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作用探究

2022-11-20 19:12甘肃省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江鸿
亚太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家庭技能培训

甘肃省环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陈江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脱贫人口数达到7.7 亿。2020 年底,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前,乡村振兴是全国人民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好已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学者曾对扶贫工作展开调查,探究贫困的根本原因,发现大多数贫困的原因不在于物资和资源的缺乏,而是在于贫困人口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技能的缺乏。所以要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就要对已脱贫人口展开技能教育。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在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专门的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提升人力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一、我国教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问题

乡村振兴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素养和操作技能密切相关,弄清楚我国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现状,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一)对教育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不足

教育是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最有效、最根本的手段。知识改变命运,能够使受教育者掌握一门技能,有了安身立命之本,就能有效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我国的义务教育虽然已经普及,但是一些已脱贫地区或是一些已脱贫家庭认为应该让子女尽早地步入社会,去工作以换取经济利益。他们不知缺乏了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即使步入社会也只能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得到最微薄的收入,同时生活也仅仅能够维持原样,没有任何提升的空间,依旧摆脱不了困境。所以,虽然在这些地区有专业的职业教育,但很多困难家庭往往在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就迫不及待地将他们推向社会,让子女失去了受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社会在发展,而家庭没有任何进步,导致越来越困难。

(二)脱贫致富意识不坚定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更多的问题出在人身上。贫困人口大多是因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悲观失望,久而久之慢慢地接受了现实,安于现状,失去了奋斗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消极怠惰的思想,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不足,想不劳而获。他们没有明白解决根本问题应该靠自己,而不是靠他人的救助。

(三)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教育乡村振兴是一种方式,但它不应仅限于传授技能,而要让脱贫者真正地体会到教育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有些已脱贫家庭的子女在接受职业教育后,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能够找到心仪的或合适的岗位,依旧待业,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使得这些家庭认为接不接受职业教育都是一样的结果,并在亲友中扩散消极思想,导致部分家庭对职业教育缺乏信心。

二、我国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实施途径

在了解了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问题后,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展开乡村振兴工作,让已脱贫人口切实地体会到教育的力量,燃起他们对教育致富的信心。

(一)注重思想脱贫,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效能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了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决定了他的行为。很多已脱贫家庭出于经济原因,要求子女辍学,甚至逼迫子女辍学,让子女过早地步入社会而未能掌握一技之长,只能做一些随时可以被替代的工作,其人生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并且子女的眼光也因此非常局限,严重地阻碍了其个人的人生发展道路。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家庭始终处于社会底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自我认知的不足。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时常关心这些家庭,走进这些家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明白教育的价值。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学会了技能,有了技能的支撑,摆脱困境指日可待。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也是最稳妥的途径,教育不仅可以让子女获得技能,而且能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社会还为他们打开了一条上升的通道,使他们对自己和社会有信心,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在劝说这些家庭时,要用身边真实存在的事实说话,更有说服力,张桂梅校长的事迹就是当今社会中知识脱贫的典范。在张桂梅校长的学校里就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不少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女生因此而辍学。张桂梅校长了解了情况后,挨家挨户地登门做思想工作,甚至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实施了免收学费的政策。在张桂梅校长的一再坚持下,一些原本已辍学的女生重新走进校园,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有些女生成了警察,有些女生成了医生。这些积极的、正面的素材充分地说明了教育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中最稳妥的一条路,能够改变人们落后的思想意识,激发他们主动致富的意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效能的第一步。

(二)强化技能服务,凸显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为主的教育。在向困难家庭介绍职业教育时,要了解已脱贫家庭的诉求,比如他们是希望就地创业,还是争取到大城市打工致富。如果是就地创业,教育工作者就要了解当地的特色产业,向已脱贫家庭推荐适合当地的技能技术等;如果是到大城市打工致富,那么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向已脱贫家庭推荐大城市急需的技能技术培训等,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除此之外,职业教育也可以采用多形式的教育,以打消已脱贫家庭对教育致富的疑虑。一种是短期的技能培训,主要针对偏远地区已成年人士的教育,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其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他们的培训一般以简单、容易上手的培训内容为主,并且他们一般受家庭的限制不可能外出打工,培训内容应选取以当地企业需求的技术为主,培训形式最好是与企业展开订单式培养的免费培训,实现培训结束即上岗的技能教育,这不仅能激发脱贫人口的致富意愿,而且也能解决企业的用工之需,一举两得;另一种培训是长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针对由初中考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这些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选择职业教育的范围比较广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选择。有了之前短期技能培训效果的宣传,相应困难家庭的父母也不会阻止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在这种长期的职业教育中,职业学校可以采用“一加一”模式的职业教育,即以一门职业教育为主,再加一门为辅。现在社会的竞争激烈,如果只掌握一种技能可能受到的限制比较大,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受众面和受欢迎程度则较高。比如学习养殖技术的学生同时学习动物生理和动物免疫的知识,学习网络技术的学生同时选修计算机修理的技术,学习食品加工的学生可以同时学习产品包装技术,使学生能够做到一专多能,使他们在今后的择业中能够占据有利的位置,改变家庭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提升他们致富的信心和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铺就已脱贫人口的致富路。

(三)吸引优秀人才,内外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有些已脱贫地区有着丰富的、独特的自然资源,但是苦于没有能够利用资源的专业性人才,没有使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所以当地要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优势,开发一些与当地资源特色相符的特色产业,提高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加快当地的致富速度。当地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加大当地技术人员、农民和青年的培训力度。“走出去”的方法就是选派技术人员和青年到其他地区学习,交流思想,开阔思路。比如以家畜养殖业为主的地区可以选派人员到其他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升养殖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学习蔬果大棚栽培技术,实现反季销售;学习病虫害管理技术,降低发病的概率,提升产出品质;学习丰产技术,提高产量;学习“互联网+”销售网络的建设,扩展销售渠道。“请进来”的方法就是通过“专家下乡”“博士下乡”等活动,为这些地区输入一批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有知识、懂技术,能够解决农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并在当地通过职业教育的开展又培养出一批本土的技能型人才。通过职业教育能够培训当地农民,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和职业能力,但是对于一些技术性难题还需要专业人才的帮助。比如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中,很多都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林业勘察设计时代,但是很多已脱贫地区虽然申请了政府的扶持,但是专业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缺乏相应的人才。在高校与地方的合作中,由高校派出合作团队,对这些地区的工作人员开展数学建模等相关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助力开发策略的制定。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当地技能人才的途径,丰富当地人才队伍,使其成为这些地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四)关注乡村振兴动态,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难点

对于已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的效果,需要学校的紧密跟进。职业教育教会了部分人群技能,但在技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要关注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动态,切不可将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孩”丢在崎岖的道路上任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要经历“教着走”“扶着走”“放手走”“自由走”的四部曲。“教着走”就是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技能与技术,然后利用所学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扶着走”和“放手走”的阶段,要对这些来自已脱贫家庭或已脱贫地区的技能型人才进行跟踪服务,尤其是对于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的技能型人才,更是要进行随时的指导和帮扶。比如在黑山羊的养殖中,不仅涉及养殖棚圈的选择、羊崽的选择和饲料的配制,而且在养殖过程中还要观察羊的进食情况和羊舍的卫生状况,何时对羊进行免疫接种,如何通过羊的状态判断羊是否健康,当出现传染病时如何快速切断传染途径等。所以学校不能把教育工作只做到前面,后面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要帮着解决,以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承受过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脱贫人员致富的信心。到了销售季节,学校需要随时关注,如果遇到销售受阻的情况,要积极联系,为来自已脱贫地区的产品寻找销售途径,帮助这些地区渡过难关,主动为他们搭建产、学、销一体化的生产与销售网络,使得这些地区的生产能够进入“自由走”环节。

职业教育是从根本上帮助已脱贫地区或已脱贫家庭致富的途径,它能够提高已脱贫人口的素质和认知,使其具有专业技能,自力更生,返贫率低。基于此,国家应该向已脱贫地区主推职业教育,改变这些地区“等、要、靠”的思想,强化职业技能教育,树立他们自我致富的信心,依托优秀人才培养当地技能型人才,合力致富。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仅依靠职业学校的常规化教学,而且也依赖于职业学校的下乡服务团和更多的社会力量。希望多方的加入一起实现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工作,同时要注重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成果的密切追踪,做到初期的跟踪式服务,保护好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成果,让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成果在已脱贫地区生根发芽。

猜你喜欢
家庭技能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家庭“煮”夫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恋练有词
画唇技能轻松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