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所致皮肤瘙痒的效果分析

2023-01-07 08:03邹春燕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20期
关键词:蛋氨酸胆汁肝功能

邹春燕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0507)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以及躯体瘙痒。ICP患者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瘙痒难忍且会引发失眠,随着疾病进展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将受到较大负面影响。现阶段尚未明确ICP所致瘙痒的具体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ICP患者胆汁排除和胆汁淤积在胆道内有关[1]。对于ICP所致瘙痒患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是治疗ICP所致瘙痒患者的常用药物,能够防止胆汁淤积,从而有效减轻瘙痒症状。但是,临床实践研究表明[2],单纯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药物治疗ICP所致瘙痒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不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最终降低患者的临床配合度。祖国医学研究指出[3],ICP所致瘙痒患者的病因主要为湿、热、瘀。在治疗ICP所致瘙痒患者时需以清热利湿和清肝利胆为主要原则,最终可达到较高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ICP所致瘙痒患者时能够达到协同效应,比单一使用西医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疗效[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ICP所致皮肤瘙痒患者,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皮肤瘙痒症状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收治的48例ICP所致皮肤瘙痒患者。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②合并精神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2.52±2.86)岁,平均孕周(34.04±3.12)周。试验组平均年龄(31.98±2.97)岁,平均孕周(33.96±3.05)周。两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10,规格:0.5 g×5支)进行治疗,500 mg/天,2次/d,肌肉或静脉注射,共治疗两周。试验组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中药外洗(组方:茵陈30 g+炒麦芽30 g+焦山楂30 g+黄芪30 g+白术30 g+地肤子30 g+白癣皮30 g+生地30 g+栀子20 g+制大黄10 g,加水煎煮)进行治疗,中药外洗15~20 min/次,1次/d,共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瘙痒症状完全消失且肝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瘙痒症状基本消失且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瘙痒症状未消失且肝功能未恢复正常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②瘙痒情况:包括瘙痒消失时间、瘙痒评分,无瘙痒症状为0分、偶尔出现瘙痒症状为1分、间断出现瘙痒症状为2分、间断瘙痒且有症状波动为3分、持续性瘙痒为4分;③肝功能指标:采用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4000,P=0.02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瘙痒情况比较 试验组瘙痒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瘙痒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瘙痒情况比较()

组别 n 瘙痒评分(分)瘙痒消失时间(d)试验组对照组24 24 tP 4.26±0.62 7.37±0.58 17.9456 0.0000治疗前2.35±0.45 2.32±0.46 0.246 0.806治疗后0.79±0.22 0.91±0.45 2.135 0.037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TBA、TBIL、AST、ALT)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n TBA(μmol/L) TBIL(μmol/L) AST(U/L) ALT(U/L)试验组对照组24 24 tP治疗前84.14±1.05 84.18±1.03 0.1332 0.8946治疗后8.15±1.49 27.71±1.53 44.8687 0.0000治疗前68.23±1.19 68.31±1.02 0.2500 0.8037治疗后15.54±1.47 27.66±2.69 19.3692 0.0000治疗前43.96±11.14 43.99±11.12 0.0093 0.9926治疗后28.51±3.06 33.69±3.17 5.7596 0.0000治疗前48.78±12.33 48.81±12.31 0.0084 0.9933治疗后25.95±3.02 32.56±6.24 4.6711 0.0000

3 讨论

妊娠期所致的皮肤瘙痒症状发生率较高,继而引发患者出现抑郁症状,不利于改善母婴结局[5]。ICP是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好发于中晚期阶段,病情严重下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剖宫产发生率。ICP所致瘙痒症状多在夜间发作,目前西医治疗以缓解瘙痒症状和改善肝功能指标为主[6]。但是,西药停用之后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加之受到其他因素干扰,降低了ICP所致瘙痒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瘙痒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这与余丽金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ICP所致皮肤瘙痒可有效缩短瘙痒症状消失时间,疗效较好。中医学认为,ICP所致瘙痒的发生多由患者本身体质不佳、气血不足、肝肾功能无法协同作用所致[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治疗后瘙痒评分和肝功能指标(TBA、TBIL、AST、ALT)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中药组方中的茵陈具有清利湿热之功,栀子具有保肝利胆之功,制大黄具有清热泻火之功,黄芪具有益气固表之功,白术具有缓脾生津之功,炒麦芽具有疏肝解郁之功,焦山楂具有消失健脾之功,地肤子和白癣皮和生地具有清热止痒之功,上述方药组成共奏滋肝养脾和止痒清热之功,有利于积极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ICP所致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高,可有效降低瘙痒评分,加速瘙痒症状消失,改善肝功能指标。

猜你喜欢
蛋氨酸胆汁肝功能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基于蛋氨酸代谢调控的内源性抗氧化分子机制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蛋氨酸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日粮蛋氨酸对28~70日龄吉林白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