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2022-11-11 06:00卓玛措毛娘格才让格拉措多杰仁青才让南加
中医药导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紫茉莉蒺藜寒性

卓玛措毛,娘格才让,格拉措,多杰仁青,才让南加

(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喜马拉雅紫茉莉是紫茉莉科的植物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Edgew.)Heim.的干燥根[1-3],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藏文名为“巴朱”,常用别名为“阿秀更扎”,是传统藏药组合“五根”之一。最早记载于藏医学经典著作《月王药诊》,用于治疗肾脏疾病。藏医药中其药物主要功效为温肾、生肌、利尿、排石、干“黄水”[4],《四部医典》中治下半身寒性疾病、黄水病[5],《晶珠本草》中治痞块、培根病[6],《蓝琉璃》中治下身“隆”病、浮肿,引黄水、破肾结石[7]。该药用药历史久远,系藏医常用五大根散及石榴日轮丸、二十五味鬼臼丸、巴桑酥油丸等藏成药的主要药物之一。《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青海省藏药材标准》等均有收录。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喜马拉雅紫茉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鱼藤酮类、三萜类、甾体类、不饱和脂肪酸等成分,其活性成分为胡芦巴碱、Boeravinone E等[8-10],具有抗菌、抗肿瘤的作用[11],还具有挥发油β-细辛醚,存在药理活性[12]。喜马拉雅紫茉莉主要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和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其野生资源逐渐减少,是Ⅰ级濒危藏药材之一[13],2006年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并成为首例人工栽培成功的藏药材[14]。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针对喜马拉雅紫茉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资源调查和人工种植等方面,对其在藏药方中的配伍规律及理论功效研究较少。传统藏医药典籍对该药物的功效及性味记载较繁杂、宽泛,使其优势病种不明确。笔者通过系统整理《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15]涉及的藏药方书籍和《藏药方剂大全》[16],应用数据挖掘手段研究其配伍规律、核心药物组合,并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对与其配伍的药物进行归类,为临床应用科学化、制剂研发创新化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药方收集与筛选 收集整理《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15]和《藏药方剂大全》[16]中含有喜马拉雅紫茉莉(“巴朱”“阿秀更扎”)和组合药“五根”(喜马拉雅紫茉莉、蒺藜、黄精、天门冬、西藏凹乳芹)为配伍药物的药方,排除配伍药物记录不全及不详、功效缺少、配伍重复的药方。

1.2 药方规范与录入 以《四部医典》[5]、《晶珠本草》[6]、《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4]、《藏药常用配方学》[17]等文献为标准,对数据“1.1”项下药方所涉藏药名称及主治疾病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如:“桃儿七”称为“鬼臼”,“天冬”称为“天门冬”,“热制或冷制寒水石”称为“寒水石”,“沙棘膏”称为“沙棘”。将相关数据录入到Microsoft Excel 2019中。

1.3 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对含有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配伍药物、主治疾病、药味等进行统计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 3.0)统计分析高频数药物及核心药物组合、主治疾病频数及药物“味性化味”规律;通过FP-tree算法对含有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各味藏药之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别设置不同的支持度来分析主治疾病药方配伍规律。

2 结 果

2.1 药物频数分析 筛选后得含有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药方129首,并对其配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涉及297味药物,与喜马拉雅紫茉莉配伍使用频数≥15的藏药33味,频数≥30的藏药10味。(见表1)其中,喜马拉雅紫茉莉和蒺藜(73/129)、黄精(72/129)、天门冬(58/129)、西藏凹乳芹(54/129)药物联用频数最高,符合藏医药经典文献记载五大根散组合配伍规律。五大根散始载于《四部医典》,是治疗寒性肾病、调节三因、滋补强身药方的基础方[5],常与温肾、滋补、祛寒、利尿类药物联用,如诃子、白豆蔻、荜茇等,还与性凉清热的药物如红花联用,体现了温中有凉的配伍规律。

表1 常与喜马拉雅紫茉莉配伍使用的药物频数分析(频数≥15)

2.2 药物“味性化味”频数分析《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文献的129首药方中频数≥3的藏药有112味,对112味藏药进行六味、三化味、药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体现了甘苦辛合用的配方规律;药物在“三胃火”作用下形成三化味,统计得出药方中苦化味居多,其次为甘化味;药物药性以钝、软、凉、温、热、重、润为主,体现了藏医凉温兼用的用药规律。(见图1~2)

图1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药物六味、三化味频数分布

图2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药物药性频数分布

2.3 主治疾病频数统计 依据《四部医典》[5]的疾病分类标准,对129首药方的主治疾病进行规范统一。如:妇科的血症、“隆”症、阴道炎、子宫病等归为妇科病;“隆”型肾病、肾痨、肾虚腰痛等归为寒性肾病;利尿、通尿、尿闭等归为寒性尿闭。结果显示,129首药方治疗130种疾病,其中频数较高的为妇科、寒性肾病、黄水病等8种疾病。分析发现,喜马拉雅紫茉莉的主治与寒性疾病相关,在与其他药物组合形成药方后多用于妇科病治疗。(见图3)

图3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药物主治疾病频数分布(频数≥4)

2.4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药物关联规则与用药规律分析 对含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药方中与其配伍的297味不同藏药,应用FP-tree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置信度最小设为0.9,支持度最小设为30%,得到常用核心药物组合频数≥30的共33项,其中11项2味药物组合,15项3味药物组合,5项4味药物组合,2项5味药物组合。(见表2)按不同支持度构建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图分析发现,喜马拉雅紫茉莉常与调节“隆”、滋补、祛寒、温肾、利尿等药物联用,如白豆蔻、诃子、硇砂、荜茇等。(见图4)5味核心药物组合(蒺藜,黄精,天门冬,西藏凹乳芹→喜马拉雅紫茉莉)是构成五大根散的基础方。喜马拉雅紫茉莉以臣药形式调和诸药,使调节“隆”、滋补祛寒、温肾的作用增强。

图4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核心药物组合网络图

表2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中高频数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30%,置信度≥0.9)

2.5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主治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129首药方治疗疾病130种,其中频数较高为妇科病、寒性肾病、黄水病。以该3种疾病为例,分析藏药配伍规律。

续表2:

2.5.1 妇科病 藏医临床认为妇科疾病主要分为“查擦”与“隆嚓”两种[5],所有妇科疾病主要病因为“隆”紊乱引起,治疗关键是调节“隆”。应用FP-tree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置信度最小设为0.9,支持度分别设为8%、10%、15%的条件下观察,发现在支持度为10%的关系图中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治疗妇科病的药物关联性较为明显,药物包括喜马拉雅紫茉莉与鬼臼、硇砂、沙棘、诃子,与蒺藜、黄精、白豆蔻,与紫草茸、茜草等药物组合。(见图5)

图5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治疗妇科疾病典型药方的药物组合网络图

2.5.2 寒性肾病《贡珠临床札记》中记载肾病分7种,其中“隆”型肾病、肾痨等是常见肾病[18]。藏医中所有寒性肾病的症状都与“隆”有关,《四部医典》曰:“隆依于腰肾,处于身体的下部。”[19]临床上肾病症状都与“隆”相关。应用FP-tree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最小设为0.9,支持度分别设为8%、10%、15%的条件下观察,发现在支持度为15%的关系图中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治疗寒性肾病的药物关联性很明显,药物包括喜马拉雅紫茉莉与蒺藜、西藏凹乳芹、黄精、天门冬的药物组合。(见图6)

图6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治疗寒性肾病典型药方的药物组合网络图

2.5.3 黄水病 藏医临床按疾病种类将黄水病分为白、黑两种[5],其中白者是由培根引起,黑者是赤巴引起。但黑、白两种紊乱的罪魁祸首为“隆”。因此,藏医治疗黄水病主要为调节“隆”。应用FP-tree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置信度最小设为0.9,支持度分别设为6%、8%、10%的条件下观察,发现在支持度为8%的关系图中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治疗黄水病的药物关联性较为明显,药物包括喜马拉雅紫茉莉与蒺藜、西藏凹乳芹、黄精、天门冬,与宽筋藤、诃子等药物组合。(见图7)

图7 含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治疗黄水病典型药方的药物组合网络图

3 讨 论

笔者基于《藏医药文献集成》和《藏药方剂大全》,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 3.0)进行数据挖掘从多角度统计分析,得出含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药方129首,与之配伍使用药物297味,药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化味以苦化味居多,其次为甘化味,药物药性凉、温相均。据藏药味性化味理论,喜马拉雅紫茉莉具有的苦、甘、辛味,主要治疗“隆”的轻、寒、糙。化味的苦化味和甘化味同样调节“隆”。凉温药性均衡,使调节“隆”的同时保护机体器官而达到生理功能的平衡。在药方中置信度、频数与支持度均高的药物药性多为温,具有治疗寒性疾病的作用,其中红花为凉性药物可清热,诃子为性平药物可调和诸药,体现了藏医温中有凉的用药规律。可知藏药药方中的“味性化味”配伍理论在开发新药和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显示,应用FP-tree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小设为30%,置信度最小设为0.9条件下,置信度、频数均高的药对为蒺藜→喜马拉雅紫茉莉,黄精→喜马拉雅紫茉莉,天门冬→喜马拉雅紫茉莉,白豆蔻→喜马拉雅紫茉莉,西藏凹乳芹→喜马拉雅紫茉莉,可知喜马拉雅紫茉莉可与滋补、温肾、利尿、祛寒等药物联用。4味药物组合、5味药物组合均由喜马拉雅紫茉莉与蒺藜、黄精、天门冬、西藏凹乳芹组成,符合藏药“君臣规律”,即喜马拉雅紫茉莉性温、味甘,以臣药形式辅佐君药,使调“隆”滋补的作用增强,用来调节“隆”、祛寒、调和诸药。且喜马拉雅紫茉莉常与诃子(滋补养生,舒心明目)、硇砂(通经活络,泻脉利尿)、白豆蔻(健胃消食,温肾壮阳)、荜茇(温胃祛寒)等具有温肾利尿、滋补强身、温胃祛寒功效的药物配伍[20-21]。

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是常用藏成药主源药物之一。据藏医典籍记载喜马拉雅紫茉莉主治胃寒、肾寒、下身寒、阳痿、浮肿、膀胱结石、腰痛、关节痛、黄水病[20],喜马拉雅紫茉莉的药方中,共涉及130种疾病,疾病治疗中频数较高的为妇科病、寒性肾病、黄水病等。喜马拉雅紫茉莉与不同药物配伍后可治疗不同疾病,在治疗“隆”引起的妇科病时,喜马拉雅紫茉莉与鬼臼、硇砂、紫草茸、沙棘、蒺藜等具有调“隆”、调经清脉、活血化瘀的药物联用;在治疗“隆”引起的寒性肾病时,喜马拉雅紫茉莉与黄精、蒺藜、西藏凹乳芹、天门冬等调“隆”、滋补、温肾的药物联用;在治疗“隆”引起的黄水病时,与黄精、蒺藜、宽筋藤、诃子等清热、温和类药物联用。可见,喜马拉雅紫茉莉与不同药物配伍可治疗不同疾病,为探索新的药物组方提供思路和理论基础。

本研究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关联规则,选择相应的指标分析含喜马拉雅紫茉莉药方的常用药物配伍及组合的特点,同时展示了高频主治疾病和用药规律,验证藏医药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藏药药方在临床用药规律研究方面提供参考与依据,为治疗相关疾病的藏成药的开发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紫茉莉蒺藜寒性
蒺藜的本草学考证
紫茉莉开花的秘密
又被蒺藜扎了
紫茉莉
紫茉莉:善变却守时的“胭脂花”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喜马拉雅紫茉莉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寒性体质者试试艾叶坐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