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与英美高校校友工作比较研究

2022-12-17 13:57淼,赵
关键词:母校校友建设

于 淼,赵 佳

(长春工程学院 1.党政办公室;2.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校友是以学缘为纽带而聚合的一个特殊群体,包括曾经在学校学习过的各种层次和专业的学生,以及在学校工作过的所有教职员工。[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的自治体系日臻完善,做好校友工作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众多大学纷纷加大校友工作力度,并通过校友资源来不断拓展其事业发展的外延和深度。基于此背景,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友资源,调动广大校友参与到学校发展建设之中,已成为各大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外高校始终把校友视为重要的办学资源,它既是智力的,又是人力的,还是非常雄厚的财力资源,校友工作已深深融入其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对比国内高校校友工作现状,国内高校应积极借鉴国外高校校友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并结合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治校要求,从更新工作理念、培育优秀校友文化、打造高水平专兼职校友工作队、建设现代化的校友工作网络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校友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使其成为助力中国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力量。

一、英美高校校友工作的现状

(一)英国高校校友工作的现状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史,其依赖的资源主要是丰富宝贵的校友资源。[2]英国高校历来重视校友工作,在校友会的建设、校友服务、校友文化建设以及校友志愿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按照地区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建立了非常规范且数量众多的校友会组织。英国高校依靠这些校友会组织,很好地联络和凝聚了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毕业校友,仅剑桥大学就在全球拥有超过450个志愿者领导的校友组织,校友可以申请成为全球校友社区的一员,并通过参加这些校友组织所开展的校友活动,来继续支持剑桥大学的发展建设。

英国高校校友活动也非常频繁,各高校会定期举办各类校友活动,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校友和在校生实际需求组织校友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形式新颖,而且内容也非常丰富,涵盖了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文化交流、参与学校管理等多方面。例如帝国理工学院就把创业教育融入校友工作之中,把优秀企业家请进校园,让校友和在校生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共同讨论众筹、天使投资、创新创业、理财等内容,还为校友搭建了“创业专业兴趣网络”(Entrepreneurship Professional Interest Netwaork),让广大校友有机会从外界获取更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以及创业方面的支持。这些活动不仅能让校友受益,在校生更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通过参与校友活动,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以便找到自身不足并予以改进,加速自身“社会化”“职业化”的进程,为将来走上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英国各高校还依托丰富的校友资源来开展学生就业服务,在每年毕业典礼上,校友志愿者会邀请应届毕业生进入校友社区交流就业信息,给未就业校友提供就业方面的帮助。

英国各高校校友捐赠有着悠久的历史,校友捐赠已经成为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平均占各高校总收入的6%。20世纪后半叶,随着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预算的削减,校友捐赠对于高校事业发展的影响度越来越高,像牛津大学这样的名校,其校友捐赠收入已占其总收入的27%。美国著名商人迈克尔·莫里兹2012年在母校英国牛津大学设立了贫困学生奖学金,总额达到了7 500万英镑。英国卡迪夫大学于1997年创建了校友会,始终致力于搭建大学与海外校友双边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培育和激发广大校友对母校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鼓励广大校友重新融入学校,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重要活动,并为促进学校的发展提供捐赠、资助和投资。目前,卡迪夫大学已建起一个包含10多万名校友信息的“校友资源库”,这些信息资源为其发掘校友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可见,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英国高校校友工作的重点。

(二)美国高校校友工作的现状

美国大学以“互惠共生”作为与校友关系互动的首要指导理念。[3]美国的很多高校从建校之初起就极其重视校友工作,每所高校的校友工作都有其基本的目标和非常清晰的工作定位,但都会将校友工作定位于“服务于母校”同时“服务于校友”的“共赢”基础上。美国高校的校友工作基础较为扎实,大都建立了由副校长领导下的“校友关系与发展部”,同时配备专业的工作队伍以及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例如:斯坦福大学有专门的校友事务中心大楼,哈佛大学有一座可容纳300名专职人员的校友事务及发展的五层办公大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根据对十万名校友的调查意见建立了三所校友会馆,有五处可供校友预定的活动室。[4]这些高校建有较为完整的校友档案信息库,拥有较为系统的校友跟踪联系制度体系,为校友供给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支持、继续教育等服务。学校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友文化艺术类活动,发送学校报刊资料,举办校友返校联谊和年度捐赠活动,这些工作都已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固化下来。美国高校始终致力于通过全方面的服务,不断密切母校与校友的关系,使校友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动态,进而持续获得来自校友的财力、智力、舆论、道义等方面的支持。

在美国,校友被誉为“大学取之不尽的金矿”,校友捐赠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校友造就了美国“常青藤名校”。[5]虽然“捐赠”作为美国教育部门评价高校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高校自身也十分注重校友“捐赠”,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友工作的全部重心就是为了获得“捐赠”。很多美国知名高校更为看重的是校友对学校的认可度,当然这个认可度是可以通过“捐赠额度”和“校友捐赠率”体现的,而后者往往被更为看重。在美国高校,校友的概念并非特指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其身份虽转变成校友,但并不意味其与大学脱离,仍被视为学校成员的重要组成,能继续使用校内资源,享受学校为其提供的各类专门服务。例如:哈佛大学为校友提供永久的电子邮箱服务;芝加哥大学的校友可凭校友卡继续使用图书馆及体育场馆等校内设施;芝加哥艺术学院在举行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时会广泛邀请校友返校参加。美国高校积极鼓励校友直接或间接参与学校治理,学校董事会或校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中就有校友。例如在耶鲁大学的19名董事成员中,就有6名成员是校友。校友以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学校治理之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母校发展与建设的支持,也是对母校办学治校的监督。美国高校非常注重赋予校友在学校重要政策制定与执行、重大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的决策权力,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战略,可见美国高校对校友的财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具有极高的依附度。在美国246年的历史中,美国大学校友工作顺应社会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国内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高校的校友工作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基本上都建立了专门的校友工作机构,国内各地区乃至海外校友会也纷纷建立,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校友为母校做贡献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激发,校友工作水平显著提升,校友活动越来越丰富。例如清华大学举办的“三创大赛”(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就是一项由清华校友总会创办的全方位、多层次、无间歇地支持校友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品牌活动,为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校友们、师生们提供展示、交流、融资和成长的平台。目前,大赛累计邀请了300余位创业导师和评委,与80多家投资机构、上百名投资人、20多个地方政府招商招才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复旦大学十分注重校友文化的打造,与中国建设银行联袂推出校友专属的标准信用卡“复旦龙卡”,不仅是复旦校友身份的象征,还可以通过此卡完成捐赠服务,通过发行校友专刊《复旦人》宣传广大校友的优秀业绩和学校的发展成就。可以说,当前国内高校校友工作理念、体系、机制、内容、渠道日臻完善,校友工作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取得的成绩是显著。但是,国内高校校友工作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校相比,在校友工作的机制建设、深度与广度、文化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校友服务供给与校友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存在矛盾,“千校千面”“参差不齐”是当前国内高校校友工作的显著特征,“985”“211”“双一流”等重点大学的校友工作基础相对较好,与之相比,一些地方普通高校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校友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

国内高校多是将校友工作列为学校行政管理的一项内容,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类似于高校教学组织运行的校友工作机制和体系,仅将校友工作狭义地理解为服务“毕业生”,并未上升到战略高度去审视校友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重大意义与巨大价值。对校友工作的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的系统性思考不够,没有把校友工作真正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统筹,没有在顶层设计中给予其充分重视。部分高校存在功利心理,把捐赠额度与重视程度画上等号,把官阶头衔与重视程度画上等号,而缺乏系统性和长远发展性眼光,把重点放在校友对母校的捐赠和资助上,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维系“知名校友”关系上,缺乏与“普通校友”的沟通交流,工作也仅限于校友会和基金会层面,不能主动地服务校友的实际需求,过于强调“索取”,缺少良性的双向互动,仅仅当校庆或需要校友帮助的时候才去联络校友。这种功利心态伤害了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削减了校友对母校捐赠的意愿,制约了校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友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校友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能否做好校友工作的关键所在。许多国内高校并未将校友文化纳入学校整体的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去统筹规划建设,对校友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认知不够,导致校友文化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所开展的校友活动缺乏感染力,存在校友活动内涵浅层化、形式娱乐化的发展倾向,且这些活动对校友自身事业发展促进作用不大,对校友的吸附能力不足,这也是导致很多校友不能在毕业后,仍能够把母校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给予持续关注的重要原因。对校友文化所面向的人群分类不清晰,校友文化建设仅面向已经离校的“毕业生”,没有把“在校生”“潜在生源”“教职工”“捐赠者”以及“学生家长”等群体纳入校友文化建设的圈层,致使校友文化的覆盖面不够宽阔。很多大学的校友活动多是注重建立校友与学校领导、教师的互动关系,并未真正搭建起校友与在校生交流互动的平台,也没有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在校生搭建起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例如:校友为在校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学业发展指导等,所以,尽快建立起校友与在校师生、社会三方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校友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校友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国内一些高校未将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列为工作重点,甚至一些高校的校友工作仅仅靠兼职人员来维持,不仅人员数量少,而且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偏低,投入到校友工作中的经费也十分有限,这导致校友工作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国内高校校友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不能完全胜任新时代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要求,他们对高校校友工作的基本规律、方法和内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这种缺乏理论支撑的校友工作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准,严重制约校友工作的内涵式、深层次发展,仅仅依靠一些形式简单、缺乏内涵的活动无法真正吸引广大校友投入到母校的发展和建设之中,也不可能全面提升母校对校友发展的服务能力,其助力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就更无从谈起。

(四)校友联络的网络建设滞后

校友联络的网络既包括狭义上的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工作平台,也包括广义上的校友联络的工作机制和模式。首先,互联网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最重要的手段,但现实却是,由于校友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流动性大、分布广泛,仅依靠校友个体创建的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无法覆盖全体校友,即使是官网上的校友工作板块也多是以学校的高势位姿态去宣传自身,内容多以新闻报道为主,可读性比较差。可见,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和平台是制约母校与校友信息交互的最大难题。其次,一些国内高校由于缺乏对校友联络工作的整体布局,没有建立起有效、便捷的校友联络机制和渠道,联络手段主要依靠专职校友工作人员以及辅导员点对点进行,效率相对较低,信息以单项传递为主,校友对信息的反馈也不够及时,校友主动联络母校的信息传递机制没有建立,还没有形成全员参与校友联络的工作机制,导致许多校友从离开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处于“失联”的状态,校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与利用。

三、基于英美高校经验的国内高校校友工作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英美高校校友工作的梳理和分析,虽然国情不同,但他们的很多思路和做法是非常值得国内高校学习和借鉴的,国内高校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校友工作质量,使校友工作成为推动高校创建“双一流”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要积极转变校友工作理念,把校友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全局去谋划

没有科学完备的顶层设计,就不可能实现校友工作的科学发展。高校要积极转变校友工作理念,借鉴外国高校先进的校友工作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友工作模式。高校要真正树立起“校友工作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工作理念,把校友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让校友工作助力高校“五大职能”的实现,把校友工作纳入高校事业发展改革的全局之中去规划。高校应该成立由主要校领导、校友办人员、校友志愿者、在职教职工志愿者、退休教职工志愿者、在校生志愿者等为成员的“校友工作委员会”,负责校友工作的发展与建设,努力构建起覆盖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友工作体系,并结合实际不断赋予其新的服务、教育功能,进而实现对校友工作的综合规划,既能够从宏观层面上科学把握好校友工作的发展方向,全面激发广大校友以及在校的师生参与校友工作的热情,又能够从微观层面上指导各级各类的校友文化建设,使校友活动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服务于校友职业发展以及在校生的成长成才,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友文化,为校友提供多维度服务

校友文化是一种以学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文化。[6]校友文化建设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基础,没有优秀的校友文化就不能有高水平的校友工作。高校校友文化具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的功能是为校友提供优质的、多维度的服务,隐性功能是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校友文化建设必须以实现这两种功能为目标,去设计规划各级各类校友文化活动。高校要针对校友不同维度的需求,例如毕业校友在能力提高、学历提升、职业指导、校企合作、资源拓展、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一视同仁地为所有校友提供持续的、规范的服务。这些针对校友的服务应该以免费为主,必要的有偿服务为辅,但无论是哪种服务形式,都应该以让校友感受到母校对其持续的人文关怀为目标,都应该以帮助校友实现自身发展为目的,绝不能以营利为目的。高校要通过多样的校友文化活动,对校友施以情感投入,使母校成为其永远的精神家园。另外,校友服务的提供者不应仅仅是学校的教职工,更应该让在校生参与其中,校友工作的对象也不仅是毕业生,还应该包含在校生。今天的在校生未来就会成有校友,可以说在校生既是校友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既是校友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客体,在校生参与校友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实现对学校感情深化和升华的过程,有利于从在校生到校友角色转化时,快速实现校友文化的传递与接续。

(三)加强专兼职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校友工作格局

高校校友工作队伍主要包括校友办公室或校友会等内设专门校友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包括教师(辅导员)、校友志愿者、在校生志愿者等兼职工作人员,这些专兼职人员都是高校校友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做好校友服务的骨干力量。高校要注重专职校友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养,要让那些热爱校友工作的同志,而且又具备较强工作能力与理论水平的同志来从事校友工作,要注重从理论层面以及实践层面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他们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举行各层面的校友工作学习研讨会,尤其要积极鼓励他们学习借鉴欧美高校较为成熟的校友工作模式、机制与内容,做到有选择的吸收,努力做到校本化,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工作之中,不断总结凝练出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友文化以及工作模式。高校还要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热情、乐于奉献的兼职校友工作队伍,要结合兼职校友工作人员群体的不同特点,合理分工,科学设置工作职责、褒奖机制,积极搭建适合于不同群体的工作平台与内容。通过加强专兼职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有热情、又有水平的专兼职校友工作队伍,在全校形成人人关心校友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扩宽校友联络网络,不断拓宽校友工作覆盖面

高校要以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校友工作赋能。努力为校友提供安全、便捷、可信的信息服务,建立健全校友信息数据库,维护与校友的良好沟通,这是新时代对高校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7]持续强化校友工作信息保障能力,加强校友工作网络平台的内涵与内容建设,不能仅把校友网络平台视为基于高校自身高势位的自我宣传,而应是基于服务校友的信息流的双向互动,要让校友通过母校的校友网络平台得到关于学校的各类资讯,这些资讯不能是传统意义上刻板的官方宣传话语,而应是能够实实在在服务于校友创业合作、技术支撑、继续教育、专业咨询等方面的实用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不仅能够架起母校与校友沟通交流的平台,而且还能够在校友之间架起一座多向连通的信息立交桥,可以实现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校友与社会之间的互联互通,这是校友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从更为广义上讲,高校要注重校友工作体系建设,这是一张看不见的网,包括校友信息收集、校友文化建设、校友服务等,都要在这个工作网络上同频互动,高校校友工作能否实现更为广阔的覆盖,恰恰就取决于这个工作网络体系是否完备。

猜你喜欢
母校校友建设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告别母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