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及其国内外防控净化措施

2022-11-26 06:29王天星陈凤强马文涛陈德坤
动物医学进展 2022年2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阳性率

景 添,王天星,陈 曦,陈凤强,冯 皓,李 佳,马文涛*,陈德坤*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羊布病是对人和动物威胁最大的布病之一[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羊布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引起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炎,导致患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质量和安全。羊布病病原感染人后,能引起人发热(波状热)、关节炎、睾丸肿痛,孕妇流产等,严重者可导致不孕不育或丧失劳动能力。我国自1950年便开始进行布病的防控和净化研究,1990年前后控制效果显著,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羊存栏量也在不断扩大,布病疫情也达到了高峰。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和净化羊布病,作者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防控策略,并对我国羊布病的控制与净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羊布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

1.1 病原

羊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B.melitensis)和绵羊附睾布鲁氏菌是羊布病的病原,属于革兰氏阴性包内寄生菌。羊布鲁氏菌最为常见,可以感染山羊或绵羊;绵羊附睾布鲁氏菌则主要感染绵羊。布病病原可分布于羊全身的各组织器官,长期存在于羊群中难以清除,并且也可对人致病,可以通过空气、饮食和受伤的皮肤、黏膜直接传染人类。布鲁氏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 30 min即可被杀死,但对干燥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生存2个月以上。许多消毒剂都可以将其杀死,有研究表明,复合季铵盐类表面消毒剂在低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灭菌能力,建议作为布病的常用消毒剂[2]。

1.2 临床症状

非怀孕羊感染布病后主要呈隐性经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会表现轻微的结膜炎[3]。怀孕羊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第3~4个月),严重时绵羊的流产率可达40%,而山羊则高达50%~90%[4]。患羊流产前2 d~3 d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口渴,产道流出黄色的黏液或脓液等临床症状。流产的母羊大多胎衣不下,流产胎儿大多数死亡,产后母羊仍可持续排出黏液或脓液,继发慢性子宫炎,导致病羊不孕。慢性感染时则表现关节疼痛、跛行、乳房炎、睾丸炎或附睾炎等症状,公羊前期一侧睾丸肿大,后期睾丸萎缩,有热痛感,食欲减少,消瘦。

1.3 流行病学

羊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产仔季节发病最多。其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羊,健康羊接触其分泌物、流产后的胎盘、胎液和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5]、精液等感染布病。此外,尿路也被认为是羊布鲁氏菌传播的重要途径[6]。羊布鲁氏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黏膜以及损伤的皮肤等侵入机体,在动物之间水平传播,一般不发生人传人现象。布病的潜伏期为14 d~180 d,病原菌能从处于潜伏期或隐性感染羊的乳汁、精液、唾液、排泄物等和呼出的气体中排出并传染给同群的其他羊,羊被感染后可以终生携带病原菌成为移动的传染源[3]。

2 羊布病的控制与净化策略

针对羊布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净化该病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易感羊群,因此,羊布病最终还是要依靠检疫、扑杀、隔离等措施净化。由于目前我国布病使用的强制性疫苗都是光滑型弱毒疫苗,其缺点之一是会干扰血清学检测,且只要使用疫苗,同群其他未接种疫苗的羊血清学检测都会呈现阳性,因此控制和净化布病的后期应实行“不免疫+监测扑杀”的措施。

2.1 羊群布病现状评估

根据布病防控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确定流行病区域,然后通过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掌握羊群的养殖方式、数量、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等基本情况,明确羊布病流行情况,并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未控制区、控制区、稳定控制区和净化区,从而实施不同的防控策略。在全国范围内,截至2018年已有29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发现羊布鲁氏菌种[7],且2017年-2019年流产羊群布病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9.08%、36.29%和39.51%,群体阳性率分别为54.72%、84%和86.36%[8],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大防疫力度和资金投入,阻止感染进一步扩大。

2.2 羊布病的控制

农业农村部根据我国布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将全国的省份划分为3个类型的区域。一类地区的羊群需要强制免疫,二类地区个体检测阳性率≥0.5%时可采取免疫措施,三类地区禁止免疫。并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对羊群进行免疫,秋季免疫(交配前1个月)时,对新生羔羊(3月龄以上)首免以及免疫期到的羊进行接种,首免的羊一般在初免后1个月左右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时尽量避免同时服用抗生素。免疫后的羊群,要进行定期检测,掌握羊群免疫抗体水平,水平较低时要及时进行补免。

我国常用的疫苗有牛种A19、羊种M5和猪种S2疫苗,这些弱毒疫苗可以有效地刺激细胞介导免疫对布病的反应,但同时也存在使孕羊流产,干扰血清学诊断,引起人类感染等不足之处。羊群免疫大部分地区首选性能良好且安全性高的S2疫苗[9],虽然M5疫苗的转阳率高于S2疫苗,但容易引起流产,且口服免疫时S2疫苗比M5疫苗效果好[10]。最新有研究发现,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IFITM3)是一种高效的抗细胞内病原体蛋白,而M5疫苗株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富含IFITM3的外泌体[11],让人们对含IFITM3的外泌体抗布鲁氏菌的作用机制和疫苗的研制有了新的认识和方向。此外,一些基因工程疫苗和外膜囊泡疫苗、菌壳疫苗等新型疫苗也陆续被研究,如研究发现,16MΔvjbR被发现其比Rev.1对怀孕母羊的保护力度更大[12],且用于非怀孕羊时未见排毒和表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临床症状[13];还有将布鲁氏菌FLIC蛋白与作为载体的糖基化壳聚糖纳米粒子结合,可以刺激接种动物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抗体,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布病疫苗[14]。

2.3 羊布病的监测与净化

当一类地区布病个体阳性率小于2%或群体阳性率小于5%时,则采取非免疫的监测净化措施。我国净化措施一般采取“检测-扑杀-监测-净化”的方法,每年至少两次根据估计的最大预期流行率,95%的置信区间,10%可接受误差的条件下计算样本数量进行抽样监测(至少检测30份),重点监测从外地调入的羊以及发生流产、睾丸炎等具有疑似布病临床症状的羊。

具体样品采集量不能太少,要预留出后续复核的量。所采集的样品一定要保存完好,尽快送到实验室检测,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检测效率和结果。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等。初筛常用RBT,阳性样品用SAT或ELISA进行复核,阳性即为确诊。但是RBT只能在第15天检测到血清阳性的山羊[3],无法用于早期感染的检测,且敏感性较低,假阴性比例较高[15]。早期检测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但需要养殖人员具备相应的判断能力。胶体金的特异性略低,但操作便捷,可以在调运过程中用于现场检测,类似的快速检测还有侧流免疫层析法(LFA)[16]。其他检测技术如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分析(MLVA),此方法鉴别亲缘关系密切菌株的能力强,可用于感染的追踪[17],其结果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的分型基本一致[18],而且它的低成本和快速检验,可以考虑作为常规一线检测方法[19]。

若某羊场检测结果出现阳性,则全群和周围3 km以内的牛羊场应进行逐头检测。若阳性率≥40%,则全群扑杀(电击);若阳性率≥10%,应将病羊和密切接触的羊扑杀;若阳性率<10%,则将病羊扑杀并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和密切的跟踪监测,直至净化到无阳性羊。此后每月检测1次,连续3次为阴性则判定为假定阴性场,进入常规监测。若羊或羊奶要进行销售,则应反复进行检测,如每月1次、连续6个月为阴性方可销售。常规检测一般每半年抽样检测1次,一类地区可增加检测次数。其中一次的检测时间可以选在羔羊断奶后的4~5月,连同羔羊一起检测。若连续两年血清学检测呈阴性且无新发人畜间布病,则该场达到净化标准。但需建立一个系统的监测程序,以避免布病的再次暴发和流行。

2.4 羊布病防控的其他注意事项

引种和调运是羊布病的防控关键点,有研究分析,引种时不申报检疫传播布病的风险是检疫后引入的1.86倍[15]。而且引种时不可以从布病一类地区引入羊群,调入的羊应采取全群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调入,调入后隔离饲养45 d再次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混群。对于布病新发地区,则更应该严格控制感染动物的跨省流动,布病检测呈阳性或疑似阳性的羊,应在迁移前至少30 d血清学检测阴性时才允许迁移。

3 我国羊布病防控的历史和国外成功控制的经验

3.1 我国羊布病防控的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我国卫生部与农业部联合成立了布病专业防治机构和布病研究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实行健康家畜接种A19疫苗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还举办了全国布病培训班。1965年-1976年,确立了以菌苗预防为主的防治措施。在内蒙进行的两个防治试点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一个不经检疫全群免疫的方法更简单省力,得到了推广。1977年到20世纪末,S2疫苗饮水免疫和M5疫苗喷雾免疫被广泛应用,制定了全国布病防治规划,并提出了畜间免疫为主,采取检疫、淘汰病畜的防治措施,控制效果显著,在1990年达到控制标准的疫区县占72.6%。这20年间,我国畜间布病疫情虽有起伏,但整体水平较低,处于稳定控制期。但进入21世纪后,由于动物饲养量增加,市场流通频繁,布病疫情迅速上升。农业农村部先后制定《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期间建立了多个国家布病综合防控试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完全达到净化标准的地区不多,其中成效显著的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该地区2020年10月27日通过了专家组现场考核验收,成为山东省首家牛羊布病净化县。

3.2 国外成功控制布病的方法

目前,国际上已有挪威、芬兰、瑞典、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国外控制家畜布病的策略和我国大同小异,也是采取全群免疫和长期监测,即先控制,再根除,但也存在不同之处。首先,疫苗选择不同,国外常用Rev.1疫苗进行结膜免疫。在免疫程序方面,国外坚持免疫至少维持一代,并且发病率非常低(群流行率在2%以下)时,才转向根除计划。在停止大规模疫苗接种后,对血清阳性动物使用半抗原凝胶沉淀法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抗体,从而扑杀自然感染的动物。或者停止接种疫苗后两年内不对家畜进行血清学检测,100%控制家畜移动,当两年后预计感染羊群会因为自然更替而消失,此时再进行血清学测试。无论是哪种方法,均需要维持至少8年~10年后,才有可能达到净化。

3.3 国外成功控制布病的经验对我国羊布病防控净化的借鉴意义

成功净化布病的国家,其控制策略的共同点如下:资金投入大、分类管理精确、监测频繁且维持时间长等。相比国外,我国羊养殖密度大、养殖方式复杂多样、专业人员稀缺等特点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控制的经验,延长强制免疫时间、提高净化标准、细化等级管理[20]、监测技术电子化等,与我国养殖场特色进行结合,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控制和净化方案。例如,当羊布病个体阳性率达0.5%或群体阳性率达2%且维持两年时才开始净化措施,处于控制阶段的地区重点放在免疫程序和抗体效价监测方面,处于净化阶段的地区要严格控制羊群流动,重点放在在生物安全和诊断监测方面。

4 针对我国羊布病流行原因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4.1 政府方面要严格管控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撤销了原本专门负责布病防控的领导小组,导致90年代布病有反弹趋势[21]。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我国养殖业生产关系和饲养方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新兴企业的出现的情况下,政府、半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和农民的合作方式也需要得到重视[22]。近几年,南方作为布病新发地区,人和动物疫情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7,23-24]。此外,还有许多偷运偷卖阳性畜、环境卫生不达标、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管理问题的存在。

因此,羊布病的净化不能单纯依赖兽医人员,相应的法律法规、财政资金、人民安全、畜主利益、兽医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这需要一个专项组来领导防控布病,横向联合交通、财政、市场监督、公共卫生和公安等部门,纵向建立由国家、省、市、县、区、乡镇、村等多级防控链,明确工作内容,形成问责制度。另外,除了财政方面,政府还应该加大科普力度,深入人民群众,调动其积极性[25],使其认识到其中的利害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偷运偷卖不扑杀等问题[26]。

4.2 兽医组织方面要提高技术水平

兽医一线方面存在早期预警系统不完善,各场区防控工作缺乏特异性,人员短缺和操作技术不规范、生物安全不重视等问题。在特异性方面,布病防控从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接种、诊断监测等各方面制定和实施都要根据流行病学单位内的实际情况如流行率、羊的品种、用途、体质、配种时间等而制定,不能直接应用省、市级监测方案,同时也包括诊断,检测等操作。如在免疫程序方面,甘肃酒泉瓜州县将羊布病疫苗与羊口蹄疫双价苗同时使用,不仅对口蹄疫免疫抗体影响不大,还缩短了防疫时限,加快了秋防免疫进程[27]。或在监测诊断时,可以考虑不进行复诊,因为复诊也需要时间,还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寻找需要复诊的动物,且复诊的准确率也不是100%,因此可以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复诊。

除此之外,科研人员也要多结合其他动物布病研究进展和生产一线的需求进行研究,16MΔvjbR疫苗和纳米颗粒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同时,既要考虑毒性和保护效力,也要考虑成本。还有近期的通过构建针对两种抗原表位的二价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显著优于单价疫苗[28]相关的研究、巨噬细胞影响羊布鲁氏菌在细胞内的生长[29]等机制的研究,可以借此研究新的布病防控方法。

4.3 养殖场方面应规范化养殖

有研究表明,规模养殖模式布病感染率比散养模式更为严重,农区比牧区更严重[30]。还有用数学模型监测巴西牛布病发现,要根除这种疾病,隔离感染动物和减少种群规模等方法是必不可少的[31]。但是就我国国情来看,规模化养殖场是必要的,那么就需要畜主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保持场区内的卫生清洁和通风良好,做好隔离措施,将生活区、隔离区和生产区相分离,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封闭式管理等措施。定期组织工人进行技术和理论方面的培训,如免疫接种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杜绝由于操作不当引起感染的传播。

5 结语

综上来看,羊布病的净化虽然要由政府带领,兽医技术支撑,但最终成功的关键还是要看养殖场的执行能力。我们不能一味地强制执行,而是要让畜主明白,羊患布病后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如果不扑杀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兽医专家在制定防控方案时也要考虑到经济方面,如考虑复检和直接扑杀疑似病例的经济投入。总之,布病的净化是一项长久的“战役”,不可一蹴而就,在政府、兽医组织和养殖场的密切配合下,我国的布病定能够得到有效净化。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阳性率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