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视频挤压下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手法的创新研究

2023-01-05 10:50张蓥龙岩电视台
环球首映 2022年2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发展

张蓥 龙岩电视台

相较于电视新闻传播而言,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上的优势显而易见,互动性、实时性、生活化、便捷性、丰富性等都是电视新闻所不能比拟的。新媒体当中以短视频最受大众欢迎和喜爱,而短视频的制作成本要远远低于电视新闻专题,这里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虽然网络短视频的制作不如电视新闻专题精致,但是其具备新媒体的众多优势,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传播更加快速。因此,电视新闻专题要在新闻市场中与之对弈,就需重视自身制作手法的创新,借助新媒体重新开拓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网络短视频挤压下电视新闻发展现状

(一)国内现状

在中国,电视新闻仍在传统媒体中处于引领地位,哪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新闻在传统媒体中的地位也没被动摇,但是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视新闻在媒体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传统媒体中,电视新闻的体现形式整合了文字、声音、图片与影像,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然而网络短视频的流行使得电视新闻的优势荡然无存,网络短视频不仅具备电视新闻的传播优势,同时还具备电视新闻不具备的优势,即实时性和互动性。就目前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来说,新闻专题是电视新闻与其他媒体竞争的主要方式,然而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手法也愈加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的观看需求,这也成了电视新闻专题制作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国外现状

信息化在各行各业中的融合是国际化的趋势,并不仅仅局限在中国,而中国媒体的信息化发展速度亦不是最快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媒体融合的进度要快于中国,网络短视频的发展优势已经逐渐在传统媒体改革中体现。以美国Now This News公司为例,这家企业在网络短视频刚出现的时候就以敏锐的视角,高效的行动力将新闻内容以网络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在满足大众随时随地的新闻获取需求的同时,也快速抢占了新闻市场,掀开了媒体融合的篇章,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手段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和完善不断实现创新。另外,美国的一些品牌影响力较大的传统媒体也利用网络短视频探索自身新的发展之路。

二、网络短视频发展对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有哪些价值

(一)理论价值

网络短视频已经发展近20年,2013年1月小影Android端上线,网络短视频的发展正式拉开帷幕,同年,微视的诞生意味着短视频走过了移动工具的第一个阶段,2014年的冰桶挑战让秒拍迎来了发展转机,2015年小咖秀上线,让短视频提前爆发,美拍、快手等短视频APP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户破亿,2017年微视关闭,但是同年8月微视团队又以新的面貌强势崛起,抖音在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近五年的发展也让短视频迎来了自身的高光时刻。这十多年的发展,对于网络短视频来说是探索、是进步、是完善,而在网络短视频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网络短视频不同阶段的发展问题制定了《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以及《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文件,旨在打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而这些对于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来说都是现有的理论基础。网络短视频的发展愈加完善,可以为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提供网络化、创新化、热点化的理论指导,电视新闻制作可以直接借鉴网络短视频中的各种故事化、细节化成品,以此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

(二)现实价值

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有自身存在的职责和功能,电视新闻要让大众了解民生民情、引导社会舆论发展、传承各种优秀文化、传播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等,其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并没有给电视新闻的权威造成太大的影响,而国家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也有明确且完善的机制支撑。电视新闻专题制作融入网络短视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推动网络短视频发展的规范化,促进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手法与网络短视频的创新手法融合可以为其他媒体提供新的发展创新思路。

三、网络短视频挤压下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所面临的困境

(一)制作成本过高

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质量要求非常高,需要专业的制作团队对新闻专题进行选题、策划、采访、撰稿、剪辑、塑性,整个流程环节缺一不可,这其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1]。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需要专业的新闻团队,策划、记者、编辑、美工设计、主编等人员缺一不可,这些都属于人力成本,每个人各司其职,完成电视新闻专题制作的整个流程,而不管是选题、采访、剪辑、编辑所耗费的时间成本都是网络短视频的数倍,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金成本更是要远高于网络短视频。网络短视频在制作的时候主题选择随机性较大,且视频观看时间短,所以视频的制作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团队,在短视频的录制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作为拍摄者和传播者,视频的整体制作质量粗糙,但是制作成本极低。从最后的受众数量和传播数量来比较,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就呈现高成本、低效率,这也是网络短视频冲击电视新闻专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编辑缺乏创新

电视新闻专题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其制作和传播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这些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视新闻专题的创新。首先,电视新闻专题在制作过程中整体结构呈现扁平化,对细节的分析和体现并不突出,使得观众很难与专题内容产生共鸣。其次,电视新闻专题大多性质和缓,其主题选择不会过于偏激,再加上众多标准和要求的规范,很多新闻专题在编辑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个模式,这会让观众形成审美疲劳,受众对新闻专题的套路逻辑愈加了解,那么这种缺乏创新的新闻专题制作就无法调动受众的观看兴趣。最后,电视新闻专题为了保证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大多数时间都是采纳新闻评论员以及一些业内人士的观点来进行论证叙述,这些内容对于大众而言更像是传统的说教授课,大众无法直接参与,更显被动。总之,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结构、主题内容以及互动方式等都缺乏创新,在信息化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三)媒体融合性差

电视新闻专题属于传统媒体,网络短视频属于新媒体,二者各有优劣,但是从整体发展状态来说,网络短视频自然更胜一筹。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专题制作就需要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弥补,也就是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来革新自身的不足,但是就目前的新闻专题制作现状来看,媒体之间的融合性并不高,每集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时长还是偏长、主题不够生活化、内容细节突出不明显,部分电视新闻专题没有利用互联网实现传播途径和方式的多元化,由于观看体验不够灵活使得电视新闻专题的受众数量大幅度降低[2]。

四、网络短视频挤压下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手法的创新

(一)内容呈现细节化制作

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要实现创新需要先从新闻内容入手,新闻内容的体现是整个专题的内涵和灵魂。首先,网络短视频之所以可以快速融入大众生活,受到大众青睐,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短视频的内容细节化展示明显,很多时候往往是细节最容易打动人。所以电视新闻专题在制作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对视频质量高要求的优势,将注意力更多集中于细节的制作和体现上,以此来提升电视新闻专题的生动性和内涵性,细节的剖析和展现更能体现出新闻最真实的内容,更能提升电视新闻专题的竞争力,再加上电视新闻专题的高质量制作会大幅度提升其整体制作质量。其次,电视新闻专题在制作时因为有相关机制的限制,如果时长和内容无法实现缩减和优化,就需要利用网络短视频来弥补这一不足,主编等管理人员可以将记者采访中拍摄真实民生画面进行剪辑,制作成短视频配合一定的引导性文字,让其成为电视新闻专题的宣传广告,如果观众对短视频中的内容感兴趣自然会通过各种途径观看专题片。最后,专题片中受时长等原因影响无法实现细节化的内容也可以在网络短视频平台中做以补充。

(二)编辑呈现故事化叙述

电视新闻专题的传统制作结构呈现扁平化,这使得新闻内容显得“索然无味”,在创新制作中,需要抓住观众的心理,那就是将内容结构立体化、故事化,形成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链条,这样的电视新闻专题不仅可以满足观众的思维逻辑,同时也能提升对观众的吸引力。比如:前期设置悬念,然后围绕悬念开展故事的跌宕起伏发展,一步步揭开悬念的面纱,以环环相扣的方式将新闻主题呈现给观众,这样的电视新闻专题更具趣味性和真实性,可以打破观众对传统电视新闻专题的视觉疲劳,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既视感。以荣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新闻专题《百亿大和解》为例,影片开头的旁白就是从关键人物入手,抛出“西王,这个民营企业巨头,为什么会深陷危机?又是怎么走出危机的呢?”两个问题,这既将故事的主人公、主线呈现给观众,同时也勾起了观众的观看和了解兴趣。而且专业的新闻团队始终坚守现场获取第一时间的真实信息和资料,这让整个故事的发展有条不紊,故事紧张、跌宕的情节也被控制的恰到好处,从面临破产危机到解决危机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已经明确,而过程往往是最吸引人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紧守新闻人的职责和素养,这也是《百亿大和解》受到认可和奖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节奏偏向动感化呈现

节奏的动感化呈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电视新闻专题制作过程中,背景音乐是必不可少的氛围营造和渲染手段,然而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专题制作中,同一类型氛围所使用的音乐节奏大同小异,对于观众来说已经审美疲劳,音乐已经不在观众的关注范围内,所以要实现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手法的创新,就不能忽视音乐的选择,不同的情景、人物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都要有相应的音乐烘托,而且音乐的选择要紧跟时尚发展步伐进行创新。第二,画面呈现的节奏要动感化,首先,画面的剪辑制作需要根据专题节目的整体特征来控制节奏,比如:新闻专题的整体内容激情澎湃,那么画面节奏就可以进行一定比例的压缩,并且在一些内容中实现快速的切换,以此来调动观众的心情,营造紧张、澎湃的感觉。其次,要抓住细节动作来实现人物或者故事情节的动感化。比如:在制作农民工专题的时候,要突出农民工在不同环境下的神态和动作,如在拿到辛苦工作所挣工资时的开心、在想念家人时的孤独和坚定等,这些都可以让画面的呈现更具动感化。

五、网络短视频挤压下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手法创新的注意点

(一)理念的转变

传统电视媒体已经发展了数十年,这也意味着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理念已经传承了数十年,在众多的新闻工作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然而时代的发展和信息化理念的衍生给电视新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冲击,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如果不去主动接触和容纳新媒体,那么就会逐渐被行业所忽略。因此,在网络短视频的挤压下,电视新闻专题制作必须要革新理念,承认新媒体在媒体领域的影响的地位,将“互联网+”、媒体信息化以及媒体融合理念渗透进制作过程中,以积极主动的方式推动电视媒体的改革与发展。

(二)优势的保持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对电视新闻专题制作的影响显而易见,电视新闻专题要实现发展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短视频也是必然趋势,但是在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手法创新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工作者需要端正态度,客观认知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劣势,对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有清晰和自信的认知,并在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自身的优势,保证专题片的制作严谨性、权威性和品质,在此基础上借助网络短视频完善自身,提升电视新闻专题的竞争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短视频挤压下的电视新闻专题制作要实现发展和突破就必然要创新制作手法和传播方式,网络短视频的优势已经清晰地展现,这也为电视新闻专题的制作创新提供了方向,所以在新时期的电视新闻专题制作中,需要突出细节,实现专题的故事化和动感化展示,融合网络短视频的表现的传播优势,增加电视新闻专题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同时保持自身的制作和传播优势,实现整体品质和竞争力的提升,进而推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闻编辑在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