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师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的同异

2023-01-05 10:50刘慧婷江西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才素养音乐

刘慧婷 江西师范大学

如今的音乐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音乐素养、音乐表演能力等。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学校和家长也逐渐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教育。为了顺应国家的号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各高校的创新音乐教学需要结合音乐表演的形式,实现音乐教育与表演的双向发展。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之间的差异性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的教学目标不同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能力,而且还要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1]。而音乐表演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也就是比较重视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教育学习阶段,各个高校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对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突出。

(二)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的教育体制不同

音乐教育比较侧重于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目的在于扩充和落实国家的师资队伍量的建设,进而提高各个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而音乐表演专业,更多的是比较重视对于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旨在扩大各个地方音乐表演人才的队伍,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音乐表演艺术,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2]。

(三)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的内涵表现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或者是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类专业中,音乐教育都比较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注重于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3]。而音乐表演专业大多都比较注重学生的音乐表演特长的训练与学习,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这同样也是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最本质的区别所在。

二、产生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差异化的原因

由于目前各个高校,对于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者之间没有做到更好的协调,所以导致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够完整。综合来看,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和人才定位的不同

具体点来说,音乐教育是属于师范类的专业,重点在于培养教育型的音乐教学人才,用以扩大和充实国家的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而音乐表演则是艺术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训练各种技术表演和技能,可以为各个艺术团体队伍的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表演型人才[4]。

(二)制度课程体系的设计内容不同

教育目标决定了音乐课程体系的内容,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制定,专注于对学生教育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因此课程内容偏向于基础理论教学的实际内容。而音乐表演专业尽管拥有音乐教育理论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但是毕竟还是会以表演和锻炼技能为首要目标,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所以,两者之间有相融的联系,也有本质的 区别。

三、如何加强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之间的联系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因为这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市场对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音乐教育技能,并且具有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把音乐教育知识和音乐表演才能有机的进行联系和结合[5]。由于受到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音乐教育中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会出现专业性较低、知识面欠缺、基础知识不扎实等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教师把音乐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事实可以证明,音乐表演和其他的艺术表演形式不同,音乐表演旨在用独特的音色、节奏、旋律等,展现人们在音乐作品中赋予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变化,进而达到用音乐来体现情感表达的目的。通过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对于作品的生动演绎,可以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传递表演者自己的丰富情感,进而使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学校举办的音乐会、舞台表演等,增强学生的表演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此外,还需要注重强化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运用能力,普及音乐专业知识和社会音乐教育等。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编写音乐报告,考核学生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丰富学生的学习阅历,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二)合理调整和改革音乐教学模式

通过合理的调整音乐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需求。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异,原因主要是在于对人才的目标培养上,所以教师可以选择落实音乐公共选修课程,强化学生的训练强度,达到让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目的[6]。

过去的音乐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由于会受到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形式的限制,学生往往学不到具体的音乐专业知识,所以要科学的调整音乐课程设计,扩大音乐教学的范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音乐核心素养,进而培育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三)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不管是对音乐教育还是音乐表演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素养、素质要求和能力水平几个方面上。具体的培养教学中,音乐教育重点考虑坚实的专业基础,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格品质[7]。从企业用人单位所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的专业性不够强,而且专业的定位范围较大、较广,这就导致教育课程的主次地位不明确。此外,由于专业课程的不标准化,还导致了课程的主体目标脱离了实际,并且也忽略了音乐考核机制的制定。

因此,通过对新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调整,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新的整合和制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职业观。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未来的社会工作模式,学生才会明确和了解未来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前途和美好前景,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素养。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学习观。学习是一件永无止境的工作任务,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学生通过全面了解音乐学科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可以有效渗透音乐学科的素养,获取更加广泛的知识面和思想意识。最后,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根本的角度出发,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实习工作和观摩采风等实践活动及实践课程以外,也要让学生在学校与社会的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团队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并且使其可以快速的融入具体的工作环境中。

(四)关于课程设计的制定

音乐教育专业在课程的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育教学类的课时比较少,而且没有体现出教育课程的主体性特征。所以学生只是看起来学习和掌握了多项技能,如唱歌、跳舞、弹琴等方面,都只是会一点皮毛,并没有真正了解实质性和专业性。其次,主要的音乐专业课对于课时的分配不是很合理,而且上课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学生在入校前的音乐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加上在校期间内学习音乐专业课的总时长较少,所以导致学生没有形成固定的、长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机制,所以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专业的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增加教育教学类的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增设教育考核类的考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水平[8]。

音乐表演专业在课程的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专业课的比例比较高。虽然课程的占比高,可以更加准确和高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但是如果过分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课方面的学习,就会使音乐专业基础课的学时缩短,这就会使学生缺少对于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素质教育。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未来的发展很不利。其次,是轻视了学生基础文化课的学习。音乐文化课的考试,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音乐表演的水平比较高,该专业的考研率也会相对高,可是目前有很多优秀专业的学生,都会被音乐文化课的考试难住。最后,没有开设与教师教育类相关的音乐辅导课程,缺乏上台实习和锻炼的学习机会,所以就导致部分的学生没有顺利通过相关的资格证考试,因此就业以后发现,学习面比较狭隘,而工作的企业单位大多数都是琴行、剧团等一些培训机构,又或者是商业型的演出公司比较多。

因此,对于音乐表演专业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可以继续保持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同时增加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自主挑选。其次,需要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校选修课的学分,推动能力强的学生辅修双学位,并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以及各学院组织和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9]。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进行全面、细致的划分和指导,尽可能的拓宽学生的社会就业范围。对于优秀的毕业生选择考研时,要主动支持,配合考研工作的进行,并且要把给考研学生的精准辅导方案及策划纳入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中。对于有意向从事音乐教师行业的学生,要引导其学习和落实相关的教育课程,合理安排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上课的时间,并且可以让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旁听,全面做到教育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学生相关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

四、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教学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联系

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音乐表演,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格外关注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之间的互相联系,这两者都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教师在进行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多元化的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增强专业化的技术才能,这样才能够实现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协调发展[10]。

(二)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音乐表演明显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更高层次审美的追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专注于培养更多的高水平表演型人才。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用更优秀的音乐作品,吸引和引导更多的观众。

(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表演对于音乐作品来说,是一次创新发挥的再创作。创新的思想意识是现代音乐创作人才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学科素养。如果只是简单的追求音乐艺术表演,就不能够体现现代人们对于现代音乐艺术的强烈追求。所以,在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同时,首先要拥有现代化市场的意识,并且利用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不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够让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号召力。

如今,创新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音乐教育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必然的趋势。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只有不断的进行总结,才能够在表演经验上显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11]。同时,也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练习,这样才能够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充分把握住作品的内涵,才能够准确传达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流露,进而可以有效提高表演能力。

五、结语

音乐教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教师需要关注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要根据音乐专业的独有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的发展目标,积极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素质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强学校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一旦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可以做到同步促进和发展,就能够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进而可以在极大的程度上,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素养音乐
人才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