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艾灸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

2022-09-01 03:29宁翠霞刘宏丽
关键词:耳穴胃肠道艾灸

宁翠霞, 刘宏丽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 1. 护理部;2. 肿瘤科,北京,100025)

结直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欧美国家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中国也逐年上升[1]。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而言,开展根治性手术能够有效延长其生存期[2]。但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术式均可能导致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其中,腹胀不仅影响患者术后进食,也使其胸闷等症状的发生风险增加[3]。因此,减轻术后腹胀程度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环节。中医认为,腹胀与“肠痹”“肠结”有关,行耳穴贴压可缓解脾虚气滞,有望达行气通腑之功[4]。在此基础上,结合穴位艾灸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本研究观察了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艾灸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现将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阅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纳入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诊断为结直肠癌[5];② 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均正常。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② 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或腹部皮肤存在感染、湿疹和破溃;③ 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手术均由同组医师完成。

1.2.1 常规护理及耳穴贴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及耳穴贴压,护理至其出院。① 基础护理:护士遵医嘱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和吸氧干预,监测其生命体征,当其发生异常情况时须向管床医师汇报并协助处理。② 营养支持:在患者禁食、禁水期间根据其个体情况开展营养支持,优先为其选择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无法满足则联合肠外营养支持;通过胃肠减压、按摩等方式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促使其由禁食逐渐过渡至流食、半流食、普食;告知患者避免进食易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豆类等,鼓励患者于饭后1 h内少说话,避免气体进入胃肠道。③ 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帮助其疏解负面情绪。④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功能训练,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⑤ 耳穴贴压:术后1 d于患者耳郭选择胃、神门、小肠和贲门4个肠功能对应的反射点,使用75%乙醇消毒双侧耳郭,按住取穴部位,以金属探针探查其压痛感,将王不留行籽留置于压痛最明显处。压实、贴紧王不留行籽,沿顺时针方向轻按贴压籽,以患者胀痛、酸胀感可忍受为度,协助或监督其每日按压各贴压籽5次。每隔2 d更换贴压籽,耳穴贴压持续1周。

1.2.2 穴位艾灸 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穴位艾灸,穴位艾灸自术后1 d起,持续1周,每天1次,具体内容如下。帮助患者取仰卧位,松解衣物,暴露中脘、足三里。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即当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处。将燃烧的艾条置于艾灸盒内,对齐穴位,确保患者可感受到温热感但无明显灼烧、疼痛感;若患者局部皮肤的耐受性较差则在艾灸盒下放置隔热垫。艾灸盒留置15 min后取下,艾灸盒取下后提醒患者在 30 min 内注意保暖。

1.3 观察指标

① 腹围:测量经髂嵴点的腹部水平围长,即为腹围。② 腹胀评分:评估患者的腹胀持续时间(0分为无症状,1分为偶有腹胀感,2分为频繁腹胀感,3分为全天均有腹胀感)和严重程度(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腹胀,2分为中度腹胀,3分为重度腹胀),上述评分之和为腹胀评分[6]。③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总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④ 恢复情况:记录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比较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反应分级,0级为未见胃肠道反应,1级为存在恶心症状,2级为出现恶心症状并伴呕吐≤3次,3级为出现恶心症状并伴呕吐>3次[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腹围变化比较

对照组的腹围在术后1 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且术前1 d、术后1 d、3 d及7 d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腹围在术后 1 d 达到峰值,随后降低,且除术后7 d与术前1 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 d及7 d,观察组的腹围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腹围变化比较

2.2 2组腹胀评分变化比较

对照组的腹胀评分在术后1 d最高,随后降低,且术前1 d、术后1 d、3 d及 7 d 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腹胀评分在术后1 d最高,随后降低,且除术后7 d与术前1 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 d及7 d,观察组的腹胀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腹胀评分变化比较分)

2.3 2组疼痛变化比较

术后1 d、3 d、7 d,2组的V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于术后1 d达到最高,随后降低,且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VAS评分变化比较分)

2.4 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2.5 2组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术后腹胀的发生与手术应激反应、切口疼痛和麻醉药物的使用均有关。腹胀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严重者还会出现肠源性感染、麻痹性肠梗阻和肠粘连等并发症,故应积极预防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腹胀情况[9]。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胀的护理,常规方法为禁食、禁水等,但缓解腹胀的作用有限。

中医认为,结直肠癌手术所致的正气消耗、气虚血亏是引发气机不畅和血瘀的主要原因,上述变化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10]。胃肠归阳明经,若通降有序则生化有源;若胃失和降则肠失转化,故引发气机上逆、腹胀和胃饱。因此,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腹胀患者而言,通气应为治疗的主要环节。耳穴与脏腑相通,与经络关联密切,耳穴贴压能使取穴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进而达到经脉疏通、气血调和及阴阳平衡的作用。同时,穴位艾灸还可疏通经络,借助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恢复,有助于缓解腹胀症状[11]。得益于上述优势,观察组的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3 d及 7 d 的腹围和腹胀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在术后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说明穴位艾灸可减轻术后疼痛感。分析其原因为,艾叶不仅具有抗病毒的功效,艾叶燃烧后生成的化学物质也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胃肠道血流动力学状态,并优化机体传导功能,促进括约肌放松。中脘与足三里均有益气养血、和胃降气之效,艾灸足三里不仅能够增强体力、舒缓神经,还可调理脾胃及气血;艾灸中脘能够培补后天、健脾益胃[12]。得益于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艾灸不仅能刺激体表穴位,还可深入刺激皮下及肌层,使局部细胞代谢活动增强、血液循环能力提高。此外,穴位艾灸有助于抑制内源性神经系统过度敏感状态、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并提高疼痛阈值。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艾灸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腹胀情况,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并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耳穴胃肠道艾灸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艾灸保健知多少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婆婆迷上了艾灸
耳穴压豆功效多
千万“别”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