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卡冷藏车细分市场及用户需求挖掘研究

2022-11-21 06:42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张慧雯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2年30期
关键词:冷链运输物流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张慧雯

一、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综述

(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冷链的需求也在日趋扩大。我国冷链物流正在向着产品划分精细化、服务对象多元化、订单碎片化、货品非标化、服务个性化发展[1]。为了实现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规范化、模式化,国家陆续发布相关政策、标准支持产业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主要分为三类: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便利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促进农副产品流通等相关政策。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冷链物流相关产业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紧密围绕冷链物流体系、产地冷链物流、冷链运输、销地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创新、冷链物流支撑及冷链物流监管体系等方面,对冷链物流的全流程、全环节、全场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同时,针对冷链物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等行业难题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指导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经济环境稳中有进

近年来,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可以发现我国冷链物流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保守估计到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将达到9154亿元。我国冷链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冷链运输车辆存量的增加。从我国冷链运输车辆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冷藏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全国冷藏车销量,从2017年的3.06万辆上升至2020年的7.51万辆,2021年销售数据已经超过8万辆。预计2022年中国冷藏车产量将突破10万辆,2023年将增长至14万辆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36%。二是各冷链运输企业冷运业务量的增加。比如,顺丰的冷运业务自2018年开始,连续蝉联三年行业第一,在2020年其冷运业务收入达到64.97亿元,同比增长27.53%,从顺丰自身披露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冷运业务增速已经超过传统运输业务。

(三)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电商促进行业发展,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500多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全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跨入小康。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食品和医药的需求从数量、品类向质量、品牌转移,消费向个性化、体验式、网络化发展,冷链物流及供应链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中的一个新热点。同时,随着电商物流行业不断“下沉”,冷链运输网络逐步向中西部地区、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乡镇、农村地区延伸,枢纽城市间冷链物流往来明显增多,市场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食品、医药迎来全新的发展模式,农超对接、生鲜电商、团购直配、中央厨房、生鲜超市+餐饮等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发展,社会对医药的关注不断提高,疫苗与药物的运输、保存,新型新药的开发与快速普及等,医药运输对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也成为医药行业关注的重点。运输生鲜产品、各类医药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再加上政府发布的利好政策,冷链物流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

(四)消费升级和疫情因素倒逼冷链运输行业技术创新

在近年疫情影响下,部分生鲜产品运输流通困难,冷链物流上游生产的产品滞销,下游零售业者也因为缺人、缺货无法进一步扩大商品面对的消费者,这些问题都体现了我国冷链运输配送存在的不足[3]。为了改善冷链运输流程,采用创新科技或新能源冷藏车能够更大限度保障运输产品的质量,是冷藏车行业亟待攻克的技术问题。随着冷藏车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对冷链运输市场的重视,冷藏车的生产开始向着专业化、柔性化、生产协作配套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采用的冷藏车大多是箱式运输车,主要有板块拼接结构和金属框架结构组成,出于环保的角度考虑,许多厢式冷藏车上的聚氨酯材料的发泡剂逐渐由无氯材料来代替,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加强了冷藏车的保温效果,这为冷链运输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五)小结

当前,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规模将持续增长,行业严格监管、现代技术的深入应用和绿色发展将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国家扶持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冷链物流运输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冷藏车的技术要求为冷链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且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对于冷藏车占比最高的用于城市配送的轻卡冷藏车的性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对冷链物流各环节的重视,才能够保障整个冷链物流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轻卡冷藏车用户应用场景及需求分析

从业务模式来看,国内冷链物流运输企业涵盖仓储型、运输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平台型等模式,且随着企业发展其业务模式呈现向其他业务模式扩展的趋势[4]。从不同冷链业务领域的货运用途来看,冷链运输主要可分为6类典型场景,商超类冷链配送;批发市场冷链配送;电商类冷链配送;加工食品冷链配送;肉联类冷链配送;医药疫苗类冷链配送。一般同一冷链运输企业会同时承担多类场景的运输,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不同运输场景下,冷藏车用户对车辆的需求存在差异。

(一)商超类冷链配送

商超类冷链配送企业对接客户类型多为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等。商超类冷链配送企业多为低温仓储及配送一体化业务的城配型企业或专门从事城配、区域配送的运输型企业,企业车队规模一般在20—100辆(或以上)不等,多使用4.2米冷藏车,负责仓到店环节的运输,根据所在城市规模及运输门店数量不同,月均行驶里程在3000-6000km范围内,对车辆重点关注冷机制冷效率及温控效果,冷箱多选用聚氨酯材料,F类冷箱。

(二)批发市场冷链配送

批发市场冷链配送承运人主要是围绕冷冻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冷链运输的车队、个体司机或冷链企业,为批发市场内的商户及其上下游供货商提供冷链运输服务,批发市场仅提供货物仓储及运营秩序的管理。其中,运输型企业以从事货物低温运输业务为主,包括城市配送、区域配送及干线运输,以小型车队和个体经营者为主。仓储型企业以从事低温仓储业务为主,为客户提供低温货物储存、保管、中转等仓储服务。货物多由中重卡从生产企业冷库、港口等地运送至批发市场冷库,再由轻卡进行运输分销至周边的餐饮门店或代理经销商处。批发市场内的冷藏车用户多为中小型车队或个体,部分冷链运输相对不规范,部分周边倒短运输的冷藏车用户对车辆底盘、冷机、冷箱要求较低。这类客户群体购买冷藏车多考虑同行口碑及市场占有率,以及依靠经销商的推荐并结合价格一并考虑。

(三)电商类冷链配送

电商冷链配送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京东、顺丰等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通过开展冷链业务进行运输的冷链企业或自营车队,二类是以盒马生鲜等生鲜电商为代表的冷链配送企业或农产品食品企业。电商型企业主要指由电商企业自主建设的冷链平台,他们除了自用之外,还可以为电商平台上的客户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以顺丰冷运为例,主要提供的冷运业务包括:B2B整车冷运、B2B零担冷运、B2C快件冷运等,其中,以零担冷运业务占比最高。电商冷链包括城市配送、区域配送。例如,拼多多买菜,叮咚等社区团购平台的社区网络仓到店的配送。电商冷链配送企业的运输轻卡一般分自有车辆和承运车辆,对车辆规格有明确要求,营运车辆一般都由公司统一采购。电商配送轻卡载重较轻,单车载重1—1.5吨左右,但对时效性要求较高,蔬菜从分装到运送至客户手中一般在10几个小时内。电商类冷链配送企业要求车辆底盘抗震性好,冷机制冷快、稳定性好,冷箱采用聚氨酯发泡,外表用玻璃钢材质,F类冷箱。

(四)加工食品冷链配送

加工食品冷链配送企业主要是运送食品公司或农产品公司生产或加工的食材半成品或加工食材原料至公司及学校食堂、餐饮连锁店、面包店的运输企业,分为以从事城市低温仓储和配送一体业务为主的城市配送型企业和以从事货物低温运输业务为主,包括城市配送、区域配送及干线运输(部分企业无干线业务)的运输型企业。企业的车辆规模在40-300台左右。加工食品冷链配送货品类别涵盖奶油、饮品制作原料、餐饮门店或食堂食材等,存在不同温度需求货物同时运输的情况,部分加工食品或原材料运输冷藏货箱会装备隔温板,餐饮配送会存在多温区配送的情况,中间使用可移动隔温板区隔开,涉及奶油等温控较严格货物需使用制冷及制热两种功能的冷机。轻卡配送车辆载重多为2—3吨,配送时间多在白天配送,与商超夜晚配送存在差异。

加工食品冷链配送企业对于冷藏车底盘的选择希望维修便利性要好,冷机方面关注制冷及制热效果,冷箱关注保温性能。

(五)肉联类冷链配送

肉联类冷链配送公司是负责给屠宰场、肉联厂等运送猪、牛、羊等肉类胴体或分割肉类的自有车队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其中,大都为运输型企业,以从事肉联类货物低温运输业务为主,包括城市配送、区域配送及干线运输(部分企业无干线业务)的第三方或自营冷链物流企业。企业的车辆规模一般在50-100台左右,其中,轻卡占比超过70%。肉联类冷藏车因为运输的牛羊肉、猪肉等价值较高,对冷机的除霜功能及冷箱相关设计均有较高要求。单车一般载重约4至5吨,需配备大马力的发动机,主要应用马力为150~160HP。运输企业多选择挂钩可装卸或可悬挂的冷箱,以保证车辆可以同时拉运肉联、商超等不同冷链运输项目。同时,对于底盘更关注动力性和产品整体可靠性,冷机方面关注制冷效果,冷箱选择品牌更倾向于本地工厂,方便售后,带挂钩的货箱,可以同时运送肉联和商超其他不同项目。

(六)医药疫苗类

医药疫苗运输冷藏车主要承担疫苗、激素、血液、胰岛素、骨髓、干细胞、血浆等生物制品的运输,对温度、通风、厢体性能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并且需要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方能投入使用。运输该类货物的企业多为城市配送型,以从事城市低温仓储和配送一体业务为主,多为医药生产流通企业的自营车队或专门从事医药物流运输第三方企业。这类企业车辆一般都为公司自有,由公司统一采购,并需确保车辆要求符合运输标准。以新冠病毒疫苗运输为例,储运条件为2至8℃,对运输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冷藏保温车+冷藏保温箱的方式进行运输,省际运输采用7.6米或9.6米中卡车型,城市内运输采用VAN疫苗冷藏车运输,普通冷藏药物城市运输采用4.2米轻卡及VAN冷藏车为主。医药运输4.2米轻卡冷藏车品牌多为江铃、五十铃,少量欧马可等中高端品牌,通常载重1—2吨。医药疫苗运输车辆多选用双温控独立冷机(如冷王T800、开利750冷机) ,冷箱内装备门帘以避免温度的失衡,用户倾向于选择大马力发动机,保证运输时效性,对冷箱的保温性要求更高,安装温度记录仪及门帘。

(七)小结

冷藏车的用户主体是冷链物流企业及挂靠物流企业的个体司机,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低,尚未形成垄断型物流巨头公司,仍以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冷链物流企业的车辆包括公司自购车辆及个体司机购车挂靠两种形式,根据公司经营方式不同,中大型企业自有车辆的占比更高。冷链物流企业对旗下的承运方、挂靠个体司机的购车决策具有较大影响,是个体司机与经销商之间的重要购车决策影响者。组织用户购车多以产品性能稳定、运输高效为重点,多选择行业内价格中高端的底盘及进口冷机、冷箱;部分个人用户为了尽快收回购车成本,多选择价格中低端的底盘及国产冷机、冷箱;医药冷链、电商冷链等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对底盘及冷机冷箱要求较高;商超、电商、食品加工、肉联等细分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且组织化用户占比较高,是轻卡冷藏车的未来发展的重点机会市场。

三、轻卡冷藏车改装企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我国轻卡冷藏车的生产是由底盘生产企业和上装生产企业共同完成。底盘生产企业即市面上生产整车的车企,上装生产企业则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针对冷箱、冷机进行生产和改装的企业,两者共同合作完成对于用户的冷藏车产品的交付。改装企业以自建营销渠道及与冷藏车经销商、整车企业合作两种模式,并行开展冷藏车业务。面对冷藏车市场的良好形势,整车企业正在相互竞争抢占与改装企业的合作资源。改装企业考虑与整车企业的合作因素包括:合作历史、冷藏车产品市场认可度、底盘的质量稳定性及售后服务保障等多个因素综合评估选择优先合作的整车企业。

改装企业改装流程包括物料准备、冷箱制板、冷箱总装、车架匹配安装、防护喷涂及清洁等步骤,正常情况下约在两周内可以完成车辆的改装。在具体改装方案与硬件要求方面,专业化、品质化、轻量化是改装企业对轻卡冷藏车底盘的主要需求。专业化方面,整车企业生产的底盘需配备双支架并给压缩机预留一定的改装空间,发电机电容能达到90安以上,给冷藏设备改装节点预留专门的电路接口。品质化方面,底盘需具备较高的质量可靠性,故障率低,产品小问题少,装配舒适性配置,符合用户需求。轻量化方面,要求更加轻量化的底盘,底盘自重最好不超过2.2吨。冷机行业内多选用开利、冷王两大品牌。

四、结语

近年来,冷链政策发布频率越来越密集,意味着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行业发展持续享受政策红利,市场规模仍会持续扩大,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与此同时,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将成为推进轻卡冷藏车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和最有效动力。轻卡冷藏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用户(运输企业)实际需求也有所不同,从轻卡冷藏车的细分领域入手,根据用户(运输企业)对冷藏车的使用需求进行更精细的垂类划分,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车辆的开发语言,这将成为未来冷藏车开发与生产最重要的输入。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冷藏箱材料研发与底盘技术优化仍将是冷藏车研究的重点方向。对于轻卡冷藏车生产企业和改装企业来说,各类新旧材料的组合运用,以及集装箱、低温保温容器、多温区控制设备等装备的研发与试验将成为带动企业在冷藏车行业快速发展的点金石。

【相关链接】

我国医药企业最头疼的一个物流管理问题就是冷藏品不好运输和托运。同时,中国冷链体系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行业规范、实时监控体系缺位、缺乏完善的追溯机制、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诸多事件暴露了中国医药冷链的薄弱现状。

医药药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民生和社会稳定,同时对我国的物流供应链特别是冷链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冷链医药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医药冷链物流发展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冷链运输物流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