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您分类,“州”到时尚

2022-09-01 09:13徐雨宁杨柳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胶州市分类垃圾

文|徐雨宁 杨柳

分类指导员指导村民正确投放垃圾

分类指导员开展“敲门行动”

胶州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山东省及青岛市工作部署,拓展思路、科学筹划、调研分析,走出了生活垃圾分类胶州路径——“厨前垃圾”单独分类,着力打造“‘胶’您分类,‘州’到时尚”的胶州名片,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稳致远。

一、算好“经济账”,让厨前垃圾分类更可持续

在实际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胶州市结合厨前垃圾多、餐后垃圾少的特点,率先在示范村庄、小区推行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不出村、不出镇,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的工作目标。所谓厨前垃圾是单独从厨余垃圾中剥离出来,未经过烹饪加工处理、不含油盐,且通过阳光堆肥可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易腐垃圾。主要包括菜梗菜叶、残枝落叶、果皮果核、各类蛋壳、腐烂果蔬等。厨前垃圾经济价值低,仅靠百姓自觉行动,很难实现厨前垃圾的有效分类。对此,胶州市经过入户调查、分析总结,创新推行了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的“胶州模式”。同时,厨余垃圾中扣除厨前垃圾,剩余餐后垃圾量较少,在沥干水分后直接并入其他垃圾收运处理。

厨前垃圾单独分类不仅能有效降低处置、运输成本,制成的有机肥直接还田后可有效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温床”,蔬菜、花卉及农作物长势更好、产量更高,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例如:胶北街道律家庄村,共有村民约500 户、2000 人,每月产生生活垃圾900 桶、约72 吨(人均36 公斤/月),每月产生清运费、处置费约2 万元(每吨275 元)。厨前垃圾单独分类后,每月共收集、处理厨前垃圾41 吨,节省清运、处置成本约1.1 万元,制成有机肥约10 吨(相当于1 吨复合肥),减少化肥成本约0.44 万元。综合计算,每月生活垃圾减量约57%,节省费用约1.5 万元,每年共节省费用约18 万元(每户每年节省360 元)。由此推算,目前胶州市共计35 个示范村庄,每年共可节省费用约280 万元。

二、建好“处置链”,让厨前垃圾分类更加高效

紧扣“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构建厨前垃圾统一收集、堆肥、利用的闭环链条,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一)统一收集

设计独有的厨前垃圾标识,村内保洁员(分拣员)每日定时上门收集,将厨前垃圾单独分类,统一收集投入厨前垃圾堆肥设备中进行堆肥处理。同时,村民也可定时定点到分类收集点投放,再由村内保洁员(分拣员)运送到厨前垃圾堆肥设备进行堆肥处理,确保厨前垃圾不积存、不混投。胶北街道律家庄村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指导下,率先建立“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村民将蔬菜叶子、果皮果核等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收集,每天早上6 点至8 点投放至村里垃圾分类亭的厨前垃圾分类桶中,再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到村里自建的厨前垃圾堆肥池中,通过“三明治”的堆肥方式制成绿色环保的有机肥,如今村民们都非常认可这种分类模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这项工作,争先恐后地认领这种肥,用来种菜、养花。

卜落林村厨前垃圾阳光堆肥房

(二)统一堆肥

对于统一收集的厨前垃圾,利用庭院堆肥箱、阳光堆肥房、不锈钢箱体、好氧堆肥桶等堆肥设施,采用“堆肥三明治”的方式进行生物堆肥,底层以破碎的枯枝落叶为垫料,中间层是收集的厨前垃圾,顶层放入适量菌种,堆肥容器满后封存,插入温度计测温,经过一定时间发酵,显示温度达到峰值后,回落至60 度进行翻肥,通过发酵制成绿色环保的有机肥料,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堆肥过程无异味,生成的有机肥料天然无公害,在为农作物、蔬菜、花卉等提供有机质养分的同时,更可增加土壤中的真菌、细菌,养分能够被植物根系吸收,切实起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透气性、保水保墒等作用,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统一利用

对于制成的有机肥,按照“谁参与谁受益”原则,优先奖励给垃圾分类星级评价高的优秀家庭及先锋模范党员,用作庭院花卉、小菜园追肥,通过就近、就地还田,减少了资源浪费,避免了二次污染,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律家庄村厨前垃圾堆肥池

工作人员定期对堆肥池中的厨前垃圾进行翻肥

三、抓好“思想关”,让厨前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航员”作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政推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深入人心。

(一)市级层面定方向

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头号任务”,制定印发《2021年胶州市生活垃圾分类重点攻坚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原则,率先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示范小区试点开展厨前垃圾单独分类,着力提高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同时,贴近市民需求,专门设计制作了易懂好记的垃圾分类顺口语句、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和喜闻乐见的专题宣传片,让广大市民记得住、分得清。

(二)镇街部门聚合力

各镇街、部门、单位共2 万余名党员回所在村庄、小区进行报到,组建垃圾分类党员先锋队,组织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全面开展驻桶指导、入户宣传等志愿活动,通过“红色引领”带动“绿色共治”,并利用500 余个村(居)党支部垃圾分类活动室,带动更多市民一同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切实促进广大市民思想转变,养成生活垃圾主动分类、准确投放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垃圾分类齐动手、绿色理念深入心。

(三)村居层面亮成效

村庄实行垃圾分类“五亮”制度,在农户门口设置“五亮”公示牌,亮身份、亮户主、亮人数、亮考核、亮级别,并公示包户党员姓名和联系方式,由村庄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每月按照“四率一度”(分类知识掌握率、按时按点投放率、分类投放准确率、分类活动参与率、门前院内整洁度)标准进行“红橙黄蓝绿”五色星评级;在居民小区单元门口设置“五公开”公示牌,标记党员家庭,明确居委会包楼干部、楼长、物业负责人等,公开监督投诉电话,公示分类达标情况,推动厨前垃圾分类“往细处分、往实处落、往深处走”。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美好生活需要共同缔造。胶州市创新推行厨前垃圾单独分类工作模式,使城乡环境更加整洁、宜居,全市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强烈。

猜你喜欢
胶州市分类垃圾
胶州市中学排球联赛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山东省农村小学教育:成就、问题和建议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胶州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发展『节会经济』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