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监狱文化中的微电影传播*

2023-01-08 13:41
中国监狱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民警察罪犯监狱

韩 瑜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市 310002)

一、“微电影”作为新兴传媒的丰富价值

微电影全称“微型电影”。在百度词条中,微电影也叫“微影”,指的是故事情节完整、播放时间短、成本低且投入小,仅在互联网平台中播放的一种短片。微电影的“微”,既指“微型”的电影时长和“微型”的故事,同时包含“微型”的投入和“微型”的制作〔1〕。相比较于传统电影90分钟时长,微电影时长大大缩短,一般不长于60分钟,不短于3分钟,10来分钟的微电影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时长选择。伴随着微时长,微电影具备微叙事、微投入、微制作等特点。微电影在网络的风生水起,很大原因是它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当下流行的微电影视频“弹幕”功能,它将互动的空间、时间拉到了当下,使松散分布的观众暂时连接起来,在互不相识的人群中形成一种纽带,既扩展了人们的社会交往,也传播了微电影作品本身。

监狱微电影是指运用微电影的表现方式,以监狱人民警察及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为主要题材拍摄出来的微型电影艺术作品。监狱微电影中,既有反映监狱公正执法、彰显司法文明的刑罚执行类题材作品,也有反映罪犯教育、个案矫治教育的改造类题材作品;既有讴歌监狱人民警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职业精神的作品,也有表现监狱人民警察平凡生活和普通人性的作品。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监狱工作和文化建设得到了有机融合,监狱罪犯改造工作和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精神通过艺术形式得以生动形象的展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微电影传播和监狱文化宣传需求的“不谋而合”

(一)讲好新时代监狱警察故事符合监狱文化建设需要

身处相对闭塞工作环境的监狱民警对呼唤社会关注和理解有更为迫切的诉求。在微电影这一媒介进入监狱之前,屏幕上的警察形象大多以展现公安民警队伍中的刑警、交警等为主。国内影视剧中以监狱为背景的题材较少,以监狱人民警察这一群体为叙事对象的更是少之又少。相比较而言,监狱人民警察成了一个相对陌生神秘的群体。面临具有新时期监管改造特点的罪犯以及新的执法环境和执法要求,身处相对偏僻位置的监狱人民警察要经得起磨难、耐得住寂寞,要有强烈的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在面对罪犯教育改造这样一项艰巨而又复杂工作的同时,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需要外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监狱微电影的出现,为监狱人民警察被外界了解和被社会关注提供了良好媒介。

作为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窗口的监狱形象需要被更好展示。监狱形象是指一定时期社会公众对监狱的看法和评价,它是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窗口。监狱形象包括监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监狱的外在形象是监狱的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外显性视觉形象,监狱的内在形象则是监狱体现出来的内在素质与内在精神,是社会公众评价监狱的深层次的要素,它包含监狱警察形象、罪犯形象、监狱风气、文化形象等方面〔2〕。良好的监狱形象能让罪犯亲属放心,并进一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良好的监狱形象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民警的职业成就感和个人价值感,进而提升民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为了更好展示监狱的外在及内在形象,微电影等新兴传播媒介的及时介入是新时期监狱创新宣传工作的不二选择。

监狱微电影使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更具温度。贵州省第一女子监狱的微电影《归》改编自一名刑释人员的真实故事,片中的女犯刑满释放后回到家乡,在监狱民警的帮助下终于适应了家乡的变化,化解了和女儿之间的隔阂,并且在监狱民警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菌菇养殖基地,成了家乡一名光荣的劳动者。像这样以罪犯改造故事为主题的微电影,因人物、内容等紧贴罪犯改造现实,既能让社会公众对罪犯教育改造有更多的理解,同时也更能引起罪犯的共鸣和思考,从而提高罪犯的教育改造实效。

(二)监狱微电影创作传播在监狱文化宣传中优势明显

1.作为法治微电影分支的监狱微电影创作更注重艺术感染性

从题材划分的角度,监狱微电影是法治微电影下面的一个分支。所谓法治微电影,是以普法传播为目的的一种法治行业类型影片。和法治微电影一样,监狱微电影内容上是与法律相关的各类题材,形式上都需要讲究故事的创意和影视表现手法。不同于法治微电影制作传播目的在于法律知识普及和法律意识的培养,监狱微电影创作目的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表现监狱改造工作和监狱人民警察形象。法治微电影创作强化法律宣传,监狱微电影创作重在展示监狱里发生的改造故事和表现监狱人民警察形象。法治微电影讲故事偏重的是讲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监狱微电影讲故事则偏重于讲大墙内的人情冷暖。法治微电影偏理性,旨是警醒普通公民;监狱微电影偏感性,追求春风化雨、以情动人。

2.监狱微电影创作更注重人物塑造、文学叙事和细节表现

优秀的监狱微电影既要有故事有情节,还要有细节有情怀。正因为创作的感性追求,监狱微电影更贴近人物,贴近生活。监狱微电影既然以反映监狱人民警察及其所从事的教育改造工作为主题,这就决定了监狱微电影的创作往往紧扣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和生活,聚焦的是监狱人民警察平凡却不平常的工作场景或生活场景。浙江监狱的微电影《保外邅途》讲述了一名基层监狱民警在岳父躺进ICU病房的病危关头,因为要护送罪犯而不能尽孝的故事。短短十几分钟的微电影里,浓缩表达了监狱人民警察在亲情与责任奉献二者之间如何选择这一话题。微电影《爱立方》以浙江省唯一集中关押男性艾滋病罪犯的监区为背景,塑造了在危急关头不畏个人安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监狱人民警察形象。细腻亲切的叙事不仅让受众认同感强、情感共融度高,更重要的是,它使普通民众心目中冰冷遥远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不再遥远,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监狱人民警察形象生动感人。

3.监狱微电影创作注重紧紧贴合监狱当下工作

为了及时反映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监狱微电影的创作往往因时而作、因事而作。首届浙江监狱微电影节荣获特等奖的作品《十年》,讲述了未成年犯管教所民警帮助一个因父亲棍棒教育而离家出走十年的少年寻回亲情的故事,折射出社会转型期一个未成年人独特的十年成长历程,同时也展示了未成年犯管教所民警致力将教育改造工作向外、向后延伸的一种责任关爱与担当情怀。四川省微电影艺术协会拍摄的《心语》,讲述了因生活拮据、一念之差以抢劫罪入狱的罪犯李某,在监狱民警的心理干预下开始积极投入改造的故事。湖南省网岭监狱拍摄的微电影《拯救》由湖南省网岭监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监狱民警主创并本色出演,反映了新时代监狱在推进罪犯改造新格局中的教育改造故事。注重传播时效性的监狱微电影创作,紧密结合当前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既提高了监狱文化的传播速度,也拓宽了监狱文化的传播空间。

(三)监狱微电影在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下快速成长

获得电影行业认可是微电影得以快速成长的重要前提。为了弘扬法治主旋律,传播司法正能量,在司法部和各省司法行政系统的支持与推动下,各地纷纷举办各级各类微电影微视频比赛或展播,客观上对监狱微电影的大力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6年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大赛,浙江省监狱微电影作品《爱立方》获一等奖; 2017年首届浙江监狱微电影节作品征集活动中,浙江监狱微电影作品《沙果树》《救心》荣获金钥匙金奖,《保外邅途》《十年》以及《守君》荣获金钥匙银奖,《海星》《时光》等作品获金钥匙铜奖及优秀奖; 2019年司法部举办的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中,浙江省监狱微电影《完美照片》《心灵治愈师》等分别荣获二、三等奖。浙江监狱借助微电影这一新媒体,在讲好依法治国故事的同时,讲出了治病救人、弃旧图新的监狱改造故事,展示了浙江监狱良好的职业形象,诠释了“忠诚、公正、廉明、奉献”的监狱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励了更多监狱改造故事题材的优秀微电影作品不断涌现。

三、当前监狱微电影的发展瓶颈思考

作为传播监狱文化的重要载体,监狱微电影越来越得到监狱人民警察和社会群众的认可和欢迎。然而,由于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出现时间较短,监狱微电影的制作及传播等各种条件尚不充分,监狱微电影总体创作难免存在不足。

(一)监狱微电影制作团队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1.摄制团队缺乏足够的专业支持

监狱微电影创作的第一道质量把关人是微电影的制作团队,他们负责引导受众理解微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价值。与商业类微电影不同,当前参与监狱微电影创作拍摄的主要是在职监狱民警、辅警和文职人员,他们中不少人并没有影视艺术学科背景,拍摄监狱微电影是出于对监狱工作和微电影艺术的热爱,不少作品甚至出自监狱民警自发筹拍。器材的优劣往往会影响作品的画质和观赏性,剪辑技术的水平也会影响作品的整体结构和主题表达,专业支持不足使得一些监狱微电影缺乏较高艺术审美价值。

2.表演团队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

电影表演是一门艺术,通常需要受过长时间表演训练的职业演员,这样才能够将艺术角色和自我表现自然地融为一体。当前监狱微电影创作,部分监狱在电影制作上已开始请专业公司介入,从硬件上业已逐渐靠近微电影制作的专业要求,但大多数监狱微电影里面的人物角色通常还是本色出演。监狱人民警察虽然是教育改造能手,但是让监狱人民警察瞬间变成摄像机前面的表演能手,确实有点强人所难。由监狱民警本色出演的监狱微电影,即使摄制硬件好、故事好,往往因为人物表演方面的稚嫩和缺乏专业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还是会有所降低。

(二)部分监狱微电影叙事平面化、人物脸谱化

微电影的剧本是典型的文学创作,需要“讲故事”的艺术和手法,而“讲故事”需要的是构思和创意,即便有监狱罪犯改造工作中现成的人物和故事,要想成功转化成微电影剧本,仍需要艺术的加工和打磨。目前一些不够成功的监狱微电影,要么是作品故事情节不完整,要么是人物塑造苍白无力,缺乏感动人心的魅力,虽然取材于真实的人物和故事,但是难以充分传递作品原本想要达到的精神价值。作为弘扬主旋律的监狱题材微电影,还有一些创作者把微电影作品当作是向英雄致敬、讴歌敬业奉献精神的简单传声筒,缺乏文学创作的匠心和对艺术表现规律的尊重,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难免平面化、脸谱化,艺术的感染力也因此大大降低。

(三)监狱微电影平台传播总体上客观受限

从传播渠道来看,各类微电影主要集中发布在优酷、爱奇艺、腾讯等商业网站平台上。微电影正式登岸新媒体以来,其产生的源动力是广告价值,不少微电影演绎的甚至就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故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其商业营销诉求。商业营销性质的微电影自然会在传播平台方面多加投入,用资本扩大微电影的传播空间。作为非营利性质的监狱题材微电影,目的是为了宣传监狱人民警察和他们所从事的教育改造工作,本身就因题材的限定而在宣传推广渠道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非营利的性质也决定了监狱微电影难以在扩大微电影传播方面做更多投入。

四、监狱微电影发展的革新与突破

(一)主动接受专业指导、寻求与专业团队的合作

要实现监狱微电影向艺术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微电影制作团队应进一步接受专业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积极寻求与专业团队合作。想要产出精品的监狱微电影,既要有精良的制作团队,也要有专业的演员团队。只有集中优势资源,才可能创作出更高艺术水平的监狱微电影,也才可能更好地展示监狱形象、歌颂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以贵州监狱第二届“法度·温度”微视频大赛微电影类二等奖作品《指导员,好样的》为例,为了再现剧中男主角曾在部队参加雪灾抢险而荣获二等功的事迹,既要有上风机吹雨雪,还要有车祸现场,对微电影的特技特效要求可谓极高。为了达到最佳的艺术感染力,制作团队奉献了颇具专业的艺术创作。并不是说每一部监狱微电影都要备上各种高难度道具和艺术手段,但没有专业的团队,很难充分达到微电影作品想要表现的艺术感染力。

(二)把握纪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平衡

目前,不少监狱微电影题材取自监狱工作现实人物和事件,具有纪实性的特点。监狱题材微电影的纪实性,一方面表现为大部分的电影创作题材来源于监狱现实工作中的人和事,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或直接以先进人物为原型,通过微电影这种形式将基层监狱民警的日常工作、警务化以及监区生活以生动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监狱人民警察这一神秘身份亲民化;另一方面,监狱题材微电影的纪实性还表现为从导演到演员全部由监狱民警本色出演,贴近生活工作实际。应该说,纪实性表达在不少监狱微电影的创作中获得了成功。同时也要看到,监狱微电影创作不能忽略艺术性追求。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监狱微电影创作想要使得平凡而不普通的监狱人民警察形象得以展现,就要把普通人性灌注于监狱人民警察形象塑造始终,将戏剧冲突构筑在现实矛盾之中,既要做到人物和情节贴近现实,也要追求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艺术加工,最终才能达到共性和个性结合的艺术效果。

(三)充分挖掘微电影的创作素材

故事是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决定微电影作品艺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于传统电影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叙事线索,微电影要在短短10分钟到30分钟的时长内,运用电影语言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相应的艺术创作手法,围绕一条或几条鲜明的主线,将人物串联于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之中,同时又能牢牢抓住受众的眼球,这就要求微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与创意方面多下功夫。既要聚焦监狱民警中的先进代表人物,也不能忽略监狱工作岗位上普通的监狱民警,和发生在他们身上平凡的故事。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监狱微电影要学会从基层收集素材,注重在平凡人、平常事中挖掘闪光点,讲述发生在普通监狱民警身上的真实故事,呈现他们平凡而不普通的工作生活和他们心里的喜怒哀乐。微电影《沙果树》讲述了监狱人民警察周毅(化名)帮助患癌服刑人员徐立帆(化名)唤起生活自信,陪同他走完最后人生路程,并帮助他完成落叶归根心愿的故事。17分钟的微电影中,有感人的细节——病患犯徐立帆临终的病房气味难耐,民警周毅坚持不戴口罩走进去,是为了温暖病患孤独而寒冷的内心;有平常人的悲情——徐立帆父母得知儿子不久人世的悲痛欲绝,唤起人们对服刑人员怒其不争却又哀其不幸的情感;也有最平凡的人性——徐立帆父母告诉民警周毅儿子最爱吃的儿时“水果”是一种叫沙果树上结的沙果,就是农村最常见、口味有些酸涩的水果,一个小小的细节令观众从中体会到服刑人员徐立帆令人叹惋的苦涩人生。监狱微电影《沙果树》用这样几个细微的情节,放大表现出发生在临终服刑人员病房的故事。监狱民警周毅和同事如何开展与病患服刑人员的沟通,如何最终送服刑病患徐立帆返乡,这一系列故事里,展现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救死扶伤的大义,同时体现出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人性和温度。

(四)不断拓宽监狱微电影传播渠道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载体,依托于新媒体平台播放的微电影,因其内容丰富和贴近受众的特性,获得了传播“正能量”的独特优势。监狱题材微电影可以充分拓宽传播渠道,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辅助的方式,形成宣传合力,打造新型宣传窗口,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探索多媒体联动宣传,引导受众参与体验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联合传统媒体渠道,实现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性高、影响力强的特点,结合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扩大宣传力度,扩大受众覆盖面,让更多的人看到不一样的新时代监狱人民警察形象。微电影的推广离不开网络受众的参与,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设置投票、转发、点赞等方式,通过边观影边发表弹幕或评论的方式,扩大监狱微电影的宣传力度,形成反馈机制,引导监狱微电影的受众从观看者变成参与者,监狱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会进一步加强。

2.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传播平台进行宣传

通过微电影在相关平台的展映,传播正能量的监狱微电影得以集中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投入情感、感受鼓舞,积极参与传播正能量,正逐渐成为新时期监狱机关宣传主流价值的新兴通道。目前,不少优秀的监狱微电影在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量很高,监狱微电影已经成为社会了解监狱行业和监狱人民警察的重要渠道之一。以“浙江监狱”微信公众号为例,仅2021年就推出了微电影、微视频共16部,内容既有紧跟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政治专题,又有战斗疫情防控的前线报道,同时还有警察节、国庆节等关键节点的专题,形式多、接地气、动人心,光点击率逾10万,评论数千条,对监狱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良性的促动。

近几年,一大批贴近监狱实际、体现监狱特点和反映民警职业精神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先后在各级各类的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中脱颖而出,对监狱微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的“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为例,2016年9月,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首届平安中国微电影视频比赛,参赛作品1 999部,其中微电影1 424部、微视频575部。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大赛首次亮相就获得了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的关注,中央媒体、政法媒体、知名商业网站等新闻媒体纷纷转载或报道,部分优秀作品日点击率甚至破百万。2016年以来,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已举办了6届,这样高规格的大赛势必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各地提升监狱文化的积极动力和契机,更是提高监狱微电影传播的有效方法。

优秀的监狱微电影既能有效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行刑理念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又能大力宣传监狱人民警察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改造工作。作为搭建监狱与社会互通共建的交流平台,监狱微电影正通过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积极讲好监狱故事,使得大墙内发生的故事获得了墙外社会更多的了解、更大的支持。在建设文化监狱、推动文化监狱事业发展的大道上,监狱微电影理应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人民警察罪犯监狱
致敬 中国人民警察
每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
“中国人民警察节”开始设立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人民警察节定在哪天,大家怎么看?
考进来的
监狱堪比天堂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