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2-11-22 13:39相玉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叶期斑病玉米螟

相玉峰

(平原县王庙镇农技站,山东 德州 253116)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以及产量仅次于小麦以及水稻。作为一种长寿食品,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价值较高。然而,玉米遗传性较为复杂,变异种类繁多,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对玉米种植技术深入研究并不断优化是玉米种植研究的重点。同时,为切实提升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还需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 种植季节

种植季节是玉米产量以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适宜的季节种植玉米,玉米产量及质量均有所提升。通常,在春季种植玉米较为适宜,此时种植玉米可获取最高的产量。其次是在夏季,但是其水分以及营养供应不足,夏季种植玉米产量较低。另外,在秋季亦可种植玉米,此时玉米产量较为客观。需结合气候条件、土地使用情况、施肥技术等确定最佳的玉米播种时间。

1.2 选地以及整地

玉米是一种喜肥、需氧多、耐热性良好、耐涝渍不佳的作物,因而在玉米种植中选择适宜的种植基地尤为重要。若栽培土壤营养不足、土质过黏、酸性过高,玉米生长发育将受到较大影响[1]。随着玉米的生长,其需水量日益增多,其整个生长期降水量应达到410~640 mm。因玉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生长中所需营养成分亦较多。因此,应选择肥力中上等、排灌便利、便于管理、矿物质丰富、弱酸性的土壤栽植玉米。

在玉米种植中,整地可促进玉米出苗,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待确定播种地后,需及时深耕并耙平,耕作深度需超过30 cm。待整地结束后,采取双行种植方式,将行距控制在120~140 cm,放线开沟,同时在沟内施入15 000 kg/hm2的农家肥、750 kg/hm2的豆饼以及750 kg/hm2的过磷酸钙。还需结合具体栽培状况开沟做畦,以保证排灌便利。

1.3 选种及播种

需结合气候条件、土壤因素、病虫害发生情况、玉米用途等选择玉米品种,优选高产稳产、质量优良、抗病性好、抗倒伏性强的玉米品种。通常,玉米用种量为22 500~30 000 g/hm2。在播种前,需处理种子,首先对种子晾晒3~4 h,接着将其浸泡于50~55℃的温水内10~15min,冷却后继续浸泡6~8 h,待清水冲洗后即可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需注意合理密植,平展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 株/hm2,紧凑型品种的种植密度67 500~82 500 株/hm2。种植方式包括等行间距种植以及宽窄行种植两种。等行间距种植行距75 cm,平展型以及紧凑型品种的株距分别为25~30 cm 和17~20 cm;宽窄行种植宽行140 cm,窄行30 cm,平展型以及紧凑型品种的株距分别为20 cm和15 cm。

1.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可以分为苗期管理、穗期管理以及结实管理3个部分。

1.4.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保证苗齐、苗壮、苗全。首先,需落实定苗、间苗工作。一般在5 叶期定苗,仅在每穴内留下1株壮苗,同时做好查苗补苗工作,带土移苗后需浇入充足定根水,以提升幼苗成活率[2]。另外,还需中耕除草,结合施肥做好培土工作。在水肥管理中,在玉米苗期,即1叶期—6叶期,其生长缓慢,所需营养成分较少,仅需施入总施肥量的10%即可,一般需在畦中间开沟施入150 kg/hm2的尿素,接着覆土。在苗期若存在缺水问题,需及时灌水。

1.4.2 穗期管理

在水肥管理中,通常于玉米苗7 叶期—9 叶期时对其施入120~150 kg/hm2的尿素。待玉米11 叶期—12 叶期时,施入225-300 kg/hm2的尿素。在拔节期至抽穗期,玉米处于旺盛生长阶段,此时蓄水量较高,需将土壤持水量控制在70%~80%。为避免穗期土壤发生板结,或出现杂草横生现象而对玉米根系的生长造成影响,需结合杂草以及土壤实际状况中耕培土,以促进根系多发,帮助其深扎,为玉米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1.4.3 抽穗结实期

在抽穗结实期,需做好灌溉、补肥、人工授粉等工作,保证土壤内水肥充足,通过及时施肥避免出现秃顶以及缺粒现象,一般施入2.25 kg/hm2的尿素以及1.5 kg/hm2的磷酸二氢钾,以保证玉米产量以及质量。

2 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栽培中,常发生各种病虫害。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会对玉米产量以及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下面就玉米常见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

2.1 大斑病以及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发生于气温较高、空气潮湿的夏季。患病玉米表现为叶片出现灰绿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其病害日益扩散,若缺乏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大斑病以及小斑病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3]。在传播过程中,大斑病以及小斑病存在一定差异,小斑病适宜的温度为25℃,而大斑病适宜的温度为20℃。在大斑病以及小斑病防治中,需结合其特性每10 d 喷洒1 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其用药量为1.5 kg/hm2,需注意连续多次喷洒。另外,为降低大斑病以及小斑病的发生概率,在玉米种植中需严格把控种植密度,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条件。

2.2 纹枯病

纹枯病也是玉米生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一旦发生玉米植株极容易腐烂,甚至开始死亡,最终导致玉米产量的降低。通常,玉米纹枯病的主要发生部位为茎秆等,待发生后,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玉米后期果穗生长将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引发玉米减产。

在玉米纹枯病具体防治中,在发病初期,种植人员可直接切除患病部位并在伤口部位涂抹药物。同时,通过喷施井冈霉素稀释液以防治疾病。一般是将0.1 kg井冈霉素兑入到200 kg水中。

2.3 玉米病毒病

玉米病毒病包括矮缩以及粗缩2 种,该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4],作为一种毁灭性病害,玉米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为:选择抗病品种,避免种植单一品种,调整玉米播种期,保证5 月底灰飞虱迁飞期来临前,玉米已生长至10 叶以上。另外,亦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5 000 倍液兼治灰飞虱,以减少迁出虫源的数量;采用5~8 g 25%吡蚜酮拌种2 kg。在玉米病毒病发病过程中,可采用喷施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5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2.4 玉米螟

在玉米种植中,玉米螟是一种常见虫害,玉米螟主要以玉米叶片为食,在其寄生过程中玉米螟将不断侵蚀玉米穗深处,严重影响果穗的生长,最终引发减产。可采用辛硫酸乳油(有效成分500 g)拌直径2 mm 的炉渣或者河砂15 kg,配成辛硫酸毒砂,在玉米心叶末期,按250 g 毒砂施入到喇叭口内,以防治玉米螟。亦可将适量的赤眼蜂这一玉米螟天敌放养于玉米田间以控制害虫,保证玉米产量。

2.5 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又被称为玉米叶螨或棉红蜘蛛,该虫害发生频率较高,常呈现暴发性特点,一旦发生会导致玉米植株大面积枯死,造成严重的减产。若虫害不严重,可喷施20%阿维哒螨灵2 000 倍液或阿维螺螨酯2 000 倍液,重症田在7 d后需再次喷施1次。

2.6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主要在玉米叶片心叶部位以及背面集中,通过分泌蜜露导致侵害部位出现黑色霉状物,对植物光合作用造成影响,导致叶片边缘发黄。玉米蚜虫的常见防治措施为:在秋季为树干基部涂白,以防蚜虫产卵[5]。对草蛉、瓢虫等蚜虫天敌有效保护,在其天敌活动期间避免施用农药,亦可人工饲养天敌。在蚜虫大量发生时,每0.067 h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 g,兑水50~100 kg。

3 结语

在我国,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要想保证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必须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猜你喜欢
叶期斑病玉米螟
高温期喷施外源钙对甜瓜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直播莴笋喷施赤霉素时期和浓度的探讨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试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不同时期施用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玉米斑病综合防治要点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