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理论的创新性探索

2022-10-26 04:10顾海良
社会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决议马克思主义

文/顾海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有着政治的、思想的重要意义,也有着理论的、学术的重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理论的学术研究同样有着学理上的指导意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学术视界和学理依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三个“历史”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问题阐释时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这里提到的“党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这三个“历史”及其内在联系问题,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三个“决议”的思想纲领和理论主线,是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理论和现实的基本遵循。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三个“历史”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得到了明确彰显和昭示。

首先,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四个时期及其“四个伟大成就”作出阐释。这就是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其次,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为主线,凸显了四个历史时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次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飞跃。

再次,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阐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从三个“历史”的内在联系上,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十个明确”,全面阐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十三个主要方面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同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主要创立者,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主要贡献者。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从三个“历史”的结合上,高度评价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亦即“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是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和理论过程作出的科学判断。

最后,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发展的结合上,以三个“历史”的内在联系为主线,从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高度,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作出阐释,无论是“历史意义”的五个方面,还是“历史经验”的十个方面,都深刻地蕴含着并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辉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智慧及其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结晶。

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阐释中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一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过程。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作出阐释,特别强调毛泽东思想所包含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尊重价值规律,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方面的独创性理论,提出“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以毛泽东思想为标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过程。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的。自这之后的3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以“第二次结合”为根本遵循,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期。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这一新的飞跃,首先是以新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为根本依据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历史方位判断为基础,从“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把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的特征概括为“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的这些特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现实根据和历史依据。

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作出“八个明确”的概括;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依据党的十九大以来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课题的思考和判断,进一步作出“十个明确”的新概括。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这些发展着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新成就的集中体现。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作出深刻阐释,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和思想主旨。

第一,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密切相连,它们面临着共同的时代课题、承担着共同的时代任务,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第二,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时代化”,“也是面向整个世界的‘时代化’问题,具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意蕴”。在“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鲜亮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底色。

第三,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证明的是,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新的实践,创立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方向,成就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态。

第四,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探索中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确立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方向。

第五,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和现代化道路的成功探索,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和思想智慧的显著标志,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标识。

第六,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格局所作的历史判断,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的科学判断,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还以“坚持胸怀天下”为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作出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这一阐释,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旨和实践路向的深刻感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上的显著标识,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发展的最新形态。

猜你喜欢
中国化决议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读决议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