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在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01 03:29张艳刘玉平董思斯李金梅刘君君
关键词:缺血性康复训练综合性

张艳, 刘玉平, 董思斯, 李金梅, 刘君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221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高致残和高致死率,70%~80%的患者经治疗后仍伴有运动或神经功能障碍[1]。因此,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常规康复治疗仅在医院内开展,患者出院后无法获得专业的康复治疗,导致康复效果较差。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深入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的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势在必行[2]。本研究给予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其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2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② 年龄>45岁;③ 首次发病;④ 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患有精神系统疾病;② 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③ 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④ 伴有严重失语症。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康复模式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模式,干预6个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其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临床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和饮食指导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其开展床上和床旁被动或主动的康复训练,以患者不感到累为宜。患者出院后,每隔半个月进行1次电话或门诊随访,评估其康复情况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干预。

1.2.2 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干预6个月。

1.2.2.1 医院康复阶段 组建缺血性脑卒中康复小组,包括康复医师、护理人员、神经内科医师和心理医师等,综合评定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制订康复计划。① 床上被动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每隔2 h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叮嘱家属协助患者行叩齿、鼓腮和张口等口面部康复训练。② 关节康复训练:指导并协助患者行肢体外旋、内旋、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关节运动,遵循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顺序,10~15 min/次,3~5次/d。③ 站立训练:协助患者行床旁站立,持续站立5 min后坐下,每次重复5组,2~3次/d。训练强度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累为宜。心理医师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排解内心负性情绪。

1.2.2.2 社区康复阶段 待患者病情稳定且达到出院标准后,将病历档案转入至患者居住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师和护理人员负责其后续康复管理。每月开展健康讲座,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卒中的用药指导、康复训练、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等。①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服用药物方式、遵医嘱按时服药。②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前期的康复情况开展后续康复训练,包括穿衣、吃饭等。③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镁、钾和维生素C的食物,控制胆固醇含量高、油炸等食物的摄入量。

1.2.2.3 家庭康复阶段 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结合患者的家庭状况制订家庭康复计划,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以每周1次上门随访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给予其积极性的语言暗示,帮助其排解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上述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得分高则对应负性情绪重[4]。②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5]对2组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42分,评分高则神经功能差。③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6]对2组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评分高则运动能力好。④ 采用Barthel指数[7]对2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评分高则日常生活能力好;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8]对2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共49个条目,满分为245分,评分高则生存质量高。⑤ 记录2组患者足内翻、肩-手综合征、尿路感染和关节痉挛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比较2组间SAS和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较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SAS和SDS评分均降低(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述负性情绪评分均更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2 2组干预前后NIHSS和FMA评分比较

干预前,比较2组间NIHSS和FM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较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NIHSS和FMA评分比较分)

2.3 2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比较

干预前,比较2组间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较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更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Barthel指数和SS-QOL评分比较分)

2.4 2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绝大多数患者在急性期获得良好的治疗后仍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和神经等功能障碍,给自身和家庭均带来严重负担。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是一种将医院、社区和家庭相衔接的延伸式康复模式,将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已取得较好效果[9]。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为,本研究中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阶段均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排解内心负性情绪,积极应对疾病,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原娟等[10]的研究发现,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可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落实分级康复治疗制度,做好三级医院与基层社区医院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苏银丽等[11]的研究也证实,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为,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是一种连续性康复模式,其可保证患者获得长期且优质的运动康复指导,以及用药、饮食和心理干预等,且在医院康复阶段通过指导患者开展上下肢主动或被动训练,反复刺激运动肌肉群,从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最终达到提高其生存质量的目的。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为,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在医院康复阶段为患者制定综合康复方案,给予其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等,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和家庭康复阶段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定期入户随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并给予对应干预,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可提高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肢体运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缺血性康复训练综合性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基于C50混凝土综合性能的水泥优选试验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