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12-29 14:55雷海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云和县黑木耳菌种

雷海燕

(云和县食品药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浙江 云和 323600)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乡村特色产业”,成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决战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扶贫产业。食用菌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肴,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以营养、保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1-2]。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消费国,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业,2018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3 789.03万t(鲜品),比2017年的3 712万t增长2.1%;2018年产值2 938.78亿元,比2017年的2 721.92亿元增长7.97%[3-7]。

云和县食用菌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发展历程,但是,在全国食用菌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本地的食用菌(主要是香菇和木耳)规模却是逐年减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比2015年产量下降5.09%。当前,食用菌生产过程分工及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转型升级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备专业人才、掌握各种信息,成了制胜的法宝,是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8-12]。

本文阐述云和县食用菌产业的悠久历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精品食用菌的思路,以供借鉴。

1 发展历程

1.1 产业历史悠久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239 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浙江的香菇“味之美者,跃骆之菌”,虽未断定是何菌,但却说明古人对浙江这块土地所产之菌早已关注。《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木耳的烹调方法。早在八百余年前,云和菇民以原始的“砍花”法开创了人工栽培香菇的历史。1939年周恩来曾视察了云和小顺黑木耳种植基地。

丽水市作为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从20 世纪90 年代起就引领全国乃至全球香菇产业发展。2006年,云和县食用菌栽培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栽培量为全国之最。崇头镇曾是浙西南最大的鲜菇交易中心,日交易量达100 t以上。云和特有的“黑面”香菇更得到福建、上海、广东等地客商争先抢购。2010年,云和香菇被指定为供沪农产品。

1.2 种类资源丰富

云和县食用菌除了香菇外,还有长裙竹荪、黑木耳、茯苓等都享有盛誉。1994年,在国际香菇生产暨产品研讨会上,云和县“山菌”牌长裙竹荪酒、新科黑木耳、大仑白茯苓获得金奖。“山兰”牌黑木耳,2002年通过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获得“浙江省名牌”称号,2005年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2008年通过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2009年获得“中国国际森林博览会金奖”,多次荣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2011年被评为丽水市“处州十珍”农产品。长裙竹荪是云和的一张金名片,1983年,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站着手试验长裙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2018年,通过云和县金农珍稀菇合作社科技人员的努力,长裙竹荪终于突破了人工栽培的技术难关。近年来,云和还培育了羊肚菌、白茯苓等品种。

1.3 技术基础深厚

云和县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中,有很多技术创新,取得了很多成就。如首创全国先进的香菇半地下栽培模式;郑云隆研究的“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是食用菌生产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2011年,云和开全国之先河,取得香菇、黑木耳、茯苓、杏鲍菇等多个品种的“液态菌种”试验的首先成功。

2 存在问题

2.1 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足

无论是食用菌产业的技术人员,还是具体从事的工作人员,对食用菌产业中的菌种、原料、技术等产业链中的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都不足。1985年,我国开始建立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将微生物的菌种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保护范围。然而,我国专利制度建立30多年来,还很少有食用菌的菌种申请专利保护。检索中国专利信息网可知,截至2015年4月,涉及食用菌菌种的专利仅为11项,其中,黑木耳菌种专利为4项,而香菇菌种专利为0项。云和县食用菌产业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未取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制约了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难以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护。在全国发展食用菌的背景下,拥有食用菌产业悠久历史的地区反而走上了产业发展的下坡路[13-22]。

2.2 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模式已成为食用菌产品走向各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不同于传统销售方式,抖音、快手等平台的带货已经让市民普遍接受,是让全世界认识和接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良好手段。但是,云和县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从业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对互联网销售方式的接受程度低,利用这些工具推广产品的可操作性不高。对于在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随着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助推食用菌产业走出重围,开创一条适合新发展阶段的路子,还需要很多的探索和努力。在面对市民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形下,如何规范生产出高质量安全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打造产品自己的品牌,抢占市场份额,需要从事食用菌产业的研究者和生产者不断研究和实践,以促进食用菌产品的更新换代,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2.3 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和县食用菌产业还是停留在一家一户生产的阶段,农户生产还是宁愿自己各自负责自己家的,工厂化和组织化程度低,对于技术的推广和相关知识的普及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标准化生产推进的不足,使得产品的竞争力得不到提高,产品在市场上难以立足,阻碍了产业在发展中走上更高的台阶。同时,面对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缺少对市场前景的预判,应对市场波动能力不足。2020年突来的疫情暴发,更使整个产业发展雪上加霜。

3 对策建议

3.1 优化市场环境

建立以合作社为基础,供销社、农业农村局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团队,成立以技术人员、专家、一线生产者为主的专业队伍,把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攻克和化解存在的技术问题;协调好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推广互联网新销售模式;统一产品的种植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加快对产品品牌建设和打造;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政策支持,鼓励其对生产条件和能力进行改造和提高,对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的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3.2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食用菌产业要健康、长期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好专业人才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实现产业技术上有创新和突破,不断推进良性发展,不至于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走下坡路。同时,也能避免产品同质化和恶性竞争。

3.3 加强知识宣传教育

不仅是要加强食用菌产业中的新技术推广,还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知识产权、营销策略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重视市场需求信息的发布,针对不同产品和时期,在不同平台上推广不同的产品,降低生产和消费的盲目性。通过宣传和推广,让生产者得到最大的利益,让消费者买到最实惠的产品。

猜你喜欢
云和县黑木耳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会“变身”的黑木耳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云和建设木制玩具文化特色小镇发展规划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黑木耳
客观了解和评价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
选择优质食用菌菌种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