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后服务模式 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2022-11-21 19:14
江苏教育 2022年50期
关键词:作业家长服务

郝 敏 王 欣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相关要求,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积极创新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程资源供给,围绕“志华教育”理念,立足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双减”落地“路线图”,实施“基础型”“拓展型”“研究+特长型”的“志华教育”课程,并以此课程体系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涵。

一、创新构建课后服务形式

学校课后服务采取“4+1”与“两时三层”形式,力求让课后服务增值。“4+1”中的“4”是指每周4 天的基础托管服务,“1”是指每周1 天的无作业日。“两时”即学校统筹安排课后服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内容。“三层”是指三个层次,即将作业保质完成作为课后服务基本要求的第一层次,阅读课程、体育运动课程、游戏课程、“志华大讲堂”和“志华大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第二层次,“Xin”家长课堂与“五院一部”课程作为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第三层次。

1.“两时三层”课后服务形式

基础托管服务的四天内容为“基础+拓展”型课程。其中,第一课时为基础型课程,内容为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并完成当天作业,由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指导。“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是“双减”政策的明确要求,也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学校设计“课后服务记录表”,由课后服务值班教师记录学生未完成作业的情况及原因,学校每月末进行月度数据汇总。教学部门研究分析,指导各科教师及时调整作业量,并就部分学生未完成作业的特殊原因进行专题研究,做到一人一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服务记录表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还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提供了破解之道。第二课时则为拓展型课程,内容包括阅读课程、体育运动课程和游戏课程。学校组织学科教师集体教研,科学划定各学段课程内容,搭建课后服务阅读课程库、体育运动课程库、游戏课程库,确保拓展型课程在有规划、有资源的条件下有序开展。学校还安排走班性质的大型课程,如定期开设由学生主讲的“志华大讲堂”,不定期开设依托公益社会组织的戏曲进校园、非遗课程等“志华大课堂”。

2.“三社一家”课后服务形式

在每周一天的无作业日,学校采取“三社一家”形式,着力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助力学生多元发展。“三社一家”是指每四周为一个周期,其中三周的无作业日,学校借助社会资源开设综合课程,聘请学校课后服务师资库中的教师执教艺术、科创等兴趣课程,将艺术家、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请进教室。另外一周的无作业日,学校妥善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开设“Xin”家长课堂。家长带着对孩子的爱“心”,走进教室成为“新”教师;孩子通过课堂内容感受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体会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学校努力将课后服务的家长课堂打造成温“馨”的大家庭。家校社共育让课后服务有了“完美搭档”,实现了“1+1+1>3”的升值效果。

二、科学设置课后服务课程

课后服务延长了学生在校的时间,也为学校课程内涵与外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为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依托“五院一部”课程群,开设菜单式“研究+特长”型课后服务课程。“五院一部”课程包括科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俱乐部。文学院以文学经典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社会学院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考察和人文访谈等多样化的学习手段去挖掘校史,逐步确立自己的远大志向;外国语学院开设英语、韩语、日语等外语课程,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了解各国文化,培养其跨文化理解能力,拓展国际视野;艺术学院开设管弦乐课程、民间艺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能力;科学院主要开设乐高编程、乐高机器人拼搭、3D 打印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江苏省徐州市少华街小学培根筑基,开好基础型课后服务课程,开展阅读、健体等活动;多元融合,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好拓展型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厚植家国情怀;深度学习,基于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特长,开设“研究+特长”型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作业家长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