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课余时间少先队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实践与研究
——以西安长安橡树湾小学为例

2022-10-16 18:22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长安橡树湾小学沈顺历
少先队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少先队双减队员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长安橡树湾小学 沈顺历

一、“双减”政策对少先队活动的要求

1.培养组织意识,加强阵地建设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少先队活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蒙教育,少先队组织应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著名的少先队教育专家段镇先生曾主持出版《少先队教育学》《少先队的自动化》《少先队手册》等著作,他认为少先队要以国家发展方向为根基,结合队员年龄特点,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校秉承“以真善美育人,育真善美的人”的教育理念,以少先队礼仪为导向,通过队室、宣传窗、黑板报、鼓号队、公示栏、广播站等阵地,强化队员组织意识,树立队魂,让少先队员们能尊重热爱少先队组织,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张先翱先生认为:“少先队活动是队组织教育队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我校依托少先队阵地,将少先队阵地建设活动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利用传统节假日教育、少先队礼仪教育、仪式教育等活动,培养队员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少先队员的综合素养。

2.把握课余时间,丰富活动形式

“双减”政策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特色课、公园课等第二课堂活动,突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队员的综合能力,增强队员内驱力的发展。

结合“双减”要求,我校还将少先队活动与校外实践的研学旅行、参观实践等相结合,开展红色教育、人文历史教育、自然资源教育等活动,提升队员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行求知。

笔者认为,少先队教育需要坚定教育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拓宽范围。队员们以“观察者”的身份走入社会,变换视角,通过角色扮演、参加社会工作、做志愿服务等方式接触真实的生活,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在试错中总结经验,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和价值观念,为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3.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共育机制。

我校以社会模范为榜样,依托党政机关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共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净化成长环境。队员通过了解榜样的事迹,学习榜样的精神,将内心的感触化为实际行动。

我校的少先队活动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挖掘家校教育新方式,拓宽育人途径。学校少先队协助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政,树立并传承优良家风,同时通过亲子共读、亲子锻炼、亲子劳动、亲子议事等新方式,形成家校育人合力。此外,我校拓展家校教育实践基地,强化多元共建功能。依托革命纪念场馆、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劳动实践基地等,让队员和家长在爱国教育、国防军事知识、科普创新、生命安全教育、素质拓展等方面,筑牢思想,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笔者认为,整合资源就是集结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卫生资源、社会资源,多方发力、共同协作的。学校少先队应该创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引导队员多思考、多发言,鼓励团队合作,凝聚集体力量。我校的少先队教育注重资源开发,选择与儿童生活相关、与少年年龄适宜的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因地适宜地开展少先队活动。我校还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开展少先队教育,例如队员们观察校园石榴花的生长规律、亲自种植绿植、美化中队环境等。

二、“双减”政策下少先队活动的目的

1.强化党团政治引领,打造连贯性的育人衔接领域

现阶段,少先队员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团队基础知识、国家发展大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先队组织通过引导队员学习上述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坚定的信仰进行启蒙。

我校与社区党校共同发力,开发党史馆参观活动,爱国主题电影观影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队员学习优秀党员的光荣事迹,品读红色经典。学校注重党团联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打造党、团、队育人体系,引导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培养队员们立志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打造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社会化的少先队教育平台

随着国家教育对中小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应运而生。这些基地与学校共同合作,整合资源,提供实践机会,为队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是队员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学校少先队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实践平台,设计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打破知识的边界,让队员真正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

我校通过“小小交警”志愿岗、垃圾分类宣传员、尊老敬老小使者、走进山村小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体验“真、善、美、假、恶、丑”,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鉴别,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促进自我教育的发展。同时,我校利用少先队“十商”评价体系激励队员参与活动,培养队员的自主意识,激发队员争章、获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会遇到不同的社会情境,这需要他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家校共育特长发展,开发创新型的思维教育渠道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家庭教育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孩子行为模式的生成、三观的确立。我校以家校共育课程为主力,开展系列性的共育活动。学校少先队利用家长进课堂、亲子实践活动、家庭队史微课堂等方式打造家校共育平台,携手培养队员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帮助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持久性,培养学生特长。少先队活动能够创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体系,锻炼队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双减”政策下少先队活动的途径

1.优化课程内容,创新课程体系

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先队教育的中坚辅导力量,我校少先队辅导员根据党团要求,结合本校育人特点,融合自身实践经验,从细节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顺应新时代要求,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推力下,创新活动形式,采取演讲比赛、团队合作等方式,发挥队员的长处,激发队员兴趣,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2.主抓校园阵地,提升育人成效

校园能够为队员发挥所长、展现自我、提高自身素养提供坚实的平台。学校不断创新,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帮助队员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健康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队员全面发展。少先队辅导员适时改变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在“双减”形势下,我校以校园活动为主阵地,开展丰富的系列活动,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引导队员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感,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队员暂时放下学业压力,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3.摸索校外实践,拓宽育人途径

我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少先队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与队员的生活接轨、与队员所处的社会相通,给予队员真实的场景,让队员有代入感继而产生共鸣。同时,合理、科学地整合和利用好家庭、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引导队员感受小家之爱,感悟大家之风,从而实现“引领其思想、重塑其价值观”的目的。

4.整合评价体系,提高核心素养

我校以“十商”对队员进行多元化评价。“十商”评价从人格品质、认知能力、意志品质、表达情感、胆量胆识、健康态度、心理健康、逆境反应、理财智慧、心灵性巧十个维度体现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各个层面,能较全面的呈现学生的综合表现。此外,我校同步推行“红领巾争章”活动,构建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红领巾争章”是少先队组织日常开展教育活动和评价激励的重要载体,在评价中引导少先队员在追求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体验职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增加才干。我校将“十商”与少先队“红领巾争章”相结合,对队员进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这种双向评价机制能够形成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模式,全面提高少先队员的核心素养。

四、“双减”政策下少先队活动的创新

1.开拓少先队宣传阵地,实现社会联育

段镇在《少先队学》中提出,少先队的教育目标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少先队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特性是少年儿童组织集体的自我教育,少先队教育就是引导少年儿童在自己的组织集体中自觉主动地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

在“双减”背景下,我校开发现有资源,以校内校外两个阵地为把手开拓少先队教育活动的阵地建设,推行少先队组织改革创新。校内,我们通过阵地宣传、社团兴趣培养两种方式不断推进少先队组织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少先队工作水平。学校少先队挖掘少先队队报、少先队广播站和电视台、少先队官网、短视频、APP 客户端等资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整合。社团活动能够培养队员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队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我校开展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例如街舞、篮球、小主持等,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帮助队员们发挥自身长处。我们还打造红领巾校外基地,结合各社会机关各类特色,从人文历史、红色教育、素质拓展、科技知识等方面实现社会联动共育,帮助队员们走进社会。

2.探索“三新”原则,建立评价体系

张先翱先生曾提出:“少先队活动是队组织教育队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效果,策划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少先队策划要遵循方向性原则、五要素和谐原则、“三贴近”原则、创新性原则。

我校以拓宽少先队辅导员思维为导线发展新资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三新”原则:即新思想原则——力争更新少先队工作者的理念,使得课余少先队活动设计前沿化、科学化;新方法原则——少先队活动设计的方法多元化、个性化;新体系——少先队活动设计主题化、系统化,如节日活动系列、革命伟人系列、建党百年系列、科技发展系列等。通过“三新”原则的探索与实施,以期丰富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感受,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提升少先队活动的工作成效和育人成效。

我校围绕少先队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政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十商”和“红领巾争章”相结合,形成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双向少先队评价体系。少先队组织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少先队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队员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终身必修的课程。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橡树湾小学的少先队活动能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让队员们回归生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拓宽自身的研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同时能够促进教学工作者观念的更新,让师生充满活力,用昂扬的精神和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3.“双轨制”强化意识,共建和谐社会

我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组织意识,推进“双轨制”的带动方式,一方面开展“老带新”等系列活动,扎实掌握“六知、六会、一做”等队史知识,另一方面开展“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如:交通安全职业体验、博物馆讲解员、环保小使者、爱心服务队等活动,带动家庭成员、社区人员创建和谐社会。少先队辅导员为队员建立成长手册、实践手册、队员成长档案等档案,为学校少先队建设开拓思路、创新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同时,少先队辅导员加强课题的学习和探究,通过学习文件、解读思想、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化自身对少先队活动的认知和理解,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学校少先队活动强调队员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匹配,让队员的个性和共性能更好地协调。在“双减”背景下,少先队活动对队员个体认知能力、情感把控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培养队员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摸索不同的活动方式,拓宽活动途径,是提高少先队活力、创新力的最大推力。

猜你喜欢
少先队双减队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