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结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9-01 03:28魏宁林云月邹端萍
关键词:胃肠道量表肺癌

魏宁, 林云月, 邹端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福建省肿瘤医院 胸部放疗科十五区,福建 福州,350014)

全球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超过110万,占各类型恶性肿瘤的17.8%,另有数据表明,未来20年内,中国将成为肺癌第一大国,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手术、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或术后需行辅助治疗的患者而言,化疗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2]。然而,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因此,积极开展综合性护理以预防化疗不良反应发生、减轻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3]。在此基础上,辅以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否进一步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及转归,目前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综合性护理结合针对性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福建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②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4]为Ⅲ~Ⅳ期,符合化疗适应证;③ 预期生存期≥3个月;④ 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肺癌;② 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③ 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使用简单随机法将1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AJCC分期、病理分型等临床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综合性护理 2组患者均接受化疗,期间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持续3个月。① 常规宣教: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并发放肺癌及化疗知识手册,依据手册讲解肺癌知识、化疗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疾病及化疗的了解程度。宣教期间针对患者的疑问予以耐心解答。② 心理干预:以温柔的语气与患者耐心沟通,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以及因疾病、治疗产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其疏解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必要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协助开展心理咨询。鼓励家属与患者多交流,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③ 日常生活干预:基于患者的饮食喜好,协助其制定个性化饮食食谱,确保每日膳食平衡、热量摄入充足,饮食食谱中的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为主,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严格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摄入。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及作息习惯,使用全身放松法、正念冥想法等舒缓精神状态。④ 并发症预防:针对在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等常见并发症开展积极预防,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和蔬菜以中和胃酸、减轻胃黏膜刺激。若患者胃肠道反应严重,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止吐剂。鼓励患者适量活动,改善身体机能、提高机体耐受力,避免长期卧床加重胃肠道不适。

1.2.2 针对性健康教育 在综合性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持续3个月。① 基础资料评估: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状态等,并就肺癌、化疗的相关知识进行提问,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水平。根据患者的认知水平,将其分别纳入高认知组、中认知组和低认知组。② 分层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等,要求其接受教育后复述上述内容,据此纠正其错误认知。针对高认知组的患者,在常规宣教后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视频,嘱患者自行查看和学习,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向护理人员提问;针对中认知组的患者,在发放宣教材料的基础上要求患者每月至少参加1次疾病知识讲座,鼓励其积极发言、提出疑问;针对低认知组的患者,要求每周至少参与1次疾病知识讲座,且在讲座中必须发言,同时,建立微信交流群,邀请低认知组患者加入群,每日向患者推送健康教育文章、短视频,鼓励其积极阅读及学习。

1.3 观察指标

①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简式心境量表(POMS-SF)[5]、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6]评估2组患者的心境、生活质量。POMS-SF包括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迟钝、愤怒-敌意、迷惑-混乱、精力-活力6组因子,总分为 0~92分,得分越高则心境越差。QLQ-C30包括躯体、角色、情绪等5个项目,总分为30~126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②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使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7]评估2组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变化。MCMQ包括面对、屈服、回避3个分量表,各分量表总分为5~32分,评分越高则患者更趋向于选择该应对方式。③ 记录 2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严重程度判定标准:症状较轻微,不影响进食为轻度;每日发作1~2次,但可忍受为中度;每日发作≥3次,可能导致化疗中断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心境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2组在干预前的POMS-SF、QLQ-C30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POMS-SF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QLQ-C30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POMS-SF评分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POMS-SF、QLQ-C30评分比较分)

2.2 2组医学应对方式变化比较

2组在干预前的MCMQ各分量表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面对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回避量表、屈服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面对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回避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3。

表3 2组MCMQ各分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2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在干预期间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的发生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食欲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和表5。

表4 2组干预期间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5 2组干预期间胃肠道反应严重程度比较 [例(%)]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仅会影响其自身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还与负性情绪的产生与加重有密切关联,而消极心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使其治疗效果受限、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8]。因此,针对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护理,应强调在生理、心理和疾病知识等多方面的干预。

综合性护理是恶性肿瘤在化疗期间常用的护理方法,该方法针对患者的疾病认知、营养状态等开展全面护理,具有护理流程规范、护理内容细致等优势,但也存在护理策略缺乏个体化特征的弊端,且护理操作缺乏预见性[9]。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加用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与传统健康教育的不同点在于: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开展对应健康教育,能够避免高认知组患者重复接受繁杂、无趣的教育,也可促使护理人员将更多精力用于低认知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提高[10]。得益于上述优势,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POMS-SF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与祝慧青[11]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心境及情绪的改善,从而帮助肺癌患者建立更为积极、主动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面对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印证了上述结论。随着患者心境、情绪及医学应对方式的好转,其日常生活方式、面对疾病的态度、针对治疗的依从性均逐渐改善,这一变化使得患者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并以更为专业的自我管理能力应对化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12]。本研究结果发现,接受针对性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食欲下降发生率更低,胃肠道反应严重程度较对照组更轻(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与严重程度的缓解能够促使患者以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后续治疗,对于提升其远期预后的质量也有着积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更高(P均<0.05)。由此说明,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缓解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生活质量下降的状态,并有可能为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恢复与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综合性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改善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心境、生活质量及医学应对方式,并且对于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胃肠道量表肺癌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