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探析

2023-01-05 10:50汪帆滨州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播受众信息

汪帆 滨州电视台

当前产生了很多的新兴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已经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渠道。其发展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去了较大的冲击,收视率不理想,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积极的进行创新。相较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的内容创作方式较为便捷,内容传播效率高,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媒体就要积极的运用网络平台,学习和参考新媒体的新闻模式和方法,同时发挥出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媒介融合下,广播电视台记者就是一个突破口,记者需要转变以往的工作理念,创新采访流程及形式,有效的完成采访任务,运用摄影设备拍摄素材,并且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采访前还要做好准备工作,运用网络交流,提升采访工作的高效性,采访后可运用各媒体平台完整的梳理及发布事件,促进广播电视台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工作的特点

记者是最先接触新闻的,也是传播者,新闻传播效果和记者采访工作质量具有紧密联系。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工作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首先,新闻事件的复杂性。新闻内容较为零散,而且比较复杂,记者需要整理各种信息,并深入的分析和处理,通过加工后给观众展示完整、真实的事件,让观众可以及时掌握新闻信息。其次,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如果有需要,记者应该跟踪调查,掌握更多的新闻信息,延长新闻事件的时效性[1]。最后,客观性。记者在采访中应该坚持客观性,不能融入自身的主观情感,立足于第三方的角度,把事实展现给观众,为其提供思考的空间。

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记者采访的新要求

(一)速度方面的提升

媒介融合下,信息传播变得更快,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让记者不得不改变以往的传播渠道,向全网不同的平台拓展传播。实践证明,网络传播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在传播速度、受众方面具有优势,传播方式更多样。网络传播的信息来源更广,除了专业记者之外,所有的事件目击者都可以传播,打破了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垄断的形势。新媒体发布的信息受众更广泛,所有的信息接受者同样是发布者,信息传递变成个体间的交叉相互传播,让传播量及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凡事都有两面性,新媒体传播同样具有不足,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各种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很难辨别真假,没有具备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媒体确定信息是否真实,对此,广播电视台应该发挥出自身在这方面的优势,提升公信力。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发布,官方的广播电视台可以及时获取事件实时信息,这是一些新媒体没有的优势。然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要快于传统媒体,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运用多元化的方法,促进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

新形势下,还要注重采访形式的便捷性、节目制作的新颖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提升信息发布的高效性。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平台各自的优势[2]。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可以促进传统媒体优势的发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适应受众的要求,促进信息的快速发布,让受众能够获取权威、真实的信息。

(二)和受众沟通的顺畅性

新媒体时代下,媒体格局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过去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信息,当前网络平台占据主要的信息传播位置。受众在信息接收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是被动的接受广播电视台传播的信息,而当前可以主动地在网络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能和信息发布者进行互动,提升受众接收信息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记者需要深刻意识到和受众交流互动的意义。在平日工作中,记者除了要报道基本信息外,还要运用多样化的信息发布平台,掌握受众反馈的问题,浏览其对于信息的接受情况以及提出的建议,积极结合受众的反馈,对采访方式以及制作流程等进行优化,符合受众信息接收以及交流方面的要求。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新闻事件,如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3]。借助平台中的评论功能,受众浏览信息后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论、见解,记者要及时地了解受众的反馈,构建信息互动及反馈途径,提升受众对于传统媒体信息发布账号的忠诚度,吸引更多的受众,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记者除了要完成采访及新闻发布的工作任务之外,还要借助各种平台加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及交流,在这期间可能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例如基于部分评论深入的挖掘信息新闻内容后的故事,丰富信息内容,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

(三)采访形式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当前时代背景下,传统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会碰撞出更多的可能。视频平台信息发布者、广播电视台记者、受众、受访对象在新闻电视采访方面的态度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之前人们对这方面的认知较少,导致广播电视媒体显得比较神秘。而网络以及新兴媒体的发展,让电视台采访被人们所熟知,受众面对采访的态度比较平静,带有抵触情绪的群众较少,大多数人愿意在镜头下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这样的转变,记者需要通过采访深入群众,体现出采访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通过群众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对采访内容进行补充,给受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通过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在平台中进行图文或是视频直播,能够让受众及时掌握事件发生状况,受众可在平台中观看以及评论,扩大记者采访受众范围以及信息发布的范围,进一步提升新闻采访的包容性及开放性。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一)并未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工作的系统性较强,为了采访时能够顺利地开展,就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也对记者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应该具备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然而现阶段很少有记者会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导致在采访中出现突发问题后无法及时解决,影响了采访的正常进行,记者不能深度挖掘内容,还有部分记者无法灵活的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记者和观众在互动中无法从信息中选择出与采访主题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新闻的质量[4]。

(二)采访观念陈旧

记者采访工作带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及系统性,采访形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即便是相同的新闻主题,结合具体的采访对象,也要灵活的改变采访形式,对其进行创新,进而收获更好的采访效果。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记者习惯使用节目套路化的采访流程,按照既定的采访形式实施采访。在采访中并未加强媒介融合技术的运用,很难获取深度的材料,对电视新闻节目录制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对现代化采访技术的应用不足

媒介融合下,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如在线访谈、直播等,然而很多记者并未跟随时代发展趋势,没有积极的学习新的技术,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在采访工作中并未加强对新技术的利用,限制了电视新闻节目和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不利于节目的呈现效果,导致收视率较低。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创新措施

(一)实事求是

这是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要始终坚持的原则,虽然新媒体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因为网络技术门槛较低等原因,导致新媒体中发布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不真实的信息,这就体现出广播电视台的优势。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做到实事求是,播报真实的内容。对此,记者不仅要对采访模式进行创新,同时要确保真实性,以免影响到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记者在工作中应以身作则,树立较强的道德意识和正确的工作态度,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和内容,禁止歪曲事实。

(二)采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基于媒介的融合,能够为记者采访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促进工作的高效开展,但是也为其信息发布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除了要及时的报道新闻,还要对新闻有较强的敏感性,提升采访的效率。为了获得具有价值的信息,在工作前要做好准备工作,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掌握被采访者的情况以及事件,进而有效地进行采访,灵活地应对采访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确保采访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一,记者应该结合采访主题,运用网络以及新媒体技术,合理的选择被采访人员,收集整合被采访人员的相关信息。记者采访对象一般都是陌生人,为了确保采访的有效性,就要先掌握其基本信息,进而合理的选择采访方式以及问题,发掘有价值的信息[5]。第二,提前对采访的视角进行规划,列出提纲,对场景实施模拟,保证实际采访活动的有效开展。第三,记者应该灵活的运用多样化的新媒介工具,发挥其优势,促进采访工作的开展,展现出自身的专业性。

(三)运用新媒体挖掘传播新闻

新媒体在时效性方面具有优势,记者应该掌握这一特点,敏捷的发现紧急事件以及热点问题,并且进行有效的分析。在筛选以及编辑信息之后,发布新闻素材。得到受众关注时,需要正确的引导舆论。另外,记者应该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为民众发声,选择以及发布的新闻内容应该贴近人们的生活,关注其讨论的热点问题。

广播电视媒体要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就要合理的运用网络传播平台,对信息传播途径进行拓展,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拓展传播范围。现阶段大多数人已经习惯用电脑以及手机对信息进行相关的操作,记者可运用微博和微信等,及时发布新闻信息,提升新闻影响程度,促进信息高效的传播。在确定媒体工具时,记者应该关注受众以及电视台要求,掌握不同工具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确保新闻的有效发布。对于新闻内容,应该结合各种表现形式,为受众带去视觉冲击,提升其关注度,最终提高收视率。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

记者在采访之前,应该利用互联网对采访计划以及活动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掌握有关事件及人物,同时给被采访者发送邮件,让其了解采访内容。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不仅要向电视台报告采访进度,还要在网络上直播采访内容,便于接受受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之后的采访优化提供依据。若无法当面采访受访者,记者可通过语音连线实施采访,并且将采访内容发布到网络中。基于利用媒介工具,可以促进采访的沟通,确保采访的有序进行,提升记者的业务能力。

(五)学习新媒体经营栏目

新时期背景下,记者需要注重和公众的互动及交流。除了可以运用新媒体及网络对新闻内容进行挖掘和传播之外,还可以在新媒体上设置栏目,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组合。当前人们的信息参与性及表达欲望日益提升,电视台和人们的互动不足,无法适应人们的要求,使得受众变少[6]。对此,新闻节目可以通过在新媒体上设置栏目,促进和受众之间的交流及互动。记者在应用新媒体发布新闻内容时,应该正确地进行操作,注意使用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应该接地气,进而吸引人们观看和互动。

(六)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因为电视台记者面对的被采访人员都是陌生的,被采访者面对镜头难免会比较紧张,会影响采访的正常开展以及记者获取有用的信息。要想改善问题,记者就要掌握技巧,合理的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采访氛围,帮助被采访者减轻和消除紧张的情绪。除了运用合理的采访方式之外,记者应该放松表情以及放慢语调,提升被采访者的配合度。

(七)掌握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提问技巧在采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拉近记者与被采访人员的距离,便于有效地沟通,确保采访的效果。首先,记者应该科学的设置问题范围,让被采访者结合问题表达观点,记者则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记者要确保被采访人员表述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刻意引导以及歪曲事实。除此之外,记者的问题以及被采访人员的回答都要是即时的,进而体现出新闻采访的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各种新型媒体的发展给电视广播电视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要积极的运用网络,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记者通过对采访的形式进行创新,提升记者的专业性及网络媒介的技术能力,给受众提供及时的新闻信息,提升广播电视台的关注度,进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升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广播受众信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订阅信息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