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应用现状和提升对策

2022-11-16 23:12郑丽丽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体系

郑丽丽

(潍坊市技师学院,山东潍坊 261000)

现如今,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毒奶粉”“毒胶囊”成为了人们的心病,问题食品的出现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受害群体的心灵也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国家要制定高标准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把控,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食品安全的追溯系统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测,以更快的速度收集并处理信息。

1 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尽管新闻报道中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下降,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依然很高。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都对当地食品工业的生产和运营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对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地方都在努力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这项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1 追溯体系标准化参数设置难度大

由于我国食品领域生产及销售的规范化管理比较困难,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时,会出现参数偏低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想要确保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发展,相关部门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并设定相应的参数,食品的生产制作包括原材料存储、食品生产、包装以及后期销售等环节,整个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对其中所涉及的各项内容数据进行精准管理。在食品生产销售的各个流程中,不管哪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有序运行,从而导致数据链的破坏。尤其是在一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中,质量追溯管理体系涉及的各项参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难全面记录食品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状况,很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2 计算机配套技术发展不够完善

根据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各地纷纷建立了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食品质量溯源平台,通过智能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另外,在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还将条码参数技术、激光扫描技术、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引入食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基本上可以做到用户和节点之间的双向追踪。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能够建立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数据库和智能分析体系的城市并不多见;②检测技术、数据分析等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相关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必须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过程中加大成本投入,加快相关体系的建立,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1.3 源头数据采集难度大

部分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想要获取支撑食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数据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建立专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和数据记录平台,专业的检测和数据分析人员也较为紧缺。因此在某个阶段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难以获取全部的食品生产企业的来源信息,影响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完整性。

1.4 用户数据需求不足

在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用户数据不足会对该项工作的开展起阻碍作用,因此在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以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为根本。另外,企业构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需要以更为严密的技术和理论支撑为主,加强对数据真实性的探索,提升消费者对数据的信任度。目前各政府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以及扶持政策,所有的成本均由食品公司来承担,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因此,能够应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企业用户并不多。

2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相关部门要以发现食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为目标,保证食品安全。在此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信息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管理都比较成熟,如果能够将其引入国内,将会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以HACCP 原理为基础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HACCP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管理系统,其通过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对生产流程的控制。基于HACCP 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分为规划和实施两种,利用这两种软件对食品制作操作流程进行优化,能够及时修改存在的问题。基于HACCP 原理结合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处理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②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视觉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该技术通过摄像机来完成对食品信息的处理。简单地说,电脑视觉是将摄像头当成人类的眼睛,将软件当成人类的大脑,再利用电脑的视觉与处理软件对物体进行识别。同时,利用电脑视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降低企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1]。

3 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中的应用对策

3.1 出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法律标准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建设,倡导食品生产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保存生产经营信息,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为此,有关部门要制订相应的制度,以保证食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以及相关安全信息能够得到有效追溯,实现对整个食品安全链条的监控,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明确自身的监管责任,联合执法部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3.2 明确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标准化参数

在构建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过程中,要以食品企业的标准参数为参考,提高技术标准,确保各生产部门能够按照食品安全的生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要详尽掌握食品来源、存储、生产和销售的各项信息,强化对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管,保证企业方面可以全面记录食品原料、生产存储和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各项参数,防止出现食品问题无法溯源[2]。

3.3 优化计算机配套技术建设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各地食品安全问题的预防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以提高公众的关注度为入手点,主动承担起监督责任,确保安全追溯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①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一项长远且系统的工程,涉及食品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食品监管机构要结合实际生产特点设置食品信息的采集点、采集频率,以优化体系为目标强化信息的采集和建设。②要充分利用第三方检测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提升食品企业的监测技术质量,同时解决食品企业人才建设和设施组织方面存在的不足。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照地方特点,制定标准统一的食品安全数据库,并将其作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基础,完善并优化对食品生产销售流程的管理,及时排除食品安全隐患[3]。

3.4 明确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责任主体

构建并完善地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最关键的一点是需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严格遵照法律及政策规定开展相关工作。①地方政府要引导本地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动记录食品生产信息,要以促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构建为企业发展职责,在生产工作中不断充实用户数据完善体系建设。②要以网络平台的发展为介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质量的把控职责,实现食品管理质量的优化和发展[4]。此外,食品生产企业作为整个追溯体系的主要角色,也要明确自身的主体责任,并在企业内部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5 重视源头数据采集

相关政府部门要引导食品企业形成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主动性,通过适当的鼓励组织其参与到工作建设中,同时应协调其他部门联合解决部分食品企业设备不足的情况,通过长远地规划来组织资金投入到信息化食品追溯平台以及实验室的建设中,着力培养并组建人才队伍,实现对食品源端数据的精准采集。此外,对抱着侥幸心理、不积极配合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食品经营企业,也要采取新闻曝光等方式予以严厉打击[5]。

4 结语

将计算机技术引入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可以极大地加快该系统的构建速度。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各食品公司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中,从而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的追踪管理,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食品体系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