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333”工程丰富课程内涵

2022-11-21 19:14韦有江
江苏教育 2022年50期
关键词:校级立志学科

韦有江 胡 芸

为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促发展,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谋划,认真研讨,结合家长、学生愿景及专家指导意见,实施了“333”课后服务工程,聚焦“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助推课后服务落地走实。

一、顶层设计,精心打造“333”服务工程

“333”课后服务工程指的是三级管理、三“zhì”课程、三维服务。“333”课后服务工程以文化立志课程、拓展启智课程、塑雅提质课程的三“zhì”课程为核心,实行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立足“强基”“铸品”“塑雅”三维服务内容,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其一,学校实行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级的扁平化管理。文化立志课程在班级层面完成,由班主任协调本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均衡承担辅导任务;拓展启智课程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在年级范围内选课走班;塑雅提质课程在全校开展,实行全校范围内的选课走班。校级对年级和班级的管理负有检查与督导的职责。

其二,学校着力打造三“zhì”课程。学生在文化立志课程中立志、强基与巩固,力争在校完成作业;在拓展启智课程中动手、动脑与拓展提升,优化思维品质;在塑雅提质课程中增长见识、动手尝试与乐学创新,涵养综合素质。最终,学生在参与三“zhì”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其三,学校推进“强基”“铸品”“塑雅”三维服务。文化立志课程从学生品德、志向、个性出发进行三层“强基”,即习惯养成、作业巩固与提优补弱;拓展启智课程重在多学科的融合与拓展,学生在语文与英语的阅读表达、数学和科学的实验学习、综合与实践的应用操作中铸就良好品格;塑雅提质课程落实在“三享塑雅”社团中,包含艺术美享(合唱、舞蹈、器乐、绘画、篆刻、泥塑、纸工等音乐美术类)、强体健享(球类、体操、攀岩等运动技能类)、科技创享(机器人、物联网、创客、科学实验、棋类等智能应用与益智类)。

二、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学校打破常规教学体制,实行选课走班制,分学科、分学段、分层次设计了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其一,文化立志课程选课模式。课后服务第一个课时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巩固课程,在班级层面开展。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安排,课程以团队学习和个别辅导为主要方式推进。

其二,拓展启智课程选课模式。课后服务第二个课时是在年级层面开展的学科拓展课程。学科教师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的特点设计综合性、项目化的课程内容,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同一年级有相同兴趣和需求的学生进行走班上课。

其三,塑雅提质课程选择模式。与第二个课时同时开展的是校级层面的塑雅提质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自己制定课表,并到所选班级或者专业教室、活动场所上课。

三、知行合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将三“zhì”课程纳入课程实施方案,以人为本,对原有的课程进行补充、融合、优化,努力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课程研发能力。学校通过学科组、备课组、青训营等加强对教师项目化、主题式、大单元的课程研发能力的培训,鼓励、引领教师组建项目小组进行课程设计并有效实施。

二是提升服务管理实效。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专班、巡视督查小组,以明确的分工、清晰的职责推进管理工作;同时,定期组织召开由家委会、服务专班等参与的多方联席会议,听取意见与建议,从而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及时调整与优化。

三是引入优质资源丰富课程。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学校在原有项目课程与校级社团基础上,积极引进有资质的社会办学机构、社会文化艺术人员、专业技能突出的家长进入学校,解决了学校专业教师紧缺的困难,丰富了课程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33”工程的实施,丰富了课程的内涵,拓宽了学生发展的空间,维护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增加了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个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激发,在自己喜欢的课程领域获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校级立志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苏梦飞
立志更守志 执志如心痛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让教师爱上校级公开课
例谈校级“三级管理”体育教研方案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