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打造智慧新生活之城

2022-09-01 09:49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岛市数据中心数字化

文|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市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数字强省部署,积极对标深圳、上海等先进城市,以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致力打造城市“慧”思考、产业“慧”融合、社会“慧”协同的智慧新生活之城。青岛市相继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等,位列“2021 中国城市数字化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 位、“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5 位,获全国首批5G 城市试点,上榜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

一、加强统筹谋划,高规格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一)强化高位推进,统筹顶层设计

青岛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省内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城市云脑“一体贯通”,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基层社区“全线联动”,明确了“1+5+N”(即1 个城市云脑统筹,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5 个支撑,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N 个场景)的建设总框架。

(二)强化试点引领,打造特色品牌

市、区(市)两级全域纳入“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在探索数据融合应用新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构建数字治理新模式、提升为民服务新体验、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打造了“青春之岛·智慧新生活之城”特色建设品牌和“慧优政、慧民生、慧兴业、慧强基”应用品牌体系,探索形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青岛模式”。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强政策供给

充分利用政策支持的创新驱动作用,出台《关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大数据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青岛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5G 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60 余项政策、措施,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进一步健全了政策支撑体系。

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

(四)加强多方交流,搭建合作平台

通过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活动,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数据源要素集聚。在青举办的新型智慧城市领域首次全国性的大会活动——“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发布了“2021 中国城市数字化竞争力百强排名”、《2021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百佳案例》等权威榜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嘉宾、网友约320 万人(次)“齐聚云端、智汇青岛”,打造了一场高端对话和交流合作盛宴,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山东电视台《山东新闻联播》等栏目进行了报道。

(五)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流程再造

从满足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角度出发,围绕城市运行和民生服务痛点、难点,创新开展12 个“政务服务一件事”和12 个“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改革,切实打通“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梗阻。加快场景开放对接,累计发布“未来城市”“工业赋能”等场景2500 余个,组织六次线下场景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680 多项,实现从“给政策”向“给机会”转变,相关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

二、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数字化转型跑出“加速度”

建成一体化城市云脑中心,接入140 个业务系统、252 项应用场景,汇聚各类视频资源23 万路,构建“平战结合”的一体化城市管理体系,日均处置城市管理各类问题1.4 万件。推进“一网通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秒批”,上线运行全省首个、国内领先的“智能办”平台。7900 余项服务实现“掌上办”,291 个事项实现“无感办”,437 个事项实现“智能办”。实现“健康码+行业码”多码融合、多场景应用、互认互通,推进“一码通城”。建成“城市管理一张网”,实现各级城市管理指挥协调一屏调度、一图展示,城管案件流转时间由30 分钟缩短至1—2 分钟,日均流转处置问题14000 余件,处置率保持在99%以上。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位居全国第5 名、在333 个地级行政区中位居第3 名,青岛政务网在省、市级政府网站评估中连续六年获第1 名。

(二)民生智慧化服务驶上“快车道”

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推动“义务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入学报名“零证明”“零跑腿”;建成互联网医院45 家,电子健康卡普及率99%,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75.2%;4.6 万余个泊位实现“无感出入”,市区整体路网平均速度提高9.7%、通行时间缩短25%;建立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无感知、零打扰”认证服务体系,养老待遇领取资格无感认证通过率达到94.9%。智慧社区建设取得实效,建成智慧社区、街区示范点72 个,31 个纳入省支持建设范围,居全省之首,探索形成了“天山模式”“南山模式”等多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参与、社会化投资运营”的“自造血”建设模式。掌上党群“议事厅”、慧停车、远程医疗等智慧化应用走进千家万户,切实让群众体验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经济数字化发展点燃“新引擎”

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总额达到3813.2 亿元,同比增长18.6%。加快“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海尔卡奥斯成长为比肩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的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连续两年居首批国家级“双跨”平台首位,认定11 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智能工厂52 家,企业上云数量3 万家,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超过50%,全国31 个“灯塔工厂”,青岛企业贡献4 席。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虚拟现实产业高地,聚集歌尔、小鸟看看等虚拟现实企业超过100 家。引进高新视频企业70 余家,惠科6 英寸晶圆及半导体功率器件项目实现量产,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

(四)基建智慧化发展催生“新动力”

获批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18 个骨干直联点之一。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千兆城市七项指标已率先全部达标。5G 网络已实现主城区全面覆盖、区(市)城区连续覆盖,累计建成开通5G 基站2 万个,数量全省第一,获批国家5G 行业应用试点2 个、省级试点44 个。建成商业大型数据中心12 个,标准机柜2.7 万个,7 个数据中心纳入省级大中型数据中心试点,11 个数据中心纳入省级边缘数据中心试点,数量全省居首。在建的电信青岛云基地是中国电信集团全国三大云计算基地之一,在建的移动数据中心是北方沿海最大的数据中心,在建的联通数据中心是全省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

三、谋划“十四五”,争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排头兵

“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将继续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锚定“数字青岛”建设争创一流的目标定位,争当排头兵,加快将青岛打造为智慧新生活之城。

(一)建设泛在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

推动“双千兆”网络覆盖,加快部署千万级物联感知节点,打造国内领先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

(二)构筑开放共融的数字科创高地

不断巩固高端服务器、高效网络存储方面技术优势,支持海尔、海信等龙头骨干企业整合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三)发展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

做优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高水平建成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

(四)打造整体高效的数字政府

精准务实推进城市政务服务一事全办、一码通城、全市一个停车场等“N 个场景”建设。不断完善统一的“云、网、数、用”体系,全面建成数字机关,打造全国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示范城市。

(五)构建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

高质高效推进医疗付费、人才落户、社会救助、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一件事等“N 件事”建设,基本实现“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网联动、一证准营”,提升智慧社区建设质量和覆盖率。

猜你喜欢
青岛市数据中心数字化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