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及相关问题考述

2022-11-16 07:11李玫瑰漆招进
广西地方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墓志南海广西

李玫瑰,漆招进

(1.桂林博物馆,广西 桂林 541005;2.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广西 桂林 541003)

清嘉庆《广西通志》卷229《金石略十五·待访目录》载有“隋桂州总管陈莫颖墓志”,称引自明代曹学佺的《广西名胜志》:“真书,无姓名。唐武德八年十月。”指出地点位于临桂,但置于待访目录中[1],即属于修志者未亲眼所见,载录存疑而已。桂海碑林博物馆编《桂林石刻碑文集》依据嘉庆《广西通志》的记载,收录了此墓志,但称“墓主人陈莫颖,未见传记资料,生平不详”[2]。然而,笔者查找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续修四库全书》之《广西名胜志》[3]和日本政府内阁文库藏明崇祯三年刊本《大明一统名胜志》之《广西名胜志》[4],都没有找到此条文字,不知道嘉庆《广西通志》编纂者所据是何种版本。笔者利用四库全书电子版[5]检索,也没有发现关于“陈莫颖”的任何文字,但是可以查找到“侯莫陈颖”,且宋人赵明诚(1081—1129)所著《金石录》中有“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墓志名称与嘉庆《广西通志》所记“隋桂州总管陈莫颖墓志”的时代、官职相同但姓名略有差别。因此,笔者推断,“隋桂州总管陈莫颖墓志”很可能是对赵明诚《金石录》“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的误抄和误认,“陈莫颖”其实是“侯莫陈颖”。侯莫陈颖虽然做过桂州总管,但是其墓地不在桂林,而是在雍州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陈莫颖”未见于传记资料,但是“侯莫陈颖”却大名鼎鼎,诸多史籍记录了其生平事迹。以下试论述之。

一、“陈莫颖”系“侯莫陈颖”的误抄

笔者利用四库全书电子版检索,没有发现关于“陈莫颖”的记载。然而在《隋书》[6]《北史》[7]《通志》[8]《廉吏传》[9]以及雍正《广西通志》[10]、雍正《山西通志》[11]、乾隆《广东通志》[12]、《钦定大清一统志》[13]等史籍中却赫然查到一位名字相近的“侯莫陈颖”!更重要的是,这位“侯莫陈颖”竟然也做过“桂州总管”!隋朝国祚不长,实际控制岭南的时间从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到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只有27年。桂州总管不过区区几位,为人所熟知者有隋初的令狐熙、隋末的李袭志,不太可能出现“侯莫陈颖”和“陈莫颖”两位姓名相近的总管。因此,极大的可能是,这两位桂州总管其实就是同一个人!

笔者又在宋人赵明诚(1081—1129)所著《金石录》卷3查到:“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正书,无姓名。武德八年十月。”与嘉庆《广西通志》的引文相比,其文字除姓名外几乎一字不差。显然嘉庆《广西通志》的引文抄自北宋末年的赵明诚,但是却把最重要的姓名抄错了!

赵明诚《金石录》卷23对侯莫陈颖的墓志还有一段考证:“右隋侯莫陈颖墓志。颖,《隋书》有传。以其事考之,多合。惟《传》言颖谥曰定,而《志》不载。按《志》云:公第四子尚书考功郎中乹会,而《传》作虔会,乹、虔义理皆通。然予尝得《乹会碑》,乃云名肃字乹会。《元和姓纂》所载亦同。疑其以字行尔,盖隋唐间人多如此。”[14]据此,“陈莫颖”为“侯莫陈颖”之误抄,确凿无疑。

嘉庆《广西通志》之所以把“侯莫陈颖”误抄作“陈莫颖”,可能是因为复姓“侯莫陈”后来改为单姓“陈”。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侯莫陈”作为姓氏,出自北魏鲜卑族的侯莫陈部落,这个部落里的人都以“侯莫陈”为姓。其族原居于库斛真水,大概位于今内蒙古东北部。北魏天兴二年(399),该部落被北魏道武帝(386—409年在位)打败,降为别部。[15]北魏孝文帝(467—499年在位)时,侯莫陈被赐改为单姓“陈”[16]。但也有仍保持旧姓者,如侯莫陈崇一族[17]。北宋初有佞臣侯莫陈利用,宋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太平兴国(976—984)初,卖药京师,以幻术惑人。《宋史》将其列入《佞臣传》[18]。此后,“侯莫陈”作为姓氏便不再见于史书经传之中,或许全部改为单姓陈氏了。

二、侯莫陈颖墓不在临桂而在咸阳

由上可知,曹学佺并未见过“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实物,一是该墓志早在宋代就已流入市场为赵明诚收藏了,不可能明代还在临桂;二是如果能够见到实物,曹学佺就不可能从赵明诚《金石录》中抄录!《金石录》不载墓志出处,那么这块“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或者说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有没有可能本来是在临桂呢?笔者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第一,《隋书》和《北史》记载侯莫陈颖死于南海太守任上,以古人叶落归根的故土情节,其灵柩要么葬在南海,要么迁回家乡,不太可能也没有理由转运到桂州来安葬。

关于侯莫陈颖的死亡时间和地点,《隋书》卷55《侯莫陈颖传》是这样记述的:“炀帝即位,颖兄梁国公芮坐事徙边。朝廷恐颖不自安,征归京师。数年,拜恒山太守。其年,岭南、闽越多不附,炀帝以颖前在桂州有惠政,为南土所信服,复拜南海太守。后四岁,卒官。谥曰定。”“卒官”即卒于南海太守任上。《北史》记载相同。显而易见,侯莫陈颖从大业元年(605)离开桂州后再未返回,他的死亡之地在南海。南海虽然也属于岭南,但是与桂州相距千里,山高水远。卒于南海的侯莫陈颖的灵柩不太可能也没有理由运到桂州来安葬。为什么其墓志上的官职不称“南海太守”而称“桂州总管”呢?其原因不难理解,其桂州总管是以大将军衔“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职位高于只是南海一郡长官的太守。古代官员宦海沉浮无常,墓志“为尊者讳”,多选择最高官职彰显身份,实属正常。

第二,古籍明确记载侯莫陈颖之墓位于雍州咸阳县。南宋时陈思(约1200—1267)《宝刻丛编》卷8亦载有“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其注文称:“正书,不著书撰人名氏。君讳颖,字遵道,彭城人。大业六年为南海太守,九年十月薨于郡治,以唐武德八年七月迁葬于雍州咸阳县。”并注明是“新增”[19]。我们相信陈思是看到了墓志原物或者拓片才新增此注文的,其记述是可信的。

据此,侯莫陈颖于隋炀帝大业六年(610)任南海太守,大业九年十月卒于南海郡治,唐武德八年(625)七月迁葬于雍州咸阳县。曹学佺《广西名胜志》、谢启昆《广西通志》关于“隋桂州总管陈莫颖墓志”在临桂的说法是错误的,应予纠正。

三、侯莫陈颖生平事迹梳理

嘉庆《广西通志》不仅以讹传讹把“侯莫陈颖”误为“陈莫颖”,而且还把前朝志书关于侯莫陈颖的记载予以删除,造成了入志书的“陈莫颖”无传记资料可考,有传记资料的“侯莫陈颖”却未入志书的尴尬局面。由于嘉庆《广西通志》修纂时代晚、传播范围广,素称佳志,是研究广西地方史的必备志书,其错讹造成了真正的隋代桂州总管、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岭南民族团结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侯莫陈颖退出了广西治史者的视野。因此,很有必要厘清侯莫陈颖的生平事迹。

史籍关于侯莫陈颖的记载其实颇为详细。不仅唐代编修的《隋书》和《北史》设有其传记专章,宋代以来的史籍如郑樵《通志》、费枢《廉吏传》,以及多种地方志书如雍正《广西通志》、雍正《山西通志》、乾隆《广东通志》等,也根据《隋书》《北史》并结合本地资料撰述有各有侧重的侯莫陈颖小传。此外,《册府元龟》《万姓统谱》《畿辅通志》《陕西通志》等也有关于侯莫陈颖的零星记载。现以《隋书》和《北史》为蓝本,综合各书记载,将侯莫陈颖的生平事迹梳理如下:

侯莫陈颖(约540—613),字遵道,祖籍代郡(治今山西大同),生于彭城(治今江苏徐州)。其祖先为魏之别部,居库斛真水(今内蒙古东北部)。随魏南迁,世为列将。曾祖侯莫陈元,以良家子镇武川(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遂家焉。祖父侯莫陈兴,任殿中将军、羽林监,死后因其子侯莫陈崇功勋卓著,追赠柱国、太保、清河郡公。父侯莫陈崇,魏、周之际历任显要职位。魏文帝大统元年(535),任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市安定县)刺史,加散骑常侍、大都督,晋爵为公,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统四年(538),继伯父侯莫陈顺之后改封彭城郡公,邑三千户。大统十五年(549),晋升柱国大将军,转少傅。魏恭帝元年(554),出任宁州(治今甘肃庆阳市宁县)刺史,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空。北周孝闵帝践阼(557),晋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任大宗伯、大司徒。保定三年(563),从周武帝幸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市)。时晋国公宇文护独揽朝政,高祖夜还京师,窃怪其故。侯莫陈崇谓所亲人常升曰:“吾昔闻卜筮者言,晋公今年不利。车驾今忽夜还,不过是晋公死耳。”于是众皆传之。或有发其事者,高祖召诸公卿于大德殿,责侯莫陈崇,侯莫陈崇惶恐谢罪。其夜,宇文护遣使将兵就侯莫陈崇宅第,逼令自杀,礼葬如常仪,谥曰“躁”。后宇文护被诛,改谥曰“庄闵”。

侯莫陈颖于魏大统六年(540)出生于彭城,幼时有器量,风神警发,为时辈所推崇。大统(535—550)末,以父军功赐爵广平侯,累迁开府仪同三司。周武帝时(561—578),从滕王逌击龙泉、文城叛胡,与柱国豆卢勣(535—590)各率兵分路而进。侯莫陈颖悬军五百余里,破其三栅。此前稽胡叛乱,辄略边人为奴婢,至此下诏稽胡敢有压匿良人者诛,籍没其妻子。有人言为胡村所隐匿者,豆卢勣将诛之,侯莫陈颖对豆卢勣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行。诸胡固非悉反,但相迫胁为乱耳。大兵临之,首乱者知惧,胁从者思降。今渐加抚慰,自可不战而定。如即诛之,转相惊恐,为难不细。未若召其渠帅,以隐匿者付之,令自归首,则群胡可安。”豆卢勣采纳了侯莫陈颖的意见,群胡感悦,争相前来降附,北土以安。侯莫陈颖升任司武,加封振威中大夫。

隋文帝为北周丞相,任命侯莫陈颖为昌州(治今湖北枣阳市)刺史,适逢文帝受禅,未赴任。文帝受禅建隋后(581),加封侯莫陈颖为上开府,晋爵为升平郡公。不久拜为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市)刺史。数年,转任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市)刺史。开皇九年(589)发动平定南朝陈之役,侯莫陈颖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秦王杨俊出鲁山道。适逢陈将荀法尚、陈纪投降,侯莫陈颖与行军总管段文振渡江,安集初附。任饶州(治今江西鄱阳县)刺史,未到任,迁瀛州(治今河北河间市)刺史,甚有惠政。在职数年,因为与秦王杨俊交通,被免官。百姓莫不流涕,因相与立碑,歌颂侯莫陈颖的清德。开皇(581—600)末,检校汾州(治今山西汾阳市隰城县)事。不久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市)刺史。

仁寿(601—604)中,吏部尚书牛弘持节巡抚山东,考核地方官,以侯莫陈颖为第一。高祖嘉叹,优诏褒扬。时朝廷以岭南刺史、县令多贪鄙,蛮夷怨叛,挑选清廉官吏以镇抚之,于是征召侯莫陈颖入朝。及晋见,皇上与侯莫陈颖言及平生,相谈甚欢。即日晋升为大将军,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赐物而遣之。仁寿二年(602)到任,大崇恩信,民夷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

炀帝于605年即位后,侯莫陈颖之兄梁国公侯莫陈芮坐事流配岭南。朝廷恐侯莫陈颖不自安,将其征召回京师。数年后,任恒山(治今河北正定县)太守。大业六年(610),岭南、闽越多不附,炀帝以侯莫陈颖前在桂州有惠政,为南土所信服,复任命其为南海(治今广东广州市)太守。大业九年(613)十月卒于南海郡治,谥曰“定”。于唐武德八年(625)七月迁葬于雍州咸阳县(治今陕西咸阳市)。

此外,侯莫陈颖之子侯莫陈虔(乹)会也非常知名。侯莫陈颖之叔伯兄弟等族人,亦多为魏、周、隋朝显贵。伯父侯莫陈顺,少豪侠,有志向气度,初事尔朱荣,任统军。普泰元年(531),封木县子。后从魏孝武帝入关。侯莫陈顺与魏文帝同里,素相友善,且其弟侯莫陈崇(即侯莫陈颖之父)先在关中,魏文帝见之甚欢,晋爵彭城郡公。及梁仚定围逼河州(治今甘肃临夏市),以侯莫陈顺为大都督,与赵贵讨破之,即行河州事。

大统四年(538),魏文帝东讨,侯莫陈顺与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等留镇长安(治今陕西西安市)。时赵青雀反,王盟及周惠达奉魏太子出次渭北。侯莫陈顺于渭桥与贼战,频破之。魏文帝还,执侯莫陈顺手曰:“渭桥之战,卿有殊力。”便解所服金镂玉梁带赐之。南岐州氐苻安寿遂率部落一千家款附。时侯莫陈顺之弟侯莫陈崇又封彭城郡公,遂改封侯莫陈顺为河间郡公。六年(540),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行西夏州(治今陕西靖县)事,改封平原郡公。周孝闵帝践阼(557),拜少师,晋升柱国,其年薨。

侯莫陈颖之叔侯莫陈琼,历任荆州总管、上柱国,封修武郡公。小叔侯莫陈凯,以军功赐爵为下蔡县男。侯莫陈崇以平原州功,赐爵灵武县侯,诏听转授给侯莫陈凯。孝闵帝践阼,进位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天和(566—572)中,为司会中大夫。建德二年(573),为聘齐使主。

侯莫陈颖之兄侯莫陈芮,嗣位柱国。跟从周武帝东伐,率众守太行道。平定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时属北齐)后,授上柱国。仍从平定邺都(今河北临漳县,时为北齐都城),拜大司马。隋大业(605—617)初,被流配岭南。朝廷恐其弟侯莫陈颖不自安,征召侯莫陈颖回京师。

综上所述,“侯莫陈”姓氏虽然少见,然而在魏、周和隋代却是地位显赫的鲜卑贵族,而侯莫陈颖于仁寿二年(602)官至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大崇恩信,民夷悦服,溪洞生越,多来归附”,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岭南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侯莫陈颖的坟茔不在桂林,《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不该列入广西金石录,但是侯莫陈颖“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的身份和功绩不应该为广西人所遗忘。也许正是曹学佺、谢启昆等人的“误抄”,才使今天的我们有机会重新知晓广西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来自鲜卑族的好官!

猜你喜欢
墓志南海广西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南海超级巨无霸——“深海一号”
广西贵港
南海明珠
忍不住想打扰你
《广西戏曲》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