键词:链式体位呼吸衰竭

张婷, 王灵, 周瑶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儿科重症监护室,湖南 衡阳,421001)

肺炎主要指病毒或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会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1]。重症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失调,加之受上呼吸道黏液分泌减少等影响,极易使其呼吸受限,继而引发呼吸衰竭[2]。护理干预是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当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时,若未能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则可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3]。邵瑞娜等[4]指出,层级链式护理可通过采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来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层级链式护理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情况,现将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 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重症肺炎,且伴有呼吸衰竭;② 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① 合并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② 合并重要脏器先天性功能不全。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9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比较 2组间病理分类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护理至其出院。① 环境护理:为患儿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将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线调整至舒适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患儿的性别和喜好在病房内放置玩具,或者于墙面张贴富有童趣的海报等,减轻其对医院陌生环境的不适感。② 心理护理:对于具备交流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主动与其交流,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于缺乏交流能力的患儿,可通过抚触、播放动画片和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安抚,与其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消除其恐惧等负性情绪并缓解其抵触等不良就医行为,确保治疗顺利实施。③ 体位护理:在治疗开始时,协助患儿取头高脚低的仰卧体位,倾角一般为30°,并帮助其将头偏向一侧,双手上举平摊于头部两侧,双腿向身体内侧微屈,使用软垫等适当垫高其臀部,该体位持续30 min后,协助其更换成自由体位;待自由体位保持3 h左右,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适当抬高其足部,在头部、臀部和背部等部位垫头枕,使其四肢中线处于屈曲位,持续30 min左右,再次更换为自由体位或仰卧位。按照上述方式定期协助患儿更换体位,避免同一体位时间过长影响其血液循环和呼吸。④ 呼吸道护理:适当增加巡视次数,第一时间清理患儿口鼻处的分泌物,保证其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咳嗽、咳痰和吹气球等训练,促进痰液排出。若自主排痰存在困难,则及时遵医嘱进行雾化治疗或吸痰处理。⑤ 症状护理:鼓励患儿咳嗽,并借助扣背、调整体位等方法促进咳嗽,促使分泌物顺利排出。若咳嗽较为严重,则及时告知医师并采取对症治疗,避免剧烈咳嗽损伤喉部。为发热患儿优先选择湿敷等物理方式降温,若效果欠佳,则及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避免高热诱发惊厥。⑥ 生活护理:结合患儿的营养状况和饮食喜好等,为其提供个体化营养支持,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并鼓励其增加饮水量。当患儿体征恢复至稳定时,尽早指导其进行适当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观察组患儿基于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实施层级链式护理,护理至其出院。① 层级划分:依据护士护龄、职称等情况进行层级划分,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3年以下的护士为辅助护理层,负责对患儿实施各项基础护理;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上、10年以下且取得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为执行护理层,负责按照医嘱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且取得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为责任组长护理层,负责对护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② 链式护理:各层级护理人员共同配合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责任组长护理层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和护理需求等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主要交由执行护理层执行护理工作,期间不定时进行检查,及时指出潜在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辅助护理层配合执行护理层实施体位、呼吸道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的护理工作,具体实施标准、措施等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记录患儿呼吸困难缓解、发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和心率恢复的时间。

1.3.2 肺功能 于干预前、干预1周及2周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儿的肺功能水平,具体指标包括最大呼气流量、最大通气量和用力肺活量。

1.3.3 生活质量 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4.0(PedsQL4.0)[5]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涉及生理、情感、社会和学校功能4个领域,各领域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发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和心率恢复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2.2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比较2组间最大呼气流量、最大通气量和用力肺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周及2周后,2组的最大呼气流量、最大通气量和用力肺活量均大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2周后,2组的上述指标均大于干预1周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的PedsQL4.0各个领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2周后,2组的PedsQL4.0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PedsQL4.0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因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支原体感染。该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患儿常伴有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6]。小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肺的防御功能相对较差,存在呼吸道黏膜分泌不足等情况,极易受到致病菌侵袭而引起肺炎,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进展为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7-8]。患儿的理解、配合和自控等能力均较差,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状况,遵医、遵护行为欠缺,同时还会因哭闹、挣扎等行为增加耗氧量,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造成窒息,最终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9]。因此,需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使其获得最佳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发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和心率恢复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层级链式护理对缓解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症状具有促进作用。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是基于患儿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其对症状缓解、病情控制均可起到积极作用,而层级链式护理对护士的责任及范围进行明确划分,可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进而更好地辅助临床治疗和促进相关症状的消退。朱彩勤等[10]指出,层级链式护理对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显著,其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周及2周后,2组的最大呼气流量、最大通气量和用力肺活量均大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干预2周后,2组的上述指标均大于干预1周后(P均<0.05),提示层级链式护理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肺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联合层级链式护理是集综合护理措施和责任护理为一体的优质护理方案,可为患儿提供环境、心理和症状等多个方面的针对性护理,既能够为临床治疗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又可以发挥良好的督导作用,有效规避影响肺功能康复的危险因素[11-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2周后,观察组的PedsQL4.0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层级链式护理可提高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强调患儿的中心地位,层级链式护理可使护理干预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通过采取分层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使患儿得到护理人员的高效照护。如责任组长护理层不定时检查执行护理层的执行情况,可减少护理过程中的差错,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合理安排,进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采用综合护理联合层级链式护理,有助于促进其临床症状消退,且能够改善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故该干预模式值得在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荐。

猜你喜欢
链式体位呼吸衰竭
学步期焦虑影响5岁幼儿创造力:一般认知和掌握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分析在急诊颅脑外伤中运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体育锻炼赋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手术体位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