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新闻编辑如何应对媒体融合时代的挑战

2023-01-05 10:50王娜鲁北晚报社
环球首映 2022年2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工作者融合

王娜 鲁北晚报社

报业的媒体融合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化转型,各家报社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后期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自党的十八大以后,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通过搭建融合平台和多媒体矩阵,拥抱新形势和新发展,续写报社“新生命”。作为报社新闻编辑从业者,要梳理创新意识,主动学习和创新,达到媒体融合新要求。

一、媒体融合时代的特点

从媒体传播的角度分析,呈现以下特点:①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各类先进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背景下,信息传播开始进入到极速时代。受众除了即时接收到新闻信息,还能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观看、了解更多新闻资讯。②信息传播量大。网络背景下,人们通过微博、微信以及各类新闻资讯APP等,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采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使得人们彻底摆脱了纸质获取信息的途径。③传播方式丰富化。传统报社的信息传播,主要是依靠纸质版文字传播,新媒体时代下则通过各类形式传播。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需要积极创新和发展,适应工作新形势和新特点,掌握新技能与新方法,达到现代化报社的要求。

二、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编辑的工作要求

(一)案例概述

以某报刊为例,基本构建了以客户端为主体、社交媒体为侧翼、入驻账号为补充的移动传播全媒体矩阵,打造了多矩阵,形成一报、两网、三端、微博、微信等。为实现媒体融合,搭建了新媒体平台,开通了460个账号,其中微信和微博分别为32个、37个账号,视频矩阵超过20个视频账号矩阵,音频矩阵总计25档播客节目,头条号和百家号等超过300个账号。经过快速发展,全网覆盖人群达到2.8亿,日均传播流量将近5亿。目前,形成了全媒体、立体化、多元化、多平台共享分发的传播格局,报社的整体传播力、引导力以及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报社的业务情况分析

媒体数字化“破圈”。为了适应融媒体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获得习惯,新京报创建了适应新媒体传播的内容生产体系。在实践中制定了移动优先、视频优先的战略,探索媒体数字化的“破圈”之路,打造新路径和新模式。从新闻内容质量与水平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坚持“视频优先、文图升级、音频孵化”三个产品维度,贯彻“快、深、独、准”理念,打磨优质原创内容,构建传播新业态,积极推行全领域视频化。在民生领域报道业务方面,提出调查报道品牌化和融媒体化的发展思路。将报纸业务进行优化升级,打造为高质量、有深度的精致阅读与品味生活的载体。除了做好新闻产品外,积极打造《时事周刊》《深度视线》以及《娱乐周刊》等。新形势背景下,新京报将多元化经营当作总方略,构建全方位营销体系,积极打造泛媒体产业圈,将跨界融合作为新“蓝海”。

新闻+商业模式。积极释放媒体流量与潜力,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再造以及领域重构等方式,逐步形成多元互动延伸,朝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形成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模式。利用构建的全媒体平台,挖掘多元化业务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通过舆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以及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助力政府及时掌握舆情趋势变化,助力政府掌握舆情趋势变化。在新闻+商务业务方面,积极拓展全域资源新渠道。通过建立跨终端、多品种、聚合类的平台,持续释放媒体流量与潜力。除此之外,加强经营统筹,形成合力开拓市场。

(三)基于报社业务的编辑岗位要求

全素养。传统报业纸质传播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者仅需要掌握文字整理和撰写的技能,而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则不同,编辑工作人员除了掌握文字技能外,还需要学习现场直播、短视频制作等有关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报社新闻编辑工作的新要求,适应编辑工作的新要求,成为全能型人才,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知识技能型。从新闻编辑业务的角度分析,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多渠道、实时化,对内容的质量与传播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很多报业集团都建立了新媒体平台,并且打造了很多矩阵,涉及民生、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知识型人才。在新媒体传播模式下,新闻编辑工作的要求更高,需要编辑工作者能够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对编辑岗位负责,用于创新构建新的信息传播模式。除此之外,还必须更新编辑理念和思维,适应工作新形势和新发展,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水平。积极学习新闻采编与制作相关技术,实现信息采集、整理、制作的全面化掌握,全面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适应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创造更多的效益。

认真负责。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受众获得新闻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并且新闻传播速度更快,各类质量水平参差的新闻内容充斥在各类平台,使得新闻质量控制面临很大的挑战。作为新闻从业者必须认真负责,追求新闻快速发布的同时还需要做好质量控制,适应工作新要求和新标准,达到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做一名有理想、有信念、有原则的新闻工作者,做好内容“深度调查”,做好新闻质量的把关,保障媒体融合的效益目标实现。

(四)新闻编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融媒体新生态,新京报面向媒体融合新发展,强化顶层设计与架构调整。构建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且和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协作共同体,构建人才孵化培养新模式。从新闻编辑工作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角度分析,新修订制定了35项涉及视频采编管理和新媒体账号管理制度等,并且结合融媒体新生态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新闻编辑队伍的管理。除此之外,建立了采编指挥调度中心,构建集约化内容生产体系与全媒体传播链条。根据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进行新闻编辑人员的培养,满足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用心投入,利用编辑人力资源促进报社的转型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

三、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编辑工作的优化

(一)做好新闻编辑的特点分析

从当前报社新闻编辑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编辑工作者需要将新闻报道内容加工为包含H5动画和图表以及小游戏等在内的多样化产品,以此满足不同终端以及不同读者的需求。相较于传统报纸的多样化产品,实现数据可视化更能够直观地展示新闻报道的内容。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通俗易懂的动态图表相比静态文字更容易被受众理解与记忆,增加了可读性与趣味性。除此之外,报社转型创新发展还推出了微视频和短视频以及Vlog等视频类的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这些产品的内容制作,需依靠专业化手法拍摄完成,进而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并且获得读者的认可。在内容制作和传播的方面,新闻工作都呈现出了新特点,继续采用传统的编辑手法难以达到要求,需积极创新新闻编辑的方式方法,适应时代新发展和新要求。新闻内容采编工作中,需要融合云网络抓取的实时数据信息,可以即时将各地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与新闻线索以地图的形式呈现给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分发环境,根据评论消息数据以及用户画像分析,能够深度了解用户阅读习惯与行为特征,进而根据用户对新闻的喜好进行个性化推荐。面对新闻采编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结合的新闻编辑特点进行创新。根据需求培养和培训,提高人才素养水平,挖掘人力资源的价值,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 价值。

(二)引入新编辑技术并做好人才培训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编辑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新技术和新人才的合作共同完成此项工作。目前,新闻编辑软件不断更新,并且和高科技时代保持同步发展。为提高新闻编辑工作的指令,需结合业务的特点引入新编辑技术,积极拓宽传播渠道,构建多元化的新闻传播体系,打造传播新阵地。从当前的新闻传播渠道分析,微信微博以及资讯APP等被广泛应用,为人们了解新闻时事提供支持。报社与新兴信息传播主体的差距明显,在转型发展方面需要积极建设新平台和新模式,适应新闻传播新特点。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则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编辑技能和方法,适应工作的新要求。结合报社的传统编辑理念与编辑原则,不断创新发展。除此之外,积极引入新技术人才,例如外语翻译人才和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人才等,满足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壮大编辑队伍。在新闻内容制作方面,需要准确进行新闻判断,决定采用何种新闻元素和内容,定义新闻内容。对于版面的布局,则要围绕顺序和空间以及色彩等,采用科学合理的编排手法,体现不同的倾向,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1]。

(三)培养新编辑人

报社新闻编辑工作已经呈现新形式,并且有了新要求,作为编辑工作者,必须要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编辑岗位的工作需求与要求。编辑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使得工作方式方法呈现了新变化,对工作人员也提出新要求。目前很多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还不足,未能树立主流价值观,缺少主动学习意识和动力,需要进行思想提升。作为新闻编辑工作者,要能够从客观角度分析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并且精准辨别信息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容把握能力,以达到编辑工作的要求。这需要加强编辑工作者的政治文化素养培养和提升,使其达到工作的要求。对报社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做好培训,适应工作的新标准和新需求[2]。

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具有紧跟时代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积极地创新。保持拥抱的态度,去面对新事物和新形势以及新业态,积极主动学习,收集与筛选各类新闻素材,做好新闻素材的加工与制作,制作高质量新闻产品。采用网络技术与新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传统报社新闻编辑工作的优化,解决传统模式下的不足,积极拥抱新传播技术,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适应新媒体客户端的编辑工作特点,达到编辑工作的要求。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适应工作的新要求。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虽然可以获得很多的信息内容,不过信息泛滥且真假不明的现象尤为突出。这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做好质量的把控,为受众提供优质的内容。在新闻内容制作上,结合微博微信的特点,制作高质量的新闻,增强新闻传播力[3]。

除此之外,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要坚持正向舆论引导。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传播的自由度更高,作为有责任感的编辑工作者,需要做好整个新闻传播流程的有效控制,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质量。责任感是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任务,当好社会的传声筒,做好传播内容的守护者,把关传播信息的质量。在新闻编辑工作中,积极与同伴配合共同完成内容的制作与把关[4]。

(四)面向受众进行传播

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深入了解群众,做好社会需求的调查,高质量地完成新闻编辑工作,增加新闻传播力。新形势下群众对网络用语和网络信息的关注更高,进行新闻内容的编辑,则要合理适当运用网络用语,在迎合受众喜好的同时做好新闻质量的控制。作为新闻编辑者要具有开放眼界,增加新闻的敏锐性,筛选具有价值的新闻[5]。深度挖掘新闻线索背后的信息,进行深度调查与追踪报道,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渠道追踪报道,并且增强和受众的互动,为其提供所需的新闻。用受众视角看待新闻信息;用专业人的素养和能力把握新闻质量,做好全面严格的控制,制作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以适应时代新发展和新要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内容的控制,为报社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促进新闻编辑工作新发展,实现新闻的社 会价值[6]。

四、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报社新闻编辑工作的形式和特点有了新变化,为适应新闻编辑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情况,需要积极转变编辑工作理念,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成为优质内容的制作者和新闻品质的把关者,适应媒体融合下的编辑工作要求,创造编辑的价值。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工作者融合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关爱工作者之歌
融合菜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