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由:解读影片《小妇人》镜头下的女性主义

2023-01-05 10:50姚芷馨哈尔滨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2年2期
关键词:梅格小妇人女性主义

姚芷馨 哈尔滨师范大学

女性是两性关系的重要主体,性别问题也是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历史长河中的女权运动推动了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发展与完善。随着电影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与女性主题相关的电影主题日渐凸显,内容发展扩充,逐渐形成独特风格与思想体系。作为新类型电影的一种,众多女性主义电影塑造出的经典女性人物形象都成为女性主义电影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国电影《小妇人》作为一部女性主义代表性作品,影片整体内容呈现不刻意、不激进,以柔和的形式去展现出女性的自我力量,深刻探讨了婚姻与自由的对立问题,在特定的时间内表达着全世界广大女性的呼声,这种呼声至今还在影响着女权运动的接续发展以及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强有力关注。

一、女性主义建构中的“她者”呈现

以女性经验为主要来源和动力的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是女性主义的基本内涵。西蒙娜·波伏娃的《第二性》中“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而成的。”[1]这一理论引起了关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和探讨。女性主义呈现多样化,但普遍关注点在女性的边缘化、附属品化。大多数女性主义者认为我们所处的文化是由男性群体主宰,整个文化环境是由男性的好恶建立起来的。因此,女性主义批评家通过文学、影视作品众多形式去塑造“她者”力图去反映,去批判特定文化背景中的性别问题,以试图解释权力的不平等。这种批判立场使女性主义能去抗议女性被排除在外的不平等行为表现,去展现强有力的政治倾向,对女性主义理论本身进行了二次界定。

相较于其他媒介,电影在女性主义这个话题上有独到之处:其一,电影是一种适合批判的视觉观感的呈现;其二,电影可以展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无法作为行为主体的悖论[2]。在女性主义艺术的接续发展中,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作为当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包含了精神分析学、后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等诸多领域学说,解读电影时多从形象与叙事结构两方面入手,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她者”女性形象与以性别叙事为主的意识形态都成了女性主义艺术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加深了对性别和女权的理解。

二、影片蕴藏的女性主义精神剖析

《小妇人》电影是一部具有代表意义的西方女性主义电影,影片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在一个父母开明,思想自由的贫穷家庭中成长的四个女儿各自都有着不同性格品质与艺术天赋。当面对现实时,四个女儿都做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电影基调优美缓和,内容细腻平实,在宣扬女性美好品质的同时,创造性的展现了女性主义的精神内核,在画面中带给观众极强的感染力。其中由西尔莎·罗南饰演的二女儿也就是电影主人公乔勇敢追求梦想去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也成为众多女性的榜样,激励着更多女性不断追求着自由与独立。

使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来讲述内容也是新版电影的特别之处,电影利用两种不同荧幕色调,不断穿插变化的区分女孩们青涩单纯、不谙世事与成熟稳重两大不同的时间段,形成强有力对比,冰冷的现实与温暖的过去互相穿插出现,导演想表达的《小妇人》不再是一部以结局导向为终点的电影作品,而是真正在叙事中以灵动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使电影包含现代意识,闪耀着独立女性精神,让观众走进影片女性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镜头语言下的女性叙事展现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小妇人》体现在电影叙事内容、结构与拍摄角度的方方面面:

首先,用场面调度切换来极力展现男女两性间话语权的转变,也是强弱势的转变。影片一开始,主人公乔的背影占据整个电影屏幕,这一画面构图直接体现出整个影片的价值取向:女性主义。接着,乔进入全是男性的出版社,女主一直是被观看的对象,此时的话语权由男性所主导,女主与男出版家的对话镜头与内容都是以男性视线为准,出版商言语中对乔带有轻视,“男强女弱”展现的十分明显。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在论文《观影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写道:“在一个由性的不平等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在主流商业电影中,女性人物是被观看的客体,也是欲望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女性成为男性主体的视觉动机,这实际上是一个被物化的过程[3]。而反之在电影结尾场景中,乔与男出版家之间的视角是平等的,女主所拥有的才华和能力使她不再是被观看对象,而是自信地面对谈判,这时电影的主导权随之发生变化,以往的“被观看者”占有了主导权。

其次,影片中的男性形象也与以往的商业主流电影不同,有较大转变。《小妇人》中的男性形象是由女性主导并为女性服务的。喜欢女主的劳里是跟随女主的动作才进入观众视线,追随女主并被她美好的个人品质所吸引。乔一直掌握着感情方面的主动权,包括后续劳里表白失败颓废,被妹妹艾米教训继而被拯救开启新生活都是以女性主义为基本导向的。与此同时影片中的父权主义也被母权主义削弱,四姐妹父亲的出现次数很少,反而是母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陪伴了孩子们的整个成长阶段,也正是母亲的乐观与豁达教会了女孩们善良与爱。电影中乔剪去长发卖钱给母亲凑路费也是女性主义符号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这部电影中的劳里和父亲作为男权符号对于女性的影响是很小的,反而女性为男性带来帮助。但影片并没有彻底否认男性形象存在的根本意义,无论是邻居劳里一家还是上战场的父亲,影片中的男性都是温和且带有尊重的,电影将两性的闪光点放大呈现,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戏剧冲突。

最后,影片对两性协调的不断探索也是我们值得分析的。乔是反对婚姻的,她坚定地认为结婚是经济行为与追求梦想实现和自身独立自由是相悖的。她拒绝劳里的示爱而且并不希望姐姐梅格因为选择结婚就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只是觉得,女人不止有心灵,也有思想和灵魂;女人不止有美貌,也有抱负和才华。我真的受够了人们说,女人只需要谈恋爱,然后结婚生子。”[4]乔说这段话的时候是独立的、是自由的、但也是孤独的。为了反抗世俗用不婚主义来证明女性的价值是她对男权社会最好的反击。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道:“只有当两性因素融为一体时,心灵才会才气横秋,双性的心灵是易于共鸣的,它毫无阻碍的传达情感,光彩夺目,浑然一体。”[5]影片结尾坚持不婚主义的女主还是接受了出版社的建议,“世俗”让书中的乔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而大团圆结局也是这部影片想表达和期盼的,导演认为女性的婚姻与理想是可以并存的,两性之间无须站在冲突的对立面。

(二)人物性格中的女性思想表达

在19世纪的美国大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就像影片中姑妈所说:“如果一个女人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唯一的方法就是嫁入豪门相夫教子。”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婚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而主人公乔却是女性成长中女权主义的强有力代表者,抗拒婚姻的乔希望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被接受和认可,比起婚姻她更想追求事业,“就算我死后,也没有人会忘记乔·马奇。”乔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虽然她果敢有主见,但是也有不为人知的脆弱一面。妹妹贝斯生病去世后的乔是迷茫的,她开始自我怀疑否定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与追求是否真正存在,电影中所显现的女主人公不再是以往单薄的女性形象。与许多伟大的女性独立者一样,她们并不总是勇敢的,也可能会犹豫,会放弃,但有着觉醒意识的女性们始终都在与社会所给予的刻板印象做斗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她们不是无所不能,也会像乔一样害怕孤独与渴望被爱,甚至陷入自我怀疑。没有人在生活中是完美无缺的,这也是电影角色呈现出的真实之处。

原著及影片的人物设定也有其独到之处,在乔的眼中婚姻是一个陷阱,女性选择结婚结局注定会走向无趣和平庸的生活,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姐姐梅格的人物性格与乔恰恰相反,她相信爱情并勇敢地追求真爱,与姑妈的思想相左,梅格认为爱是超越物质的,她爱着约翰,因为爱不惜选择放弃自己的理想,将家庭当作自己未来的事业。片中说道:“虽然我的梦想和你的不一样,但不代表我的梦想不重要。”这也是导演编剧想表达的特别之处,梅格选择的不仅是爱情,也是女性对未来人生做出大胆选择的另一种展现形式,被社会所限定的刻板女性印象不复存在。梅格不是典型的“时代先锋女性”,她温柔善良的认定了“妻子”这个职业身份,表面上脱离了字面含义的女权思想,其实也是女性独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梅格的人物色彩是温柔而坚定的。女性主义所提倡的不是坚持反对迈入婚姻大门,梅格选择的事业是家庭,成为一名好妻子是她的工作,对女性来说,爱情与自由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两者同样值得追求。其实,女性主义电影所提倡的“独立女性”不止乔一种,女性获得幸福的途径也不止一种,女性主义不再是政治正确下的空喊口号。

影片所刻画出来的女性人物蕴含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乔在社会男权主义思想的大环境之下敢于坚持自我,冲破社会刻板印象,成为人们所称颂的精神榜样和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先锋代表。而电影中四姐妹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与对爱情和自由的思维方式。在影片中,导演格蕾塔极力表达出任何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不应该遭到否决与排斥这一观念,在不违背本心的前提下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女性形象的刻画是多样的自信的,而非特意讨好,有力量的女性形象总是被定义成固化的“女斗士”也是一种偏执行为。

《小妇人》作为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并没有夸大或鼓吹女性的力量,而是真的展现出了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的女性形象,影片中的每个女孩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都是独立与美好的,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四个女孩们人生选择不同但懂得彼此欣赏与包容,每个人都被允许去自由地成长和变化,书写出自己的人生故事,在价值混乱浮躁不安的时代传播出一种回归本真且鼓舞人心的力量。

三、结语

在女性主义题材中,新版《小妇人》是一部观感优秀的电影。影片在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抛去保留前作温柔恬静、积极独立的基调氛围之外,电影在画面叙事方式呈现、女性角色性格构建和故事结局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独特调整。影片通过对马奇一家女性角色们点点滴滴小事的描写,娓娓道出生活的真相,乔到底嫁给了谁,步入婚姻,相夫教子仿佛是女性一生的最终目标。2019版的《小妇人》打破偏见、冲破桎梏,尽管受现实妥协乔的小说不得不改变了主人公的结局,但影片呈现出的乔依旧是坚持自我的。电影中的女孩们在150年前开启了女权主义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其实《小妇人》中最为宝贵的女权精神是对每一种女性的生活方式都给予宝贵的支持与发自内心的理解。故事的结局毫不意外是开放式的,选择追求爱情还是选择追寻事业都是主人公乔作为一名女性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不后悔选择。即使选了爱情,她也依然会保持着对独立人格和事业的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独立女性”所要面对的便是静下心来,听从自己的声音,自信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小妇人》作为一部现代化的古典电影,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不平凡之处,电影中的女性不再是女权抗争的符号,而是真正开始向内心探索自己的渴望,不管选择独立打拼事业还是嫁给爱情,都应该勇敢的追随内心,显现出女性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魅力。“她有过比任何金钱能买到的更珍贵的东西——爱、庇护、平静和健康,这都是生活中的真正幸福。”[6]小妇人们试图打破既定的社会角色,无论是妈妈、姑妈还是四姐妹,她们都具有自我定位的意识,对于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思想与理解,并愿意付出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迎接更广阔的未来,美好而真实。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是对女性主义的一次深入总结,从古至今,女性一直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着不懈努力与追求。现如今,女性主义未来发展趋势也依旧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随着女权主义艺术不断丰富发展,新女性主义电影也即将为观众来带全新的视听体验。当今的社会大环境给予广大女性更大的进步性和包容性,女性群体可以自由选择从事什么事业,追求何种梦想,是否选择进入婚姻,每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都应值得被尊敬与理解,爱与自由并不矛盾,而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女性主义所追求的真正独立不是不依靠任何人,而是不以抗拒婚姻来证明独立,婚姻不再是理想和未来的阻碍。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女权意识也同样不断觉醒,性别歧视是应该坚决反对抵制的,两性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女性主义真正追求的平等是值得永久探讨并为之不断努力的。女性主义电影自发展以来始终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对女性形象的贬低行为进行着批判式的反抗与斗争,电影通过荧幕,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不仅只是以观众业余生活下的一种娱乐消遣方式而产出存在,更是全人类思想观念的一种具体映射。女性是人类世界的重要部分,也应作为电影世界的重要部分而存在。女性主义电影发展创新需要新观念、新元素,未来也期待着更多优秀的女性主义影片被社会认可,使得女性题材在电影市场中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梅格小妇人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小妇人》: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最后的夏天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跨越时空的爱
亲人( 连载一)
《小妇人》的写作特点探究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觉醒
从《小妇人》看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