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价值与传播探究

2023-01-05 10:50林燕北京广播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2年2期
关键词:纪录片中华历史

林燕 北京广播电视台

随着世界范围内交流的深入和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和发扬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因此,拓展传统文化传播途径、推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做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而纪录片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真实性,其主要价值也就是真实还原。当前社会中,传统文化纪录片制作与播放已经成为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通过文化纪录片的制作和播放来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接受并传播中华文化。下面对传统文化纪录片传播进行研究。

一、纪录片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因为纪录片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播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方面,纪录片的关键是“纪录”,这个纪录具有真实性。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都是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的,都符合历史及现实态度要求,拍摄时以纪实为主。纪录片内容与社会历史及生活有很大关联,展现给大众特定的社会范围或年代、区域的真实历史,在使观看者了解历史的同时,开展自我审视和学习,提升自身对社会发展历史及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纪录片还可以打破传统电视影像节目的语言要求,通过历史场景还原、老照片展示、现场品尝等场景来描述想要表达的内容,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1]。比如近些年较为流行的纪录片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该片主要是讲解我国不同地域的美食及其制作过程。通过制作过程拍摄,将制作过程展现给观众。同时通过制作的食物成品、食客制作享用时的神情来传递出想要表达的内容,给观众带来很强的视觉享受。同时这个纪录片也被大众所接受和熟知,具有很高的收视率,传播效果也很好。既可以让观众了解到我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传授给观众很多的烹饪技巧和方法,推动美食文化的传播,有益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价值探究

纪录片是影视片的一种,但是较普通影视作品而言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是通过拍摄的方式来纪录一些当前生活中存在的,或者历史上发生或存在的事情。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纪录片纪录内容的种类也很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见证和反映出我国各个时期及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我国纪录片多以纪录历史或人文、民俗等为主,可以全面地将这些历史和人文、民族风情、民俗等带给观众,使其感受中国的优秀独特文化,吸引大众对这些文化的兴趣和认知,以便实现对文化的接收、理解、传播和发扬,具有很高的价值。下面就从文化、历史及教育三个方面介绍纪录片的价值[2]。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文化价值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文化追求和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作为中华儿女,掌握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必须的,这甚至关乎到个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中华优秀文化纪录片制作传播的目的也正是研究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片中会反映出特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甚至可能将这些需要展示的文化细化、生活化到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中,帮助观众深刻、真切地体会这些文化内涵[3]。作为观众,观看文化纪录片,很大程度会被未知或者已知的文化所吸引,对纪录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通过进一步观看来引发观众自身的思考和学习,起到感同身受的作用。促使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染,更深刻地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精髓。除了文化熏陶之外,通过观看文化纪录片,还能引领观众了解中华民族范围内的人文风情。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不仅可以帮助观众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还可以使其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精神感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4]。以《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为例,主要是依靠对不同美食进行制作来吸引观众,让观众了解中国范围内不同的美食文化。在给观众美食诱惑的同时,激发观众的尝试欲望和思考,尝试制作对应的美食,甚至尝试利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来获得更多的美食。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传播开来。同时这些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也会受到世界领域的关注,将传统中国文化介绍到世界范围内,走入全球视野。对中外文化交流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历史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中不仅包括对民族风情及美食等的介绍和传播,还包括了很多对我国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的纪录和展现。例如《书房里的中国:纸寿千年》《百年巨匠》《紫禁城》及《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这些纪录片都有一定的历史追溯意义。或通过汉字、故宫文化等来引导展示一段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场景,将一段段的历史变换过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时这些纪录片不仅是某一领域的历史纪录,更是蕴含非常强的人文底蕴,还原了真实的历史过往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历史价值充分体现了出来。通过纪录片中画面转换及故事、知识介绍,让观众了解了很多之前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让观众对里面的物、人产生兴趣,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北京卫视推出的《紫禁城》画质清晰,在史料解读、历史情景再现等方面做得很好,影片内容阐述了明清两代王朝由盛向衰的历史变换命运,介绍了紫禁城建六百多年来的风云变幻,很有历史价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教育价值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纪录片中除了传递历史和文化信息之外,还会传递诸如精神、品质等信息,给后代形成正能量教育,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5]。其中较为经典的,同时也深受观众欢迎的纪录片就是《家风》,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也代表着一种传承。《家风》中不仅介绍体现了我国浓重的传统文化,还重点通过对几个家族中较为有名的人物事迹进行介绍来对家风进行逐层剖析解决,可以给观众带来很深的教育和影响,引起观众对家风的重视。《家风》这部纪录片可以说非常成功,因为家风家训也是历史的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先辈的智慧缩影,对于家族乃至民族兴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家风的传承和教育价值纪录片需要被重视和传播,以便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制作和传播。而对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不仅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历史故事,同时也会给观众带来很多的“工匠精神”影响,使其受到教育。给个人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创作传播重点

上文提到纪录片的关键是其真实性。但是纪录片作为一个供人观赏的影视作品,还需要具有观赏性。只有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才能吸引观众去连续观看纪录片,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因此当前社会的纪录片方式是在保证纪录片真实性的基础之上来增加一些纪录片的观赏价值。这个过程中创作人员可能通过应用故事化及多元化的叙事方式来丰富纪录片的内容,提升其观赏价值,进而达到传播纪录片文化内涵的目的。下面就介绍一下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创作传播重点。

(一)注意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法

目前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纪录片形式就是历史人文纪录片,这类纪录片主要是探究过去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物品及朝代等,实际上纪录片内容主要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对过去进行还原,这种还原是艺术和纪实的结合,可以在纪录片中设置人物扮演和具体场景再现,吸引观众的兴趣,跟随纪录片对历史进行深入探究,以便更多地了解历史。

(二)采用多时空叙事

传统文化纪录片,尤其是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叙事时空是很重要的,承担着历史与现实时间和空间连接、融合的作用。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同时选用从历史时空角度和现代时空角度两个角度着手叙事,可能对统一地域或者物品等进行叙述,提升观众对历史的认同感,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拿《故宫》这部纪录片来说,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藏品及其实际功能变化等角度讲述了故宫内部一些故事。让人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辉煌、神秘、多彩,了解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故宫100》则阐述了故宫内部100座建筑沧桑经历,纪录片中还用到了三维动画效果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来增强故宫的视觉效果,将故宫建筑的历史变迁过程呈现出来,十分震撼人心。

(三)把控纪录片的视听语言

纪录片的吸引力及传播效果需要优质的视听语言来实现。视听语言即包括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种。首先,视觉语言。视觉语言就是画面感。通常为了满足观众的画面要求,需要采用较为丰富的画面语言及多样的镜头来完成对应的视觉语言表现。这一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美感。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视听要求,需要借助当前流行的动画特效、数字特效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画面质感,将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地渗入到观众脑海中。其次,听觉语言。听觉语言主要指的纪录片声音方面的效果,诸如背景音乐、解说语、同期声等。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声音塑造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可以通过合适的解说词来解说对应的场景和画面,帮助观众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表达的内容,进入场景之中。同理,合适的背景音乐更能烘托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帮助观众产生共鸣,将自己融入作品之中,更真切地理解所讲述内容,提升传统文化纪录片魅力。因此必须重视纪录片带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可以像纪录片《紫禁城》一样,结合影像故事和主题来量身打造音乐主题歌,每集剧末都能通过音乐带回到那个历史时刻,将历史文化的绵长厚重寄于音符和旋律之间,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传播效果的措施

(一)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归根到底传播的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目的是通过传播来引起大众的共鸣之感,认同并传播发扬这些文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做好纪录片制作工作。而制作纪录片的前提就是制作者对自己要传播的文化具有足够的自信,具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否则不利于文化纪录片的表达和传播。所以做好中华优秀文化纪录片的前提,就是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需要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为前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和文化,将中国历史文化的演变看作文化历史进步和升华过程,以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来客观纪录和表达、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观众带来正确的指引。

(二)创新制作手段和思路,丰富纪录片内容

首先,创新制作手段和思路,丰富纪录片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来的,其内容和形式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同时这些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历史阶段,对应的文化也不尽相同,甚至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目前我国已涌现出来很多的传统文化传播纪录片,虽然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但是同时很多纪录片在制作传播上有很多雷同之处,整体表达方式和手段缺乏新意。因此为了提升纪录片传播效果,丰富纪录片的内容,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根据时代发展,不断研究创新,在纪录片创作中融入更多的高科技及新颖手段和思路,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创意性,使其更加立体化和全面化。达到帮助观众认识、了解、掌握、传播历史文化的目的,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纪录片行业的进步发展,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更远的传播。

其次,创新传播方式。传统文化纪录片大都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来播放,受众更多地都是电视观众。这种传播方式下,接收群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广开思路,寻找更多的传播方式来扩大纪录片播放的灵活性及受众群体。目前随着自媒体、融媒体的发展,微信平台、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形式呈现出来,可以起到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及传播灵活性的目的。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们也开始广开思路,借助这些力量进行文化传播。一些新媒体平台中也开始传播这些纪录片,获得了更高的热度和流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不能满足于此,现在只是跨出了第一步,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与其他新兴媒体平台的合作,或者进一步创新合作方式,找到更好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效果。传播过程中还需要制定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宣传,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纪录片是目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纪录片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乃至教育价值,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和发展、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从业人员和机构在进行纪录片制作时,必须把握纪录片制作和传播的重点,创新出更加有效的手段和形式来完善和丰富传统文化纪录片内容,提升纪录片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纪录片中华历史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