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员情绪稳定性的调控对竞技状态的影响研究

2022-11-05 02:10苗陈雷叶冬清周小青张冬琴
武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武术运动员情绪

苗陈雷 叶冬清 周小青 张冬琴

1.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武术散打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性极强的运动项目,其主要特点是身体的直接对抗,因而武术散打运动也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则能成为取胜的关键,而在强大的体能和精湛的技术及正确合理的战术影响之下,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比赛中,如何把控自身情绪,并在强烈的对抗过程中对对手施加心理压力是每个运动员都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各种情绪的原因以及其对比赛结果影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力求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管理好情绪、调整心理状态,确保技战术稳定发挥最终取得良好比赛效果的目的,为日后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提升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武术散打运动员出现不良情绪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表示经常产生不良情绪的占92.85%,受调查者中无一例表示从不出现不良情绪。这也正说明了散打运动员在参赛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针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普遍会产生不良情绪,进一步调查发现最容易出现的不良情绪依次是恐慌占98.25% ,过度紧张占96.35 %, 烦躁焦虑占95.47% ,注意力不集中占93.44% ,兴奋过度占89.56%,抑郁占79.26%,其他 占63.48% 。其中恐慌是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比赛前最易出现的心理症状,也是决定比赛成败的主要因素。它是由于强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从而降低有机体工作能力,可以直接影响正常技术的发挥。正确对待武术散打训练中出现的疲劳、疼痛、创伤等客观存在的困难, 减轻或克服由此产生的恐慌心理, 对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尽快提高技、战术水平,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具有重要意义。

2 不良情绪对比赛影响的程度分析

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比赛时产生的不良情绪与比赛的最终结果密切联系,了解运动员不良情绪对比赛的影响程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不良的情绪影响着武术散打运动员正常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从而限制运动员水平的有效发挥。其中认为受不良情绪影响非常深的运动员占56.42%,影响较深占39.83% ,认为影响一般或没有影响的仅占5.75%。

对不良情绪最容易造成散打运动员哪些方面的影响的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运动员易受不良情绪影响的类别依次是在组合动作不连贯(占 97.28% )、动作失误(占96.35% )、反应迟钝(占91.77%)、体力不支(占87.93%)这四个方面,其中最容易产生的影响就是组合动作不连贯,导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差,速度缓慢,最终影响比赛成绩。

3 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情绪稳定性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3.1 主观因素

影响武术散打运动员比赛情绪稳定性的因素与自身的要求、价值取向和对比赛的期望值有关,在调查如何看待比赛成绩所持的态度时,多数运动员表示会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对运动员对比赛成绩所持的态度调查发现看的过重,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的占56.42%,比较看重,对比赛结果有所期待的占39.83%, 重在参与和一点都不看重的占5.75%。

武术散打运动员对自身要求过高,尤其是关系到自身前途命运和重大利益的比赛。由于期望值过高反而影响了心态变化,导致对对手或甚至是比赛产生胆怯、恐惧心理,出现在比赛中不能积极进攻,只能防守甚至挨打的局面。运动员往往由于在主观上对比赛结果过于乐观,期望值较高,但又担忧在比赛中失误,这些原因破坏了运动员在赛事中的情绪稳定性,运动员主观因素是导致比赛失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对比赛经验丰富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度紧张、盲目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会对比赛产生干扰。自信程度也会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运动员的自信程度来自于运动员对自身和对手实力的评估,表示非常自信占19.56%,比较自信的占13.14%,而表示不自信的占45.73%,这与自信形成了明显差异。因此,赛前正视自我和对手,并认真分析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战术可以帮助运动员树立自信心,做到不惧强者、不懈弱者,保持心态平衡。

3.2 客观因素

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与赛场的环境、对手、教练员、场上比分、天气状况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联。调查分析认为目前造成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焦虑的主要因素有比赛对手、裁判判定、现场观众三方面分别占98.45%、98.13% 、94.19% 。比赛中,对手的违规动作、现场裁判不公平的判罚或者是观众的倒彩都会让运动员愤怒不满,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除此之外,领导和教练员的关注程度容易使运动员产生紧张过度、坚定信心、兴奋三种主要的心理情绪。不适度的紧张或兴奋状态会使运动员产生不必要的“内耗”,比赛时容易出现过度亢奋、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激动、动作变形等情况。

4 武术散打运动员赛期情绪稳定性调控解析

4.1 赛前调控

赛前,运动员对比赛性质都是相对比较了解的,但会因为运动员的水平不同而对比赛性质的理解和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进而造成运动员在赛前情绪体验亦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运动员的技能高低和认知能力差异,赛前的期望值之间出现不平衡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赛前运动员可以进行自我暗示或队员之间相互提示的方法来端正参赛动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恰当的期望值,以期实现缓解比赛压力,达到控制情绪稳定性目的,保障比赛时正常发挥竞技能力。在调查武术散打运动员如何调节赛前心理过度紧张时发现,运动员有多种方法进行调节,其中自我暗示法、放松调节法和呼吸调节法是最常用的三种调节方法,分别占调查人数的99.35% 、 97.18%、91.41%。自我暗示法是指透过五种感官元素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放松调解法是指系统性对机体主要肌肉进行放松,通过放松肌肉达到抑制由于心理紧张引起的生理反应,实现缓解焦虑情绪和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呼吸调节法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肺组织,充分进行气体交换,使身体充分摄取氧气,促进脑细胞活化,舒缓紧张情绪。

4.2 赛中调控

在比赛中,运动员常常因为比分处于优势或是劣势时情绪产较大的波动,对处于优势时的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的情绪的调查结果中,有86.32%的人会产生信心十足、兴奋、稳定的心理情绪,仅有13.68%的人会产生压力增大的情绪。在比赛中处于劣势的运动员58.56%的人会产生缺乏信心、23.67%人产生低落情绪,10.49%的人产生惊慌,7.28%的人压力增大。

在中场休息时,武术散打运动员经常使用肌肉放松法、谈话法和注意力调节法三种主要的方法来稳定情绪。而其中肌肉放松法高达100%,通过对中场休息运动员进行肩颈部、腿部的肌肉放松,可以缓解运动员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肌肉紧绷感,从而缓解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场上教练员和队友的情绪和语言对赛中运动员心理起着重要作用,教练员或队友的提示、鼓励等可能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胜负,当然,赛中运动员也可以通过平时的心理训练,实现在赛中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干扰,发挥训练的最佳水平,重点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比赛和技术动作上。

4.3 赛后调控

在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又进入下一阶段的竞赛目标,在前一场比赛结束和下一场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和教练员要做好赛后调控。运动训练是为了比赛,获胜是竞技运动的特征之一,从比赛和训练的时限来讲,比赛的时间要远远少于训练的时间,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时机相对有限和固定,而培养一名优秀运动员所需要的训练时间是较长的,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情绪稳定性是训练的关键环节,有效地进行情绪稳定性训练手段是在训练中多创造竞赛气氛,模拟比赛场景,在模拟场景下养成比赛竞争意识和稳定的情绪,促进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并专注于思维模式形成。其次是依靠模拟实战,模拟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境,特别是对心理上产生不良刺激的突发情况,通过多次的模拟刺激增强运动员抗压、排除干扰适应比赛各种环境的心理能力。

5 结论

(1)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武术散打运动员生理物质基础,战术是战胜对手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身体素质、战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保障了运动员在竞赛中能根据不同对手、不同突发情境,积极引导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稳定地发挥自身技战术。(2)情绪是变幻无常的,环境场地、对手实力、观众的反应等因素都会让运动员的情绪随之波动,而不稳定的情绪会使运动员的思维、技战术出现偏差对比赛过程和结果产生相应的影响。情绪稳定性受参赛动机的影响,运动员越是想赢怕输,越会出现失误,破坏情绪的稳定性。(3)比赛成绩与情绪控制程度好坏相关。比赛中,稳定的情绪可以让运动员合理发挥技战术;调节不好情绪不仅会阻碍动作,还会影响比赛成绩。运动员可以通过教练员、队友或自己的合理调节,让自己的情绪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专注自己的技战术,克服困难,赢得比赛。(4)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影响其情绪变化的因素和心理调控能力水平也有所不同。高水平运动员由于训练、比赛经历丰富,可以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同水平情况下,谁能有效调控好心理状态,谁就能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发挥技、战术水平。(5)心理训练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后获得的。有效的心理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增强自信,端正参赛动机,正视比赛各种状况,发挥出训练最佳竞技能力,并在日常对训练效果进行正确评价,才能更好地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推动自身竞技水平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武术运动员情绪
中华武术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武术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情绪认同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