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联合双气囊小肠镜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研究

2022-10-09 08:16黄应文邓园园王丽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镜检查小肠消化道

黄应文,邓园园,王丽娟,王 林,周 俊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 医院消化科,广西 桂林 541000)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由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血管病变、NSAIDs 药物等诸多因素诱发的急危重症。此病患者多会出现呕血、解黑便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速度密切相关。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出血病灶通常位于小肠,是指经胃镜、结肠镜、小肠CT、肠系膜血管造影成像(DSA)等检查后仍无法确定病因的反复性消化道出血[1],临床确诊比较困难,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5% 左右[2]。因小肠具有重叠排列结构特殊、游离性大的特点,故常规的胃镜及结肠镜无法到达深部小肠进行直视检查[3]。因此,临床医生一直在寻找更为有效的诊断技术来诊断小肠疾病。近年来,随着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逐渐提高[4]。然而,部分病灶隐蔽小肠出血的诊断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查方法有效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效率,依旧是临床医生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2015 年6 月至2020 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 例OGIB 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胶囊内镜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在OGIB 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 年6 月至2020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 例OGIB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45 例,女性29 例;其年龄为22 ~79 岁,平均年龄(58.34±4.24)岁;其中存在明确出血灶的患者有66例。其纳入标准是:存在经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无法确定病因的消化道出血;存在呕血、便血、解黑便、粪便隐血阳性等情况;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存在肠道狭窄或肠粘连。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采用胶囊内镜和(或)双气囊小肠镜对74 例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先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和腹部立位片等检查,并嘱咐其禁食。检查开始前6 ~12h 为患者清洁肠道。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方法是:在口服去泡剂后的10 min 内吞服胶囊。吞服胶囊后立即穿戴记录仪背心,直至检查结束。在检查过程中,应远离较强的磁场和电场环境,且应避免进行可导致图像记录仪发生移动的活动。检查结束后,脱下记录仪背心。注意观察胶囊是否排出(一般是在当天或4 d 之内排出)。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方法是:采用Fujinon EN-450P5 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日本富士公司提供)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开始时采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生产厂家: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14)对患者进行复合麻醉,并根据临床症状对其病变位置进行判断。患者若存在解黑便症状,优先经口侧进镜。患者若存在解血便症状,优先经肛侧进镜。检查前在小肠镜上套上外套管套,安装2 个气囊,确定其充气和放气功能正常后开展检查。检查时由1 名医师控制旋钮并对进镜方向进行调节,由1 名护士负责插镜和插送外套管,并对内镜和外套管进行反复充气、放气和滑动。当经口侧内镜进入十二指肠水平段后,持续充气、放气和滑动外套管,同时通过旋镜和钩拉等动作将内镜推入小肠远端。经肛侧内镜到达乙状结肠后进行上述操作。如经口侧进镜后无法确诊,则改为进行经肛侧进镜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74 例患者共进行胶囊内镜检查54 次,双气囊小肠镜检查41 次(包括经口小肠镜检查28 次,经肛小肠镜检查13 次)。其中8 例患者行胶囊内镜、经口、经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后未见出血灶,其余66 例患者均已明确出血原因。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出血灶的检出率为71.43%(20/28),经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出血灶的检出率为38.46%(5/13)。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与经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出血灶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因诊断情况

在66 例明确出血原因的患者中,因间质瘤出血者共14 例,占比21.21% ;因小肠憩室出血者共6例,占比9.09% ;因小肠溃疡出血者共29 例,占比43.94% ;因血管病变出血者共10 例,占比15.15% ;因钩虫病出血者1 例,占比1.52% ;因克罗恩病出血者共3 例,占比4.55% ;因黏膜炎症出血者共3 例,占比4.55%。

2.3 治疗后随访情况

随访3 个月后发现,接受手术治疗的21 例患者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0.48%(1/21),接受双气囊小肠镜下治疗( 氩离子凝固术、硬化剂注射治疗等) 的33 例患者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3.03%(1/33);未查明出血原因的8 例患者,经药物对症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为0%。

3 讨论

OGIB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如不能尽早明确出血原因、及时进行有效的止血,患者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及时、准确地判断出血原因并及时进行止血处理至关重要[5-6]。有研究指出,在对OGIB 患者进行检查时,胶囊内镜检查对溃疡、血管病变、小肠肿物、憩室进行诊断的准确性不高,这可能与其在消化道内的移动主要依赖肠道的蠕动,其前行方式是非匀速和跳跃式的,且可能发生突然加速、翻转、倾斜、逆行有关。而且,胶囊内镜摄像镜头位于胶囊的一侧,不能完全拍摄到所有的肠黏膜。另外,肠液、积血易附着于病灶表面,而胶囊内镜不能冲洗、吸引肠内容物,不能使肠腔充气扩张,故肠液、积血也会影响诊断。胶囊内镜通过肠腔的速度过快等因素也可能是导致病变被漏诊的原因[7-9]。在本研究中,在病情得到明确诊断后,部分患者采用双气囊小肠镜下相关治疗技术或外科手术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再出血率较低。有研究指出,双气囊小肠镜技术在诊治小肠出血(尤其是小肠溃疡、血管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较高[10-11]。近年来,胶囊胃镜在国内外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诊断的准确性与传统的电子胃镜相近,且检查时无需对患者进行麻醉,患者的舒适度较高。

综上所述,胶囊内镜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在OGIB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镜检查小肠消化道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带你了解消化道出血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双气囊小肠镜:对肠道进行无死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