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提升小学足球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2-09-09 07:00张振强
体育教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射门运球教会

文/张振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校园足球得到不断普及和发展。《浙江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探索建立富有浙江特色的校园足球发展模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教会,勤练,常赛”是新阶段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也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一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必须严格实施“教会、勤练、常赛”的科学策略。因此在校园足球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使足球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教会、勤练、常赛”视角下的足球教学优化策略

教学、训练和比赛是发展校园足球的三个关键环节,其中“会、勤、常”三点是对“教、练、赛”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要求。针对当前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专家访谈和实践经验,针对性地提出“浅教”转“教会”、“少练”转“勤练”,“定赛”转“常赛”的措施,有效优化小学足球教学质量。

(一)“浅教”转“教会”:精选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有效“教会”

1.科学选择足球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体育课程资源

体育新课改以来,传统的教材观已发生改变,体育教师应主动开发和设计更丰富、精彩、活力的课程资源,为创新课堂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科学选择小学足球体育课程资源是前提,也是实现学生“教会、勤练、常赛”的目标之一。在融合足球课程资源时要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等理念贯穿其中,做到具有教育性、可操作性和扩展性,也要注意学生学习趣味性、真实性和实效性,最大化地体现足球教学的特点。针对足球课程可先将教材中操作性高的内容提取出来,再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在依托教师专业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趣味活动,使其更适合学生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合理设计小学各水平段的足球教学内容,并以单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结合学生个性差异等有关论证后应用到足球课堂中来。也可以结合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直观感知,利用图像、视频和语音讲解等完成立体化教学。学校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精心编制各水平段的足球技术内容(图1),打造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录制足球教学微课资源,在线上教学中效果更为明显。

图1 各水平段学生足球教学技术图示

2.合理设计足球教学过程,做好“学练赛”的有效衔接

设计教学过程是将静态的信息、资源转化成动态流程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足球教学过程时要具备缜密的教学路线,结合学生年龄认知和发育水平,努力创造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进行深度教学,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群体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发挥群体合力,生成一段段精彩的足球教学细节,真正实现精致高效的足球课堂。

例如,在水平三足球“运球+传球”单元中,经常运用到往返跑、加速跑等内容,若单独进行练习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新意,积极性不高。但将几种练习手段与运球、传球、射门结合起来,趣味性明显增加,练习的过程也更具有精准性和挑战性,练习次数、时间均能提高,提升了足球教学效果。再如在脚内侧推射单元课时中,采用“学一学(学习基本推射动作)、练一练(左右脚拨球、射门,左右脚踩球、射门,运球和射门)、赛一赛(射门大赛,比进球多)、评一评(自我评价、伙伴评价、教师评价)”的过程,体现了练习手段的丰富性,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练赛”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教学策略 关键目标脚内侧运球动作方法1.脚内侧触球练习2.脚内侧运球+环形绕杆练习3.“S”形变相运球练习在练习中,感知脚内侧运球的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控球能力,发展快速反应能力。脚内侧运球练习方法1 1.脚内侧运球练习2.脚内侧运球+短距离3.十字运球接力赛在练习中,用脚内侧完成短距离的运球练习,表现出一定的控球能力,发展快速反应的能力及空间感。脚内侧运球练习方法2 1.脚内侧运球练习2.脚内侧运球+长距离3.“S”形长距离运球接力赛在练习中,用脚内侧完成长距离的运球练习,表现出一定的耐力,发展耐力素质。脚内侧运球运用方法1 1.脚内侧运球练习+踩球2.脚内侧运球练习+扣球3.运球绕圈射门在练习中,反复进行变相,完成运球、踩球、扣球等组合动作。脚内侧运球运用方法2 1.脚内侧运球练习2.脚内侧快速运球+传球3.长距离运动接力赛在练习中,表现出传球的准确性,提升运球速度,熟悉球性。脚内侧运球综合活动1.运球+踩球、拉球2.运球快速突破3.运球过人射门在练习中,提升运球能力,做出传球、射门、运球等动作。发展下肢与快速反应能力。

(二)“少练”转“勤练”:精细练习方法与手段,提升“勤练”质量

1.足球技能练习方法趣味化,注重因材施教

目前由于受“安全大于内容”观念影响,很多足球课出现“不敢练、不敢动”的现象,导致练习形式单一,足球技能偏低。另外,小学生在自身性格特点、身体状况、技能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对足球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应当转变观念,创新多样化的练习方法,放开课堂,让学生“趣练、乐练、勤练”。同时也要注重精讲多练,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到学生身上,为不同学生制定发展目标,并提出阶段性的标准要求。教师在确定足球教学计划时,要多花精力采取多种学练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同伴帮助和教师鼓励指导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

例如,在“勤练”成为常态化后,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和帮助学生个体,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最大化需求。在足球教学中贯彻“以方法为内容”的价值,在脚背外侧运球练习方法中,将脚背外侧运球结合防守、射门、传球、掷界外球进行组合方法练习,让同一技术通过结合同一项目的不同练习方法,不仅提升了练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有效提高了技术运用水平与课堂练习密度。

2.足球技能练习手段丰富化,精准提升学练质量

足球运动技能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其掌握程度既受时间、次数、频率、强度的影响,也受思维的束缚,须通过一遍遍的练习刺激,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阶段,从而达到熟练掌握。教师应当选用丰富的练习手段,通过观察探究、小组合作、趣味竞赛等手段精准地提升学练质量。在小学阶段足球课应重点突出趣味性,教师要主动挖掘各项足球技术的趣味性练习手段,“由趣导入、有趣引领”,通过对技术动作根据其本质特征分成若干练习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动作要领。

例如,在水平二足球脚内侧运球教学单元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作出判断和分析,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除了单一身体练习外,还增加了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从体能维度来看,主要是通过不同的练习手段,巩固学生的脚内侧运球技术,强化踢球力量,培养对方向的感知,发展灵敏、协调、速度等能力。如结合《省纲要》,通过多种脚内侧运球练习方式有效结合(表1),完成体能与技能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定赛”转“常赛”:精设竞赛形式与评价,加强技能运用

1.课内比赛常态化,达成以赛促学、以评导练

游戏或比赛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熟练运用和表达所学技能。“教会、勤练”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竞赛中进行运用,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足球比赛使学生能够运用和巩固足球技能,也能让教师通过竞赛观察出学生的不足,以便给予针对性指导和纠正。以赛促学,“赛”是对“学”和“练”的检验,“赛”是为了更好的“学”,根据《省纲要》中学练三个一的要求:单一身体练习、组合身体练习和游戏或比赛,每节课的比赛游戏环节即是对当堂学练内容的检验;以评导练,赛中评的过程即是对学的过程与结果、练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元评价,不仅包括足球运动技能,还包含对体能、战术配合、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因此,课内足球竞赛可分为趣味热身赛、技能比拼赛、小组合作赛等形式,努力使每节课都有比赛,达成以赛促学、以评导练的目的。

例如,在水平三五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的运用方法1”中,教师在设计准备环节时以两人、三人等形式“耍猴”趣味竞赛进行导入,在课的结束部分进行多人合作传接球比赛,将赛贯穿于整堂课。通过合理把握“赛”的时机,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和持续,从而促进“学练赛”的效果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如在课内五人小组合作赛中,通过与其他小组竞赛,发现团队中存在传切和射门等技术缺陷,在赛后进行针对性的加强,从而更好地应对下次比赛。

2.课外竞赛多样化,提升足球技能运用水平

“常赛”不仅要求课堂内进行,还应扩展到课外竞赛之中。比赛是对“学”和“练”最好的评价形式,也是熟练运用技术的最佳方法。当前区域比赛很多,但集中在足球小将上,校内比赛每年也只有一次,普通学生根本没有“赛”的机会。要想进一步巩固足球技能,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比赛的机会,在学校内部除体育课堂外可举办班级、年级联赛,周周、月月赛,校园足球体育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学生通过“教会”环节掌握了技术,通过“勤练”促进量变,但通过课内赛和校园赛更能提升质变,通过“常赛”不仅可以增强对运动技能的熟练掌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例如,目前在校园内部缺少足球竞赛,且体育尖子生在足球比赛中担任主角,普通生作为配角,参与度较低。可把现有的足球竞赛形式进行规划调整,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增加趣味类、团体性的足球比赛项目(比如运球接力、射门比多等),增加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激发自信心。学校足球文化节打造“课堂展示、经验交流、班级联赛、亲子游戏、校际PK”等5种形式,卓有成效地提升了学校的足球文化氛围和技能水平。

二、小学足球“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展望

“教会、勤练、常赛”模式给足球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有效“教会”,精细练习方法与手段、提升“勤练”质量,精设竞赛形式与评价、加强技能运用,不仅使足球教学质量得到一定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和氛围也得到转变。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转变传统的足球课堂教学思维和方式,紧紧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足球教学模式,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采取多样的足球教学手段和方法,追求体育教学方法的精准、教学过程的精致、教学效果的精实,追求教育的和谐共生,既关注到学生的足球技能发展,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诚然,在足球教学改革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学校和体育教师不断探究,因此仍要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足球“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提升足球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射门运球教会
2020—2021赛季欧冠联赛切尔西队射门情况分析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完形填空一则
单排轮滑球亚洲强队比赛中射门技术运用研究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水平三足球——脚背正面射门教学方法
“双人运球”乐翻天
旋风小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